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临床植骨材料,一般采用自身骨,也有用骨库同种异体骨。我科从1975年始,用新生死胎长管骨为12例脊椎结核合并脊柱后凸成角畸形患者行脊柱后路植骨,均成活。12例中男女各6例。年龄分别为5、7、12、15、17、20、26、32、40、42、56、61岁(各1例)。术前X线检查(见表): 植骨技术及效果备骨:按无菌操作,取24小时内非病死的新生死胎四肢长管骨,清除两端软骨,浸于保养液中放在冰  相似文献   
2.
胆总管内置放 T 管的并发症,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蛔虫阻塞 T 管引起胆道梗阻,甚至发生AOSC 严重并发症,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笔者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1980年开始,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窦道15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7~61岁。形成窦道的原因:阑尾炎切除引流2例,脓肿切开引流8例,髋关节结核病灶清除引流2例,人  相似文献   
4.
自1902年Lambotte 氏首先应用骨穿针治疗骨折以来,迄今已80余年.最初的外固定器为单边型.Idoffman(1951)将单边型的外固定器改为双边型,即钢针贯穿肢体,两侧各用一联结杆相联,形成一框架,增加了骨端的稳定性.Vidal(1968)对ldoffman 架作了改进,针的两侧使用两个联结框替代了联结杆,形成一双框系统,使应力作用在额状和矢状两个面上,大大增强了装置的坚固度.近些年来,由于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外固定器有了新的发展和改良.我院自1981年以来,应用穿针外固定器治疗骨折、骨延长,矫正“O”形腿及关节加压融合共25例.通过复诊,效果满意.现就临床有关问题讨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窦道的新方法: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在外科临床中,慢性窦道处理非常困难。常规治疗的方法是搔刮引流或窦道切除等,不但治疗时间长,而且效果不好。我科自1980年开始,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窦道15例。随访结果满意,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7~61岁。  相似文献   
7.
术文报告从1985年始,一侧同期行骨盆延长、髂前上棘后置,治疗麻痹性髋关节半脱位,下肢短缩畸形共15例。骨盆平均延长3.24cm,骨平均愈合时间75天。介绍了手术步骤,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骨延长长度和髂前上棘后置安放的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