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建立腰椎的3D模型,使用模拟穿刺来观察倒退旋转法在腰椎椎体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适用性及进针参数。方法:选取24例全腰椎螺旋CT扫描初次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腰椎无异常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女各12例,应用Mimics软件对原始DICOM文件进行3D建模,分离出各节段椎体,直接导入3-matic软件后约束其椎体后壁进行标准化测量后以椎弓根中点作一垂直于中切面及椎体后壁的素描图,在素描图上进行模拟穿刺,记录穿刺针可活动范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参数,记录穿刺针在最大外倾角时落在椎体中切线前、中、后区的穿越点,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数据在左右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节段数据在两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L_1-L_5最大外倾角均逐渐增大,男性从(33.41±1.31)°到(56.53±4.71)°,女性从(28.58±2.55)°到(53.86±2.68)°,所有穿越点未落在前区,其中女性26.67%落在中区,男性3.33%落在中区,A、B、C分区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退旋转法理论上均能满足椎体压缩性骨折对穿刺点的要求,其中男性及下腰椎更加适用倒退旋转法。最大外倾角的测定对倒退旋转法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调查和分析高级别胶质瘤(HGG)术后的延续性护理对患者与相关护理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8年2月间,41例符合条件的Ⅲ~Ⅳ级术后HGG患者和家庭护理人员,采取2月的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效果评估,采用改良FACT O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41名患者和45名家庭护理者完成调查结论。对于护理的一般意见、提供的临床护理知识、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处理方面,很有帮助的分别为:82.9%、87.8%、58.4%、61.0%(患者);84.4%、86.7%、73.4%、53.3%(家庭护理者)。延续的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现在患者的情绪改善,在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生理状态、社会/家庭健康和功能健康的得分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调查,从1分“很差”到10分“非常优秀”的系列排次,评8分人数最多。对家庭护理者心理调查结果主要反映在焦虑/抑郁,其它因素为经济负担增加和精神生活的限制。结论 对HGG患者术后的延续性护理有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连接合成了BQ123-多聚赖氨酸(BP)利用BQ123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膜表面内皮素A型受体(ETA)的高度选择性和多聚赖氨酸对DNA的强吸附作用,以BP携载含有β-半乳糖苷酶(β-LacZ)基因的表达质粒pSV-β-Galactosidase(pSV-β-LacZ)对培养的VSMC和内皮细胞(EC)转移基因。结果表明,BP具有向VSMC转基因性能,且依赖与靶细胞表面ETA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寰枢椎侧块关节面解剖形态的影像学参数,为临床寰枢椎侧块关节间融合器的设计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行颈椎CT检查的100名成人健康体检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57人、女43人,年龄26~61(40.9±6.4)岁。受检者均行C1~C7范围CT扫描及二维重建;采用图片存档及通信系统软件,在矢状面及冠状面上分别测量对比两侧寰枢椎侧块关节面的曲度、长度、椎间隙高度,观察寰枢椎侧块关节面的形状,关节面凹陷或凸起的顶点位置的分布情况。结果 寰枢椎侧块矢状位、冠状位左右两侧关节面曲度、长度、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值>0.05)。左右两侧数据合并后:寰、枢椎侧块矢状位关节面曲度分别为171.16°±6.21°、166.37°±8.50°,冠状位关节面曲度分别为159.83°±8.22°、167.22°±10.40°;矢状位关节面长度分别为(16.38±1.61)、(16.59±1.63)mm,冠状位关节面长度分别为(16.75±1.71)、(17.14±1.69)mm;矢状位关节面前、中、后椎间隙高度分别为(2.87±0.80)、(2.22±0.63)、(3.25±1.00)mm,冠状位关节面的内、中、外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94±0.74)、(3.39±0.57)、(1.64±0.62)mm。寰枢椎侧块矢状位关节面形状以双凸和凸平居多,冠状位关节面形状以双凹和凹平居多。寰枢椎侧块矢状位、冠状位关节面顶点在中1/3处的较多。结论 设计寰枢椎侧块关节间融合器时,不仅要考虑关节面矢状位及冠状位的长度和椎间隙的高度,还应考虑关节面的曲度及顶点位置,使其设计更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和分析高级别胶质瘤(HGG)术后的延续性护理对患者与相关护理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8年2月间,41例符合条件的Ⅲ~Ⅳ级术后HGG患者和家庭护理人员,采取2月的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效果评估,采用改良FACT O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41名患者和45名家庭护理者完成调查结论。对于护理的一般意见、提供的临床护理知识、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处理方面,很有帮助的分别为:82.9%、87.8%、58.4%、61.0%(患者);84.4%、86.7%、73.4%、53.3%(家庭护理者)。延续的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现在患者的情绪改善,在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生理状态、社会/家庭健康和功能健康的得分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调查,从1分"很差"到10分"非常优秀"的系列排次,评8分人数最多。对家庭护理者心理调查结果主要反映在焦虑/抑郁,其它因素为经济负担增加和精神生活的限制。结论对HGG患者术后的延续性护理有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双侧矢状面交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预防手术椎体再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侧矢状面交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预防手术椎体再骨折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应用双侧矢状面交叉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85例(交叉组),男35例,女50例,年龄(70.1±8.3)岁;同期应用传统PKP治疗85例单节段OVCFs患者(传统组),男37例,女48例,年龄(73.3±9.5)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情况,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交叉组(11.8±4.5)个月,传统组(12.1±3.7)个月。交叉组所有患者骨水泥分布同时接触椎体的上下终板,传统组有67例(78.8%)骨水泥分布同时接触椎体的上下终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组患者未发生手术椎体再骨折,传统组有10例(11.8%)发生手术椎体再骨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d的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痛VAS评分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矢状面交叉PKP可以使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分布同时接触椎体的上下终板,从而预防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是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a novel partial cDNA related to hyperten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loningandexpresionofanovelpartialcDNArelatedtohypertensionChenKuangHueih陈光慧,WangFuqiang王富强,ZhangJihui张吉辉,XiangHua向华,DongGan...  相似文献   
8.
豚鼠肺泡巨噬细胞经嗜肺军团菌培养物滤液处理后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超微结构观察,毒力菌组胞内细菌结构基本完整,无毒菌组与对照组大致相似,菌体被消化破坏,提示毒力菌产物对Mφ消化降解胞内细菌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他汀类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肌肉毒性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临床广泛用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但它们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为代表的肌肉毒性,甚至死亡;与贝特类药物联用时,肌肉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目前认为该肌肉毒性发生的原因有CoQ代谢障碍、扰动胞浆内钙稳态、药动学相互作用、抑制肌肉细胞分化等。他汀类药物肌肉毒性机制研究目前较为分散,尚无统一的观点和认知;抑制肌肉细胞分化可能是他汀类药物肌肉毒性、及其与贝特类药物联合用药时肌肉毒性协同作用机制研究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反义IGF-IR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初步观察张吉辉,董薇,邱京欣,赵民清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李岱宗,汤健,周爱儒应用重组DNA技术,将IGF-IRβ亚基cDNA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Dol,构建出反义IGF-IR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