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金莲花化学成分的体内代谢产物及代谢规律。方法:静脉注射方式给予大鼠金莲花提取物并在各时间段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LC-ESI-MS)对血清中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果:根据LC-ESI-MS结果发现了23种原型成分及45种代谢产物。原型成分中有3种酚酸类物质、19种黄酮类物质、1种生物碱类物质。通过准分子离子峰及二级碎片得到了代谢产物可能的化学结构,分析了这些代谢产物的裂解途径,推测19种来源于酚酸类物质、20种来源于黄酮类物质、6种来源于生物碱类物质。结论:本研究探讨了金莲花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代谢规律,为其血液移行成分及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儿柴葛口服液原方中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汉黄芩苷、黄芩苷、甘草苷、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_2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0、210 nm。结果:该方法的专属性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均小于2%;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汉黄芩苷、黄芩苷、甘草苷、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_2分别在0.005~0.078、0.010~0.163、0.038~0.603、0.014~0.226、0.004~0.052、0.011~0.170、0.049~0.780、0.003~0.046、0.006~0.092、0.002~0.036 m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在测定的3批样品中上述化合物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41、2.85、11.06、3.47、1.35、2.88、13.60、0.73、3.13、1.18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操作,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柴葛口服液原方中10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金莲花中酚酸类化合物在大鼠肝微粒体内的转化特征。方法 建立体外大鼠肝微粒体转化模型,模拟金莲花中原金莲酸、金莲花苷、藜芦酸在大鼠肝脏内的代谢过程,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对代谢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在大鼠肝微粒体的作用下,原金莲酸转化为1个产物,分子式为C19H23O10,推测为原金莲酸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产物;金莲花苷转化为2个产物,分别为C25H36O14和C18H24O9,推测分别为增加1糖基和脱甲基生成的转化产物;藜芦酸转化为1个产物,分子式为C8H8O4,推测2种结构,各为脱掉1个甲基的产物。结论 金莲花酚酸类化合物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主要发生脱甲基化、糖苷化、葡萄糖醛酸化反应,为明确金莲花酚酸类成分的体内转化规律和代谢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体内代谢研究对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体外模型由于其替代、简化和精准的特点,已成为中药体内代谢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综述药物体内过程研究中常用的体外模型及其特点,并总结其在中药代谢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以期为中药成分代谢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莲花汤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金莲花汤全方及拆方的抗流感病毒活性进行研究,证明组方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金莲花汤全方及各缺味金莲花汤的抗流感病毒有效率。结果:金莲花汤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抗流感病毒有效率为(75.13±0.04)%;单味药大青叶、葛根、蒲公英、苏叶、金莲花的抗流感病毒有效率分别为(88.40±0.07)%、(74.27±0.06)%、(45.20±0.05)%、(32.20±0.07)%、(-3.26±0.09)%;在拆方研究中,缺苏叶、缺金莲花、缺蒲公英、缺大青叶、缺葛根金莲花汤的抗流感病毒有效率分别为(51.67±0.01)%、(28.22±0.06)%、(23.03±0.10)%、(-17.87±0.07)%、(-21.03±0.04)%。结论:金莲花汤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活性。葛根和大青叶对全方抗流感病毒活性贡献较大,蒲公英、金莲花和苏叶对全方抗流感病毒活性贡献相对较小,但是各单味药都不可或缺,金莲花汤组方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肠道菌群中筛选抗菌活性菌株,明确其抗菌活性物质,为认识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乃至与宿主健康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对肠道混合菌群进行体外培养,以抗菌活性为指标筛选活性单菌株;采用生化鉴定法和16S rDNA鉴定法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活性追踪手段,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光谱技术鉴定其结构;采用微量孔板法测定各化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筛选得到具有抗菌作用的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 HA-3151菌株;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D-3-苯基乳酸、环(丙-苯丙)二肽、环(酪-酪)二肽、环(酪-亮)二肽、环(酪-异亮)二肽、丁香酸、黄豆黄苷、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5-甲氧基大豆苷元、3-甲氧基没食子酸和染料木黄酮;其中,D-3-苯基乳酸、大豆苷元、染料木苷、染料木黄酮以及环(丙-苯丙)二肽、环(酪-酪)二肽具有抑菌作用。结论:首次得到了有抗菌活性的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菌株并证明其可产生有机酸、黄酮和二肽类抗菌活性物质,这些物质有助于其形成定植优势,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肝微粒体转化模型,研究金莲花黄酮类化学成分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特征。方法:采用大鼠肝微粒体转化模型分别对金莲花中牡荆素、荭草素、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异当药黄素、日本异当药素、2″-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黄素、金莲花碳苷Ⅰ和异槲皮素8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肝代谢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LTQ-Orbitrap MS)法对代谢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8种黄酮类化学成分在肝微粒体酶作用下可以发生代谢转化,共鉴定了15个代谢产物的分子式,确定其中8个产物的结构式。结论:金莲花黄酮类化合物在肝微粒体中主要发生羟基化、乙酰化、糖基化以及脱甲基化反应,为金莲花成分的体内代谢特征研究和活性成分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