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KP方法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3例,其中男18例,女45例,年龄62~91岁,平均75.3岁。所有患者为外伤后腰背部严重疼痛,行走受限,但均无神经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X线和MRI)证实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症:骨质疏松63例,高血压37例,冠心病10例,贫血29例,糖尿病26例,慢阻肺11例,胃炎及消化性溃疡8例。回顾总结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63例患者中,手术前并发症9例(14.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7例(26.9%)。其中手术前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1例,电解质紊乱2例,尿路感染2例,中度贫血2例,电解质紊乱合并中度贫血1例,坠积性肺炎合并神智淡漠、谵妄1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中,骨水泥相关并发症9例(14.3%),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出现相关临床症状);非骨水泥相关并发症3例(4.76%),穿刺局部血肿1例,一过性神经损伤1例,术后左侧肋间神经痛1例;所有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7.93%)术后出现一过性的痛觉过敏。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不少见,经积极处理一般无严重后果,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调查96例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4623例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感染发生率及与感染发生相关的患者个人基本资料、治疗及其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08%,其中手术时间≥3h的感染发生率为3.03%,高于<3 h者;急诊手术的感染发生率为4.28%,高于择期手术;Ⅲ类切口为3.06%,高于Ⅰ、Ⅱ类;下肢骨折为2.70%,高于上肢骨折;住院时间≥2周为3.27%,高于<2周者;年龄>60岁者为2.94%,高于≤60岁者;并发基础疾病≥3种者为8.00%,高于<3种者;术前合并其他感染者为7.02%,高于无感染者;抗菌药物应用种类较多者为6.43%,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6例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与个人基本资料、治疗及其他情况有关,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疾病的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59~87岁,平均71岁。其中3例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为股骨头坏死,12例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疼痛,行走能力受限。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年。末次随访时,14例恢复自由行走,2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助行器协助行走,1例死亡。18例中,2例出现脱位,其中1例脱位患者于术后3个月因心肺疾病死亡,此外,有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术前Harris评分(41.7±1.4)分别与术后6个月(80.1±5.4)和末次随访(83.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2例。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的优势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3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入路方式分为DAA组及后外侧入路(PA组),各19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同时行X线检查,对髋关节的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DAA组手术切口短于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P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显著低于PA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比较,DAA组(82.4±1.7)分明显高于PA组(8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显示DAA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假体稳定。结论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疗效较好,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尤其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92例(112个椎体).在C形臂X线透视下,先经皮穿刺经两侧椎弓根在伤椎内置入2枚球囊扩张后使塌陷椎体复位,取出球囊,将含钡骨水泥灌注入球囊扩张后所形成的空腔内.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程度、骨折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92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2±0.6)分减低为术后的(1.2+0.5)分(P<0.05),术后24h均可下地活动,术后X线片示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的27.5°±1.2°矫正为14.0°±0.9°(P<0.05).5例有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体两侧,2例因上终板破裂而漏入椎间隙,但均无临床症状;2例术后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经保守疗法治愈;术后有39例(42.39%)遗有下腰部下坠感,经过腰背肌锻炼后在2个月内症状逐渐消失;无肺梗死、神经损伤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特别对于高龄患者具有创伤小、止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序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7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局麻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72例,女106例;年龄58~92岁,平均75.3岁。共224节椎体,胸椎93节,腰椎131节。对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6.2个月。发生骨水泥渗漏27例,占15.1%;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15例,其中心脏骤停1例,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无后遗症;呼吸暂停1例,经抢救恢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3例;肠梗阻1例;局部血肿2例;肋间神经痛1例;骨水泥致椎体骨折分离2例;邻椎骨折4例。结论: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不常见,心肺并发症是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风险最大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其可能原因与骨水泥的毒性、神经反射、脂肪栓塞以及椎体内压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骨关节损伤在临床上常见 ,全面、直观地显示骨折、骨碎片的移位及关节脱位 ,有助于临床医生的术前诊断 ,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本文收集了 42例复杂骨关节损伤的病例 ,行常规X线平片 (平片 ) ,CT横断面 (CT) ,CT三维图像重建(CT3D)检查 ,结合手术资料 ,比较三者的诊断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 42人 ,男 2 9例 ,女 1 3人 ,年龄 1 7~ 76岁。 42例中髋关节损伤 8例 ,膝关节损伤 7例 ,胸腰椎损伤 1 0例 ,肘关节损伤 1 2例 ,环枢关节损伤 5例。治疗前均行平片、CT、CT3D检查 ,平片为常规正、侧位片 ,环枢关节加张口位…  相似文献   
9.
三维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三维CT(CT3-D)在骨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42例骨关节损伤患者的X线片、CT、CT3-D,对照手术所见,显示各自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片应用方便,是骨折的基本检查方法,但对于复杂骨关节损伤易漏诊,不能确定骨折类型;CT可明确骨折的部位、范围、移位程度,但阅片者需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熟悉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CT3-D显示骨关节损伤直观、全面,有利于选择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结论:X线片对复杂骨关节损伤诊断帮助有限,CT能显示骨折情况,但需要丰富的阅片经验;CT3-D是目前理想的复杂骨关节损伤诊断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中期随访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资料,探讨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病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8~87岁,平均78岁。均有轻微外伤史,伤前均正常活动,生活完全自理,伤后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无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影像学资料确定骨水泥向椎管内、椎间隙渗漏的途径,测量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角,观察椎管狭窄改善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患者进行疼痛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的评估。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7年,平均5.1年。通过影像学资料根据解剖位置确定渗漏途径为椎旁型6例,椎间盘型3例,椎管型2例,椎弓根型5例,混合型1例。术前病椎前缘椎体高度为(27.7±3.5)%,末次随访时前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至(56.4±2.5)%,且后凸畸形得到矫正。Cobb角由术前的(45.3±4.2)°矫正至末次随访时的(18.3±3.1)°。VAS评分从术前的7.9±1.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0.5。ODI从术前的(49.1±7.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3.5±3.7)%。其中2例患者术中出现下肢神经症状,紧急予神经根消肿药物对症治疗,且后期经过营养神经治疗,神经症状消失。3例出现腰背部疼痛,其中1例出现腰背痛难忍,予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疼痛消失。结论:即使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骨水泥向椎旁和椎管内渗漏,也可暂不与紧急行开窗椎管减压,中期随访结果显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渗漏产生明显临床症状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