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7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464篇
内科学   267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1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36篇
综合类   961篇
预防医学   448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401篇
  4篇
中国医学   504篇
肿瘤学   7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8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IT)是化疗药物常见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可能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增加出血风险,严重者出现内脏器官出血、脑出血等,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如何高效且安全地处理 CIT 是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挑战。我们收治了 1 例 66 岁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反复出现血小板减少,前期应用 IL-11 和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第 6 疗程化疗后第 3 周血小板再次持续减少,IL-11、rhTPO 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无明显恢复。加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艾曲波帕 1 月后血小板水平仍未见明显恢复,但转氨酶升高,改用阿伐曲泊帕治疗,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未再出现不良反应。提示阿伐曲泊帕为 CIT 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疗效确切且安全,值得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对真实世界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中西药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数据分析,探索中西药联合用药的优化方案。方法:从建立的大型电子病历仓库中,提取914例患者信息、843种药物,采用Tabu搜索算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控血脂: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硫酸氢氯吡格雷;调控血糖:二甲双胍+脑蛋白水解物+血管保护药,血糖控制不佳联用胰岛素+前列地尔。合并其他症状:卒中后便秘,卒中急性期联用甘油,必要时可联用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甘油,恢复期联用甘油+四磨汤;卒中后呃逆:阿司匹林+依达拉奉+甲氧氯普胺;卒中后合并肺部感染,联用喜炎平+灯盏生脉胶囊+连花清瘟,痰多联用鲜竹沥/痰热清+祛痰止咳或清热解毒剂;卒中相关头痛:联合使用地西泮+醒脑静注射液+盐酸氟桂利嗪。结论:本研究中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的中西药用药方案,符合相关临床指南,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系统比较分析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和非偏侧咀嚼者的咬合情况。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和口腔检查筛查出80名受试者,分为4组: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20名,不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20名,伴TMD症状的非偏侧咀嚼者20名,不伴TMD症状的非偏侧咀嚼者20名。使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系统测定4组对象的全牙列最大接触面积、全牙列最大咬合力、𬌗力不对称指数、咬合力中心点、咬合接触时间、分离时间等。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牙尖交错位时,4组的全牙列最大咬合力、最大咬合接触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不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组习惯侧与非习惯侧咬合力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咬合力中心点、中心点偏移方向、中心点距中线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习惯侧最大咬合力、习惯侧最大接触面积、咬合力中心点与偏侧咀嚼呈正相关(P<0.05),全牙列最大咬合力、最大接触面积与TMD呈负相关(P<0.05)。结论 1)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和伴TMD症状的非偏侧咀嚼者的咬合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字化咬合系统为动态评估偏侧咀嚼者的咬合情况提供了客观参数。2)咬合分析指标中习惯侧最大咬合力、最大接触面积、咬合力中心点与偏侧咀嚼呈正相关。偏侧咀嚼引起的异常咬合(全牙列最大咬合力,最大接触面积)与TM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炎性因子和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的影响及肝损伤保护机制。方法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打开腹腔翻动盲肠)、模型组(经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低浓度组(脓毒症+右美托咪定2.50μg·kg-1·h-1)、中浓度组(脓毒症+右美托咪定5.00μg·kg-1·h-1)、高浓度组(脓毒症+右美托咪定10.00μg·kg-1·h-1),每组各10只。于造模后12 h,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大鼠肝脏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OCT的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肝脏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相比假手术组,模型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大鼠肝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损伤。模型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大鼠肝脏组织中OCT、IL-6、IL-10及STAT3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相比模型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OCT、IL-6、IL-10及STAT3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在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中高浓度组OCT、IL-6、IL-10及STAT3的水平最低,其次为中浓度组、低浓度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保护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3蛋白表达下调而参与右美托咪定保护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mTOR抑制剂AZD2014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先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ZD2014(10、100、500、1 000 nmol/L)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再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中含植物同源结构和环指域泛素样蛋白1(UHRF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10、100、500、1 000 nmol/L的AZD2014均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程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P < 0.0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500和1 000 nmol/L的AZD2014可显著降低肝癌细胞内UHRF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AZD2014可能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内UHRF1的表达水平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并完善儿童腹膜透析管的置入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透析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外科行儿童腹膜透析管置入术病例,分析总结手术方法、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共51例纳入本研究,依据置管术方式不同分为大网膜未切除组23例、大网膜部分切除组28例。未切网膜组采用经腹直肌内潜行置管手术方法,术后堵管5例,堵管率21.74%(5/23);大网膜部分切除组经腹直肌内潜行置管,并切除部分大网膜,术后无堵管病例,无二次手术病例,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749,P=0.009)。全部51例患者无术后感染病例。结论经右侧腹直肌潜行置管并切除部分大网膜,术后并发症明显减低,减少患儿多次手术痛苦,利于腹膜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成人群体中血压联合体质量指数(BMI)对新发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健康体检的开滦研究人群作为研究队列,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84 671人。依据血压[高血压: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有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正常血压:收缩压140和舒张压90 mm Hg且无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史和未服用降压药]和BMI(超重肥胖:BMI≥24 kg/m~2;非超重肥胖:BMI24 kg/m~2)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正常血压非超重肥胖组、正常血压超重肥胖组、高血压非超重肥胖组和高血压超重肥胖组;CKD定义为:至少2次体检出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或者蛋白尿;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新发CKD的累积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累积发生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不同组别对新发CKD的影响。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84 671名基线非CKD人群,在平均随访(8.77±1.41)年期间,共新发CKD 3 625例,累积发生率达4.28%;正常血压非超重肥胖组、正常血压超重肥胖组、高血压非超重肥胖组、高血压超重肥胖组新发CK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63%、3.26%、4.47%、6.63%;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正常血压非超重肥胖组相比,正常血压超重肥胖组、高血压非超重肥胖组和高血压超重肥胖组新发CKD的风险均增加,对应的HR(95%CI)分别为1.23(1.10~1.37)、1.53(1.35~1.73)、2.23(2.02~2.47)。此外,分别除外糖尿病、吸烟及服用降压药人群后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与新发CKD相关,同时合并高血压及超重肥胖新发CKD风险高于单独高血压或者超重肥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