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与评价不同产地菊茎叶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菊茎叶中总黄酮、总酚、总多糖进行分析与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不同产地菊茎叶中单糖和寡糖组成及其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祁菊茎叶(QJ-JY)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7.89±4.17)、(17.12±2.00) mg·g~(-1)。怀白菊茎叶(HBJ-JY)和射阳杭白菊茎叶(SYHBJ-JY)中总多糖平均含量较高,分别高达(70.84±1.08)、(70.32±2.90) mg·g~(-1)。菊茎叶中含有的单糖类成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双糖主要是蔗糖。其中果糖是菊茎叶中主要的糖类成分。福白菊茎叶(FBJ-JY)中果糖质量分数最高,为(94.22±6.20) mg·g~(-1)。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与总酚呈显著正相关性,中性多糖与总黄酮和总酚均呈负相关性,可溶性糖类成分之间均呈较强正相关性。结论:菊茎叶中含有丰富的总黄酮、总酚、可溶性总多糖、果糖和葡萄糖等资源性化学成分,且不同产地之间各类型成分的含量差异较为显著。研究结果为菊茎叶的精细化利用与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干姜中多指标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方法,对不同产地干姜进行快速无损的质量评价,提高干姜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 建立同时测定干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等4个主要活性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以其测定值为参比;采集不同产地干姜的近红外光谱,比较筛选出最优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优选出最佳光谱区间,构建干姜各指标成分的最优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定量模型。结果建立的干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最佳PLSR定量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C2)分别为0.973、0.980、0.979和0.938,预测决定系数(RP2)分别为0.926、0.920、0.883和0.781,4个定量模型的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均大于2,表明建立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的预测值与测定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所建立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可以实现干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等4个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快速预测,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可为干姜质量的快速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蜂胶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补虚弱、化浊脂、止消渴的功效,外用可解毒消肿、收敛生肌。蜂胶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目前已从蜂胶中分离鉴定出黄酮、酚酸、萜、糖、氨基酸、脂肪族、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类化学成分400余个,其中黄酮、酚酸、萜等类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蜂胶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抗肿瘤、降血糖、调血脂、保肝、神经保护、免疫调节、促进伤口愈合、抑制黑色素生成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临床上,蜂胶常用于治疗牙周炎、口腔溃疡、高脂血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皮肤烧烫伤、鸡眼等疾病。查阅近20年来国内外蜂胶相关的研究报道,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蜂胶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晰黄芪花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组成,探讨其资源潜在利用价值。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黄芪花中总多糖、水溶性蛋白进行分析评价;采用HPLC-PDA/ELSD法对黄芪花中单糖寡糖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采用GC-MS法对黄芪花中挥发性成分及脂肪酸类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采用UPLC-TQ-MS法对黄芪花中核苷类及氨基酸类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黄芪花中含有多糖类(47.02 mg/g)、水溶性蛋白质(470.66 mg/g)、果糖(45.46 mg/g)、葡萄糖(8.71 mg/g)、蔗糖(1.05 mg/g)营养物质;检测出黄芪花中3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以含氧衍生物为其主要组成成分;6种核苷类和15种游离氨基酸类资源性化学成分,总量分别达2.77和6.52 mg/g。在黄芪花中还检出8种脂肪酸类成分,其中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为其主要组成成分。结论阐明了黄芪花中各类型营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为黄芪花的系统利用与精细化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选大孔树脂联合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分离纯化蜂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硝酸铝-醋酸钾比色法定量,通过比较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蜂胶总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出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型号,通过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优选大孔树脂最佳纯化工艺参数,采用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进一步纯化。结果 优选大孔树脂型号为HPD-722型。最佳纯化工艺:上样液浓度2.5 mg/mL,比上样量0.43 g/g(药材/湿树脂),上样容积流量为每小时2 倍床体积(bed volume,BV),径高比1∶9;先以30 %乙醇3 BV除杂,再用80 %乙醇4 BV洗脱,洗脱容积流量1 BV/h,洗脱液浓缩、干燥,得蜂胶总黄酮Ⅰ,纯度为41.42%;取蜂胶总黄酮Ⅰ1.2 g,用少量甲醇超声溶解,上样于Sephadex LH-20层析柱,以甲醇洗脱,洗脱流速0.75 mL/min,7.5 mL作为一个流份收集,以三氯化铝为显色剂,聚酰胺薄层色谱检识各流份,合并、干燥得蜂胶总黄酮Ⅱ,纯度为68.48%。结论 HPD-722型大孔吸附树脂联合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可有效纯化蜂胶总黄酮。  相似文献   
6.
常相伟  赵颖  李德坤  周大铮  张涛  叶正良 《中草药》2016,47(11):1982-1991
林下山参为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五加科人参属草本植物。其含有皂苷、挥发油、多糖、蛋白、无机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市场上林下山参存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已有多种鉴别方法应用于林下山参的鉴别评价。针对林下山参的化学成分及鉴别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林下山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菊花作为药食两用特色资源植物应用历史悠久,在药品、食品、茶饮、观赏花卉、香材等方面被广泛使用。本文从我国药用与茶用菊花的品种演变、产地变迁、加工方法、多元利用方式与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以期为我国菊花的栽培种植、采收加工以及质量控制提供借鉴,为我国菊花资源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含菊花的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的种类和数量、生产企业及其地域分布等相关信息,表明目前菊花商品仍以药用为主,主流品种为杞菊地黄系列,生产企业集中于河南、河北、广东等地;化妆品主要来自进口;保健品生产企业集中于北京。菊植物资源的根部、茎叶与花序具有类似的化学成分组成和相似的生物活性。据此提出菊资源系统开发利用采用的对策,以及在保健食品、饮品、化妆品、日用品、饲料等产业的开发利用途径等,以期为菊资源产业链延伸及菊资源价值提升提供借鉴,推动菊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长年限是影响林下山参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对不同生长年限的林下山参进行鉴别,该研究采用基于UPLC-Q-TOF/MS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PCA和OPLS-DA等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11~15年林下山参芦头的代谢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林下山参芦头之间的代谢物组成有差异。为了提高鉴别效果,通过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IP)值筛选出对分类贡献大的差异代谢物,并以筛选的差异代谢物建立11~15年林下山参的OPLS-DA判别模型,模型的解释率和预测率均较高,可用于鉴别市场上常见的11~15年林下山参。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林下山参年限鉴别方法,同时也为其他中药材的年限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菊资源丰富,花序为其主要药用部位,其种植、采收过程的茎叶及根等非药用部位常被废弃。菊非药用部位同样含有丰富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Patsnap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对菊资源国内外专利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从发展趋势、全球分布、申请人构成、技术领域、技术生命曲线、技术生长率及专利质量等多个角度阐述菊资源当前专利的活动特征,揭示菊资源产业发展态势及资源化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梳理菊花及菊非药用部位资源性化学成分特点及其潜在资源价值,并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提出精细高值化、转化增效、粗放低值化及文旅融合特色化的菊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策略与途径,为提升菊资源利用效率,延伸菊资源经济产业链,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