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感染性骨不愈合患者在应用抗生素,病灶清除,创面修复的基础上采用一期植骨,骨外固定,置管冲洗.结果全部病例感染得到彻底的控制,伤口愈合.术后4~15个月,平均6.5个月达骨愈合,并保证了肢体长度的均衡.结论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腔遗留纱块从尿道排出1例广东省水电医院(511341)吴元华,徐茅患者,女性,26岁。因尿道口排出纱布条引起急性尿潴留而急诊入院。既住于2年前在外院行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一度有腹痛、发热及尿频尿急,经抗感染治疗好转。近半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并时有小...  相似文献   
3.
基因工程法生产降钙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基因工程法生产降钙素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利用降钙素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的36篇文献,回顾了降钙素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结果目前基因工程法生产降钙素的表达系统主要有5种:大肠杆菌、乳酸杆菌、酵母、昆虫杆状病毒和植物。结论5个表达系统各有优缺点,其中植物表达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分析应用带胫后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一期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以探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经临床应用带胫后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一期修复1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供区应用单纯游离植皮修复伤口,术后应用“三抗”治疗.结果1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和功能全部达到优良,经随访1~18个月,结果 全部恢复自由行走功能,无麻木和行走痛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带胫后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是急诊一期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5.
吴元华  胡忠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56-1457
目的 分析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流动人口中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68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该市常住人口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23例(对照组)相比较,观察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结核分型、痰菌阳性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男41例,女27例,男女比为1.52∶1;对照组男90例,女33例,男女比为2.73∶1,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7,P<0.05).观察组年龄平均(30.23±18.52)岁;对照组年龄平均(46.46±31.50)岁,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P<0.05).21~30岁年龄段中,观察组发病率为44.11%(30/68),对照组则为24.39%(30/1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1,P<0.05).观察组痰涂片68例,阳性47例(69.11%);对照组痰涂片123例,阳性者70例(56.91%).两组痰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10,P<0.05).观察组自行中断治疗22例(34.92%),对照组自行中断治疗23例(18.67%),两组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90,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完成治疗41例,痰菌阴转37例(90.24%);对照组完成治疗100例,阴转92例(92.00%),两组痰菌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0,P>0.05).结论 流动人口肺结核痰菌阳性者高、但经过督导治疗均能达到与本市人口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膏方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中药膏方导致的药物性肝炎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用的中药膏方中大多含有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川楝子等。临床分型:肝细胞型36例,胆汁淤积型9例,混合型18例。给予低脂饮食治疗和保肝、退黄药物等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1.8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舒肝宁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分别为( 38.5±19.6) U/L、(34.2±25.1) U/L、(18.1±5.2)μ mol/L,均优于治疗前的(122.4±65.3) U/L、(145.8±98.6) U/L、(124.7±33.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中药膏方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问题,采用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规范化信息路径管理在降低医学影像设备使用故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13台影像设备,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影像设备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规范化信息路径管理模式,成立规范化信息路径管理小组,将路径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影像设备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故障率、故障频次、设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诊断半月板撕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42例临床怀疑半月板撕裂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平均38.4岁;病程2 h~15 d;临床症状是膝关节痛。首先采用膝关节常规MR平扫,然后进行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检查,全部病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将常规平扫结果和3D弥散法关节造影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或手术结果对照,对比两种方法在显示半月板撕裂图像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差异。结果: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使半月板撕裂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常规平扫,同时检查的敏感性从52.94%(54/102)提高到85.79%(87/102),特异性从67.78%(61/90)提高到86.67%(78/90).对两种方法进行χ2检验,敏感性及特异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0,P<0.01; χ2=9.13,P<0.01).结论:3D弥散法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撕裂图像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常规MR平扫。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假撕裂MRI征象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明确板股韧带及膝横韧带所致外侧半月板假撕裂的发生机制,探讨外侧半月板假撕裂与真撕裂的鉴别方法。方法:对自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间72例(左膝44例,右膝28例)经关节镜证实的无外侧半月板撕裂的膝关节进行矢状及冠状位MR扫描,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5~61岁,平均33.7岁。观察板股韧带及膝横韧带的MRI表现。结果:膝横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前角及其中央腱性附着部之间以脂肪组织分隔,在MRI矢状像上,可见脂肪组织在膝横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前角之间形成的线样稍高信号裂隙,类似外侧半月板前角撕裂,称为外侧半月板前角假撕裂。板股韧带在矢状像上表现为位于后交叉韧带前或后方的类圆形或短棒状低信号结构,而在冠状像上表现为自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条带样低信号结构。在矢状像上,板股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显示出一线样高信号,称为外侧半月板后角假撕裂。膝横韧带在MRI上的出现率约34.7%(25/72),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前角假撕裂18例,均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形态规则、撕裂线斜行,矢状位图像可连续显示膝横韧带,冠状位图像能显示该韧带的长轴。板股韧带显示率为73.6%(53/72),其中板股前韧带为23.6%(17/72),板股后韧带为70.8%(51/72),两条韧带同时存在为16.7%(12/72).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后角假撕裂25例,假撕裂仅有两种走行方向,即后下斜行(19/25)或垂直方向(6/25).结论:根据外侧半月板形状、撕裂线方向、观察矢状和冠状位图像,可正确区分外侧半月板的真、假撕裂。  相似文献   
10.
258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学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平湖市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方法:采集了该地区2007年1月-2009年12月暴发和散发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25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捕捉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258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91份(74.03%);风疹IgM抗体阳性8例(3.10%),其他RFIs59例(22.87%)。结论:RFIs常年散发,以春季为主,发病以〈1岁及〉15岁为主。血清学诊断为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应加强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和强化免疫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