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7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14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桡骨头是肘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肘关节活动,维持肘关节稳定。桡骨头置换术既可用于桡骨头骨折的一期治疗,也可用于桡骨头切除后肘关节不稳定或桡骨头畸形愈合后的补救性治疗,使肘关节获得完整的外侧支撑,维持良好的稳定性。目前桡骨头假体种类很多,但尚无文献能够证明哪种假体更优。合适的假体直径和高度是桡骨头置换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因素。桡骨头置换术中短期疗效满意,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总结。  相似文献   
3.
4.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21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70~85岁,平均74.3岁。记录术前、术后1、12个月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分析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30 min,平均110 min。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1、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47±1.23、1.78±0.72、0.68±0.32,术前、术后1、12个月的ODI评分分别为32.48±10.03、19.53±3.55、5.15±1.02,术后2个时间点随访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给予保守治疗,术后3周恢复。1例肺气肿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控制。无椎体或椎间隙感染、血管及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但技术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严重的椎间孔狭窄,经椎间孔入路操作困难,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可能并发神经激惹及术后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力学稳定性效果。 方法 采用Synbone人工合成胫骨18个,切割构建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外侧水平带状钢板固定、外侧低切迹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后侧直形重建钢板固定。将固定好的骨折模型置于万能水压材料测试机进行测试,分别进行静态加载、疲劳测试和极限加载,检测骨块的相对空间位移。 结果 以10 mm/min加载至总载荷1050 N,重复加载10000次后,带状钢板组骨折块的纵向位移(2.77±1.79) mm,外侧锁定钢板组的纵向位移为(2.69±1.14) mm;后方重建钢板组骨折块的纵向位移为(1.62±0.60)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加载荷到骨或内固定的结构破坏后,带状钢板组的极限支撑力为(2055±263) N,外侧锁定钢板组的为(1968±209)N,后方重建钢板组的极限支撑力为(2272±130) N,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治疗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侧方带状钢板水平固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随着头髓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逐渐推广,临床上插钉困难、固定不满意者也并不少见.本文探讨使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巧.方法 通过总结自身的经验体会并复习文献资料,总结出涉及手术顺利成功的10条经验.结果 包括患者在手术台上的体位摆放、入钉点内移至大粗隆顶点内侧壁、导针尖端弯曲成角、扩髓时手部顶压防止撑开效应、手工轻旋插入、用TAD控制股骨头内的螺旋刀片位置、注意股骨前弓与钉尖的撞击,注意钉尾突出高度、在身材矮小的老年肥胖女性准备侧板固定系统等.结论 重视头髓钉的结构特点与手术技巧,有利于提高插钉成功率与固定质量.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头颈骨块进行有效固定,进而稳定并支撑骨质疏松的骨折端,已成为当今创伤骨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减少固定失败率,临床上除了提高内固定的设计,应用骨增强材料提高固定的效果是另一个富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因此,本文围绕骨水泥增强材料的研究历史、材料特点、目前其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对骨生物增强材料进行内固定的原理、手术技术和应用范围的认识,进而为其临床应用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神经假体与脊髓损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神经假体(neuroprosthesis)是一类植入体内帮助恢复神经功能的高科技电子装置,是硬科学(数学、物理学)、教科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神经科学)、工程学(生物医学、电子学、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共同合作的成果。神经假体结构复杂,要求安全、耐用、小巧和高效,包含体内植入部分(电极、导线和皮下接收—刺激器)和体外控制部分(控制盒和发射器)。耗电量大的神经假体(如运动神经假体,多属神经刺激术的范畴,neurostimulation)体内部分不带电源,通过体外发射器经电磁感应为体内装置提供电能和参数指令。耗电量小的神经假体(多属神经调理术的范畴,neurostimulation)体内部分常自带电源。目前临床应用的神经假体种类很多,有些已很成熟,有的仍在研发试用阶段。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因损坏了下行的皮质脊髓束,使损伤平面以下仍存活的脊髓神经细胞与大脑失去联系,因而失去了大脑的意识支配,不能进行意愿性的功能话动。虽然脊髓再生与修复技术有望在21世纪的早期应用于临床,但脊髓功能不可能完全恢复。因此,辅助技术在SCI的功能康复中仍将起重要作用。运动神经假体(motor neuroprostheses)是一类帮助恢复运动功能的电子装置,用人工电刺激的方法来代替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起到控制肌肉活动的目的。SCI造成的肢体和内脏器官功能障薄,包括上肢、下肢、呼吸和排尿排便性功能等。随着人体功效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制作技术的进步,目前已有多种植入式运动神经假体正在研发或已应用于SCI患,有的在我国也有初步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胆木浸膏糖浆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0 g/k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胆木浸膏糖浆,10 mL/次,2次/d。两组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4.91%,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WBC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CRP、WBC、IL-6和IL-10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木浸膏糖浆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实施美罗培南配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疗效及炎症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00例,以挂号就诊单病案号单、双数为基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美罗培南+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炎症水平及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高敏感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分化抗原3、分化抗原8、免疫球蛋白G及免疫球蛋白M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实施美罗培南配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