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3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0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304篇
口腔科学   116篇
临床医学   1028篇
内科学   391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04篇
特种医学   183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1690篇
预防医学   685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707篇
  9篇
中国医学   680篇
肿瘤学   1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CW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
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住院治疗的CWS的
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情况。
结果 共12例患者,男性8例(66.67%),中位年龄为60岁。高脂血症9例(75.0%),高血压8例
(66.67%),糖尿病4例(33.33%),肿瘤病史3例(25.0%)。纯运动性卒中4例(33.33%),运动伴有构
音障碍者4例(33.33%),运动及感觉性障碍3例(25.00%),纯感觉障碍1例(8.33%)。影像学示豆纹
动脉供血区新发脑梗死6例(50%)。所有患者给予口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其中3例症状复发患者又
给予静脉溶栓和静脉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再出现症状发作,10例mRS评分为0
分,2例mRS评分分别为4分及3分。
结论 CWS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发作刻板,常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在本组病例中发现双重
抗血小板治疗有效,静脉溶栓效果不肯定。  相似文献   
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经成为早期食管癌,尤其是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食管癌可以通过ESD完全治愈,但是对于大面积早期食管癌,尤其是超过3/4周病变甚至全周病变的患者,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概率明显升高,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下面对早期食管癌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抑郁症状(MDD)是帕金森病(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探讨帕金森病和抑郁症可能具有的共同致病机制。方法通过文本挖掘及转录组数据分析帕金森病与抑郁症共同的致病机制。结果文本挖掘发现63. 8%的MDD基因和32%的PD基因为共有基因及438个共有的生物学过程;转录组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10个共同差异基因:I类肌球蛋白(MYO1F)、活化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ILRA2)、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ADCYAP1)、骨骼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LK2)、钙结合蛋白2(CLSTN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AMK4)、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1 (PCSK1)、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5(TRPC5)、钠离子葡萄糖联合转运子(SLC5A1)、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TYPR1)(P 0. 01);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发现PD和MDD具有相同的14个生物学过程,6个细胞组成,10个分子功能,并且有3个相同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P 0. 05);通过蛋白质网络构建,筛选出4个共同的关键基因(MYO1F、CAMK4、PCSK1、TRPC5);通过对蛋白质网络模块分析后发现关键模块具有共同的生物学过程。结论帕金森病和抑郁症具有共同的致病基因及通路,这为帕金森病和抑郁症伴存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析某医学院ESP理论视角下医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2015级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对医学英语的主观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对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医学英语教材和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看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ESP理论视角下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整体实施情况良好得到学生的认可,但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选取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为了继续推进ESP理论视角下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可以通过提早开设课程、增加教学时数、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采取小班授课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ESP教学。  相似文献   
9.
10.
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区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对非己抗原能够发生免疫应答,对自身抗原则是处于无应答或微弱应答状态,时刻处于"免疫激活-免疫耐受"的动态平衡状态。然而,如果正常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将"自己"识别成"非己",处于非正常免疫激活状态的T细胞就会持续迁延的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结果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ADS)的发生。因此,"无效"的免疫识别和免疫应答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的主要致病机制。免疫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作为连接抗原递呈细胞(APC)和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的重要纽带,有研究已经证实,正性免疫共刺激分子的高表达和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的低表达都会导致自身免疫耐受的缺陷,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依据中医药"纠偏","扶正"的治疗特色。本文通过对4种典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则是以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代表;器官特异性则是以多发性硬化症(MS)和Ⅰ型糖尿病(T1DM)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依赖于这4种疾病发病过程中免疫共刺激分子对免疫识别与免疫应答的重要影响,并且依托于中医药对自身免疫平衡调节的作用,结合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免疫共刺激分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探寻不同的免疫共刺激分子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的共性,并初探中药以PD1-PDL1为药物靶点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