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王聪  刘春娟  雷福厚  谭学才  李小燕  王京真 《中草药》2018,49(24):5746-5750
目的探究广西北部湾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H1中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利用柱色谱等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评价化合物的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结果从真菌Penicilliumsp.H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了3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炭角菌素D(1)、BE-31405(2)和sordaricin(3)。化合物1和2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中等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0、16.0μg/mL。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二萜糖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左振宇  张光辉  雷福厚  杨海刚  张乐 《中草药》2017,48(23):5019-5031
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中药活性成分具有快速、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以及环境污染小等优势,其合成以及应用于分离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中药化学家们的青睐,而探索印迹聚合物的结构与中药活性成分离效率之间规律关系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种类(黄酮、生物碱、苯丙素、萜类等)分类阐述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最新应用,以期为后续设计选择性更高的中药活性成分分离新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小燕  仝海娟  雷福厚  庞洁  俸吉  李梅 《中草药》2012,43(4):795-798
目的合成对青蒿素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以青蒿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平衡结合试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 Scatchard模型分析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识别青蒿素分子的过程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1.87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1=27.99μmo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48.5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2=334.4μmol/g。结论结合底物的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青蒿素具有良好的特征吸附和选择识别性能,为天然产物中高效分离纯化活性成分青蒿素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4.
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合成对青蒿素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以青蒿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平衡结合试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 Scatchard模型分析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识别青蒿素分子的过程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1.87 mmol/L ,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1=27.99 μmo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48.5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2=334.4 μmol/g。结论 结合底物的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青蒿素具有良好的特征吸附和选择识别性能,为天然产物中高效分离纯化活性成分青蒿素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制备了松香大分子骨架的竹节参皂苷IVa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并研究其吸附性能,为开发选择性更高的竹节参皂苷IVa分离材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脱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竹节参皂苷IVa分子印迹聚合物。使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测试仪、热重分析仪对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静态吸附实验、重复再生实验、解吸附实验考察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并将聚合物应用于珠子参提取液的分离。结果 制备的聚合物形貌规整,具有介孔结构;吸附实验表明MIPs的印迹因子为1.58,通过Scatchard方程分析,聚合物存在2种结合位点,其中高亲和力位点最大结合量为270 mg/g,低亲和位点的最大结合量为142.01 mg/g;重复使用5次后聚合物的吸附量仅降低了13%;解析率为83.7%。与C18萃取小柱相比,MIPs对珠子参粗提物具有明显的分离效果。结论 制备的聚合物对竹节参皂苷IVa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多次重复使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竹节参皂苷IVa分离新材料。该研究也可作为其他皂苷...  相似文献   
6.
正交实验法优选盐酸川芎嗪的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川芎中盐酸川芎嗪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以盐酸川芎嗪为指标,考察溶剂用量、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等因素对川芎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实验设计的3因素中对结果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超声时间.盐酸川芎嗪的最佳提取工艺为:5 g川芎粗粉,30%的乙醇(含HCl 0.1 mol·L-1)50 ml,超声60 min.最佳条件下盐酸川芎嗪得率为0.560 4 mg/g.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节能、溶剂用量少、提取效率高,适宜于川芎中川芎嗪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H1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利用柱色谱等方法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H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炭角菌素E(1)、烟曲霉素C(2)、震颤真菌毒素(3)、penicillide(4)以及啶南平A(5)。化合物1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有中等的抑制活性,最小抑制浓度(MIC)值为32.0μg/mL;化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抑制活性,MIC值为64.0μg/m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和2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海洋真菌来源的天然产物因其化学结构新颖和活性显著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许多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性。本文综述了从2002年-2018年5月间报道的33个新的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天然产物的来源、结构及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