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7篇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建立柔筋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为柔筋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25℃,流速为1.0 mL/min。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对10批柔筋胶囊进行分析评价,建立柔筋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主要成分含量。结果:确定了15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3个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大黄素和大黄酚,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9。定量测定的3种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99.54%~101.94%,RSD为0.92%~1.86%。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为柔筋胶囊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肝脏恶性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carcinoma,PEComa)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探讨PEComa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例肝脏恶性PEComa患者临床资料,均在腹部B超、上腹部增强CT检查之后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并密切随访。结果 6例患者中女5例,男1例,多因上腹部疼痛就诊,且血清学检查基本正常。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肝脏单发性肿瘤,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晰;CT平扫期表现为低密度影或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强化明显,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减轻。肿瘤位于左肝4例、右肝2例,大小为(7.1 cm×6.3 cm×5.7 cm)~(21.0 cm×18.0 cm×11.9 cm)。6例均行肝部分切除术,R0切除,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检查示,病灶由不同比例的血管、上皮样细胞及巨核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显示SMA、CD34、HMB45、Vimentin表达阳性。本组6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8个月(6~52个月),存活2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转移及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肝脏恶性PEC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肝脏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增强CT检查有利于肝脏恶性PECom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行根治性肝脏肿瘤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诊断应尽早手术,术后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经皮肾镜术中灌流液吸收及对血液循环和血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术中灌流液吸收及其对血循环和血生化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31例,采用0.9%NaCl为灌流液。麻醉前、灌流前及术中每30分钟为记录时间点,监测血压(M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胸电生物阻抗法连续监测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胸腔液体含量(TFC)、外周阻力(SVR);术前、术后动脉血气分析测血酸碱度(pH)、Na+、K+、Cl-、阴离子间隙(BE)。结果灌流时间平均(172.41±60.84)min,灌流液用量12000~61000mL。HR、CO、SV、SVR变化灌流前后差异无显著性;MBP、CVP、TFC逐渐增高,与灌流前比差异有显著性,TFC与手术时间、灌流液量呈线性正相关。血Na+、K+、Cl-的浓度术前术后差异无显著性,术后44%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1例肾实质损伤大的病人TFC、CVP急剧增加,静脉使用速尿后好转。31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存在灌流液吸收。灌流液吸收对器官代偿功能正常的病人不易引起血循环的显著变化,使用生理盐水作为灌流液也不会引起血生化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廉政建设风险是医院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廉政风险,对医院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组建廉政建设FMEA团队并确定组织构架,构建医院廉政建设工作流程图,查找失效模式及其结果和原因等,有效促进了医院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托吡酯(topiramate,TPM)与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新确诊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PM单药治疗组32例,LTG单药治疗组28例;用药前及用药2个月后分别检测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 P300的潜伏期(ms)及波幅(μV),并比较两种药物对P300的影响.结果:TPM治疗后,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与对照组(未用药的24名正常人)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与LT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G治疗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但与治疗前相比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M与LTG都是控制癫(痫)发作较理想的新型抗癫(痫)药物,服用治疗剂量范围内TPM对患者P300产生较明显的影响,而LTG对癫(痫)患者P300影响较小.服用TPM可能导致癫(痫)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而服用LTG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不仅没有损害,甚至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果酸是一种天然、无毒且无污染的有机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果中.果酸活肤治疗近年来已成为一些皮肤疾病治疗及美容护肤的新趋势,可用于痤疮、黄褐斑、皮肤光老化及炎症后色素沉着等疾病的治疗[1],具有疗效可靠,操作便利等优点.果酸治疗相对安全,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如皮肤红斑及点状小结痂等,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但操作不慎也可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PIH)及瘢痕等严重不良反应.本文回顾本科果酸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5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按局部性肝切除术实施手术,依据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其中腹腔镜组34例,开腹组38例。比较两组病人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132.47 min比176.13 min)、术中出血量(226.24 ml比380.06 ml)、胃肠道恢复时间(1.63 d比2.84 d)、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4.82 d比6.25 d)、住院时间(8.07 d比12.33 d)明显减少,但住院费用(4.88万元比4.20万元)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11.8%比34.2%)、肝功能Child-Pugh B级(2.9%比21.1%)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随访,腹腔镜组总的复发或转移率(17.6%比21.1%)、术后1年生存率(91.5%比89.5%)、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中具有恢复快、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远期能保持与开腹手术类似的疗效,充分体现了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1例血友病基础上发生的晚期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救治过程,探讨重型肝炎的治疗并分享成功经验。方法男性患者,28岁,治疗血友病期间感染急性乙型肝炎,起病5d即进入深昏迷。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给予积极综合内科治疗,结合文献复习及本病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总胆红素最高达552.3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最低仅10.25%,颅脑CT显示沟回变浅,严重脑水肿,先后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经过积极生命支持、内科综合诊治,62d后痊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急性重型肝炎十分凶险,有其他基础疾病时治疗难度很大,在无条件行肝移植和血浆置换术的情况下,需要全面积极综合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钙化外囊壁及非钙化外囊壁上的钙化相关受体BMPRⅡ(骨形态发生蛋白Ⅱ型受体)、IGF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ERα(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差异。方法钙化外囊壁和非钙化外囊壁茜素红染色,Envision免疫组化法和qRT-PCR分别检测同一细粒棘球蚴病患者钙化外囊壁及非钙化外囊壁上钙化相关受体BMPRⅡ、IGF1R和ERα的表达水平和钙化相关受体的mRNA表达量。结果与细粒棘球蚴非钙化外囊壁相比较,同一患者钙化外囊壁茜素红染色钙化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69,P0.01);钙化外囊壁相关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钙化外囊壁钙化相关受体表达量较高,钙化相关因子通过与受体BMPRⅡ、IGF1R和ERα等结合,引起细粒棘球蚴外囊壁钙化,外囊壁的钙化可以有效地抑制细粒棘球蚴的生长,在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