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介绍吴滇教授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肠上皮内瘤变的经验。吴教授通过四诊合参和内镜病理报告确诊疾病,在治疗上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其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活血解毒。方用四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弱;配伍丹参、川芎等品以活血化瘀;三叶青、南方红豆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山慈菇、苏木等清热解毒、抗肿瘤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归纳中风后口眼歪斜的常用药物及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5.0》中治疗中风后口眼歪斜的古代及近代中药处方,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软件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利用SPSS Statistics24和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中的处方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方剂621首,中药331味,药物总频次7880次。其中最常用单味药物为防风,频率达47.5%。最常见药类为解表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常用药组蝎梢-天麻-僵蚕在设定支持度15%、置信度70%条件下出现频次最高。[结论]数据挖掘结果体现了先贤治疗中风后口眼歪斜重视单味药物防风的应用及虫类药与平肝熄风药的配伍使用,对现代遣方用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对暂时性局部脑缺血的作用,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和TTC染色法,结果表明,电针能促进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可使脑缺血后脑梗塞体积减小,且督脉穴位针刺在促使脑缺血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恢复上可能具有相对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是关键,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医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则治法。本文从古代医籍和现代研究中对单一证和兼夹证治法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具体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古代医家多用单一证治则治法,着重于主要证型的解决,临证时抓住病机之关键;现代医家则认为中风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应采取多元化治疗手段,倾向于运用同时涵盖多种证型的兼夹证治法则。结论分析为活血祛瘀法和化痰通络法可能是缺血性中风治则治法的关键,不同治疗法则之间参考标准的建立有助于最优方案的选择,其解决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先贤运用纯中药治疗中风的用药配伍特点及治则治法,并与现代中西医结合用药规律比较分析。方法:收集《中华医典5.0》中治疗中风的纯中药处方,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软件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利用SPSS Statistics25和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中的处方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条文429篇,方剂1 330首,中药528味,药物总频次15 689次。其中频次20%的中药13味;药类频次1 000次的中药类别为解表药、补虚药、祛风湿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在支持度20%、置信度50%条件下,可得强关联药对20对;聚类分析前20味高频药物可得4类聚类组。结论:先贤治疗中风以熄风化痰、温阳通络、祛风行血、益气健脾为基本方法组方用药,《中华医典5.0》相关的解表祛风药、温阳活血药、开窍醒神药的应用或为现代医家亟待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刺督脉腧穴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取穴特点以及配伍规律。方法:系统收集2009年8月至2019年8月所有针刺督脉腧穴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利用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对数据库中的腧穴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07篇合格文献,总涉及120个腧穴。频数分析得百会、人中使用频次较高,关联和聚类分析得百会常与神庭、人中、大椎、风府等配伍使用,督脉常与阳明经和足太阴脾经配伍。结论:临床上针刺督脉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常取百会、人中,腧穴配伍常用神庭-百会、大椎-人中-百会、风府-百会,督脉取穴时常配伍阳明经和足太阴脾经同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分析扶阳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现代临床配伍用药规律。方法:提取2021 年2 月以前的所有以扶阳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文献中的中药组方内容,用Excel 2016 创建药物组方数据库,用SPSS26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中药运用频数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用IBM SPSS Modeler 18.0 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61 篇合格文献,药物共212 味,共计医治患者13 346 例,其中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最常与扶阳药配伍。与扶阳药配伍常见的药对为桂枝-川芎、桂枝-当归、桂枝-地龙、桂枝-赤芍、桂枝-桃仁;补阳还五汤加桂枝、丹参,二陈汤合小续命汤加减为扶阳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常用方。结论:扶阳药与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配伍可增强防治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对暂时性局部脑缺血的作用,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和TTC染色法,结果表明,电针能促进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可使脑缺血后脑梗塞体积减小,且督脉穴位针刺在促使脑缺血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恢复上可能具有相对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