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3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艽苍术汤口服外洗治疗痔疮1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疮是肛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我国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尤其在农村因受经济条件和卫生条件限制,发病率高,病程长,目前治疗方法很多。近年来,我院采用秦艽苍术汤口服外洗治疗痔疮1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中的一个典型病案为切入点,以小组讨论为线索,在病因病机分析过程中广泛结合伤寒、金匮、温病,力求从不同侧面体现其联系和区别,重点探讨病案中临床思维的建立,以及由临床思维引申的发散思维。通过典型病案分析,希望为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学习及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是在整合《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知识点基础上的能力提高课,是中医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综合实训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不仅应具有扎实而宽厚的理论知识功底,而且应具备缜密的、客观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应变的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初步的综合实训教学实践,文章剖析了"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经验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竹皮大丸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历代注家对该方认识不一,多数认为该方以竹茹为君药,旨在清热除烦,安中降逆,后世临床医生常遵此法,而对原条文中记载的"安中益气"重视不够。对此,笔者基于原文,经反复研读,认为竹皮大丸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的小建中汤在病机、症状、治法、方药上有诸多相似,两者乃是一脉相承,皆以甘温药物,清降阴火,但又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从低氧心血管代偿的角度,结合症状学表现,探讨人体低氧循环功能代偿水平的个体差异。方法:选择160名成年健康男性高原移居者为受试对象,对象分别均移居2 260m,4 850m和5 200m高原6个月。应用XG-II型血疑循环功能测试仪观测其心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有效血容量(BV),总外周阻力(TRP)和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高原反应常见的症状,分别以无(0),轻(1),中(2),重(3)等程度分组。在此基础上又分为适应不良群体和适应良好群体,观察其低氧症状学表现。结果:对于低氧反应程度来说,体验循环功能水平差异与症状学判定有较高的吻合率。症状学表现方面,适应良好群体的每搏量,外周阻力无明显改变(P>0.05),有效血容量和心输出量显著增加(P<0.01)。而适应不良群体的每搏量明显减少(P<0.05),心输出量增加,但与适应良好的群体(P<0.01)比较代偿水平偏低,外周阻力明显增加(P<0.05)。结论:用症状学判定方法划分的两类不同的低氧反应程度模式,各自具有不同的循环功能代偿水平。人体高原低氧适应能力可能具有适应类型特点,其实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就金匮四部病的原文进行分析,总结四部病与惊发关系的历代医家简介,并分析惊发的深层含义以及四部病与惊发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惊发乃四部病临床见证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比较世居高原藏、汉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红细胞生理指标变化的差异。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62例,其中藏族患者240例为藏族冠心病组(藏族组);汉族患者322例为汉族冠心病组(汉族组);检测并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藏、汉两组患者总体对照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D-二聚体(D-two dimer,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明显高于汉族组,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明显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海拔高度≤2000 m的地区,两组间APTT、Fib、D-Dimer、RBC、HGB、HCT、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I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RDW、PT明显高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高度2000~3000 m地区,两组间Fib、D-Dimer、RBC、HGB、HCT、RDW、D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PT、APTT明显高于汉族组,TBIL、IBIL明显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高度3000 m以上地区,两组间DDimer、RBC、HGB、HCT、DBIL、I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PT、APTT、Fib、RDW明显高于汉族组,TBIL明显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的PT、D-Dimer、RDW、TBIL、DBIL、IBIL在不同的海拔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Fib、RBC、HGB、HCT指标均随海拔区间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PT、APTT、Fib、D-Dimer、RBC、RDW、DBIL、IBIL在不同的海拔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B、TBIL指标随海拔区间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PTT、Fib、RBC、RDW、TBIL、IBIL指标可能对世居高原地区藏、汉族人群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个体化识别、早期预防和及时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侵及颈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侵及颈总动脉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分析11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资料,包括喉癌喉3/4切除术后复发1例,结核性颈总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例,医源性颈总动脉瘤1例,颈动脉体瘤3例,甲状腺癌侵及颈总动脉1例,颈部肿瘤侵及颈总动脉2例,颈总动脉离断伤1例,气性坏疽1例。结果上述病例中,2例完成肿瘤切除,颈总动脉重建;2例术中应用Shunt转流管,完成肿瘤切除;1例颈外伤,行颈总动脉结扎;1例医源性颈总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切除,颈总动脉修补;甲状腺癌患者分离颈总动脉并切除部分气管侧壁完成肿瘤切除及应用颈前肌气管修补;2例颈部肿瘤保留颈总动脉切除肿瘤;1例气性坏疽患者颈部切开减压。结论侵及颈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下列3种形式:①切除肿瘤及颈总动脉、颈动脉重建;②切除肿瘤及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结扎;③分离颈总动脉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
陈思茵  温玉  马晓峰 《河南中医》2016,(12):2047-2050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解表药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1《伤寒论》在用药上以发散风寒为主,有少量发散风热药的运用,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证,用药主张辛温发汗解表。2与《伤寒论》相比,《金匮要略》亦重视使用桂枝、生姜、麻黄等药,又增加了防风、菊花、大豆黄卷的使用;扩大了解表药的运用范围,用于治+疗各种内伤杂病。3《温病条辨》沿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对麻黄、生姜等药的运用,但《温病条辨》更善于辛凉解表,共运用9种发散风热药。《温病条辨》在辛温解表药中增加了香薷与荆芥的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清热药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1《伤寒论》以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为主。其中用以治疗里热实证的药较多见。2与《伤寒论》相比,《金匮要略》除以上药物运用外,还增强了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以及清虚热药的运用,以治疗各种内伤杂病。3《温病条辨》中延续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清热泻火药和清热燥湿药的运用,还加重了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的比重。《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补虚药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1《伤寒论》以补气药为主,兼用少量补血药。2《金匮要略》补气药的运用与《伤寒论》基本相似,增加了黄芪的应用,并且加重了丸剂的应用,重视使用蜂蜜。妇科病独立三篇,重用补血药,增加了补阳的紫石英及补阴的麦冬、百合等药的运用,增加了补虚药的运用种类。3《温病条辨》用药延续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补气、补血、补阳药的运用,增加了杜仲、菟丝子等补阳药。此外,丰富了补阴药的运用,如沙参、麦冬等。温热邪气易伤阴液,故增加了滋阴药。  相似文献   
10.
肺为生气之主,水之上源。开宣肺气,既可使人体气机调畅,亦可使津液气化正常,以达疏上源而开下流之功,此即"提壶揭盖"之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之中虽未明言"提壶揭盖法",但多蕴含此运用。本文通过对三部经典中"下病上取"治疗"气机阻滞"、"水湿为患"等病的归纳总结,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提壶揭盖法",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