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机体内重要的一类代谢反应,其中O-葡萄糖醛酸结合是最常见的反应类型。O-葡萄糖醛酸苷的制备对于准确评估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及安全性、药物代谢和药动学定量分析等研究至关重要。利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生物合成目标代谢物是制备葡萄糖醛酸苷的重要手段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制备O-葡萄糖醛酸苷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植物、微生物、动物来源及人重组UGT酶等不同方法制备O-葡萄糖醛酸苷的最新进展,同时还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对生物反应体系和转化工艺的改进与优化,实现葡萄糖醛酸苷高效制备的相关技术和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2.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是哺乳动物体内分布的一种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其不仅介导了大量临床药物、毒物的代谢清除,还是机体参与内源性毒性物质胆红素代谢清除的唯一代谢酶。药物或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对UGT1A1的强烈抑制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如药物/草药-药物相互作用、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异常及神经毒性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草药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可通过强效抑制UGT1A1引发药物-草药相互作用等不良反应。结合药物代谢及药物毒理学相关领域的新近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UGT1A1抑制剂筛选与评价常用方法,以及中草药化学成分对UGT1A1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上述信息对于临床安全合理的使用中草药,尤其是在中西药联用或中药方剂使用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因UGT1A1抑制引发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缺血组织内的代谢供需失衡可诱发严重的组织缺氧和功能障碍,及时恢复再灌注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其他缺血性疾病的主要救治选择,但是再灌注会进一步激活炎症反应、加重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等,进而加剧缺血组织的损伤。红景天苷是存在于红景天属植物中的一种酚类化合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红景天苷能有效防治心、脑、肝等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从抗氧化应激、缓解炎症反应、抗细胞凋亡、抑制兴奋性损伤、减缓自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对红景天苷干预IRI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红景天苷相关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何桂元  李妍  葛广波  李世阳  宁静  贵林  杨凌 《中草药》2017,48(11):2242-2248
目的对紫草素的立体异构单体阿卡宁的氧葡萄糖醛酸代谢通路进行研究和表征。方法采用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方法检测阿卡宁和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将阿卡宁在人肝微粒体(HLM)、人肾微粒体(HKM)以及重组人类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中孵育,观察代谢轮廓、筛选参与催化的重组单酶、考察酶动力学;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化学抑制实验阐明UGT单酶对阿卡宁的选择性。结果阿卡宁在含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的HLM孵育中,可以检测到1个UGT代谢产物。UGT单酶筛选发现UGT1A9高选择性催化阿卡宁。酶动力学研究显示在HLM、HKM和UGT1A9中阿卡宁的UGT代谢都呈底物抑制模式,并且表观亲和常数(Km)在3.75~4.50μmol/L。阿卡宁和已知UGT1A9探针底物异丙酚在12例个体人肝中的UGT代谢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为0.88。化学抑制实验显示在HLM中,厚朴酚和尼氟灭酸对阿卡宁的UGT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睾酮、雷公藤红素和尼罗替尼对阿卡宁的UGT代谢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UGT代谢是阿卡宁(紫草素)在人体的重要代谢途径之一,阿卡宁是人类UGT1A9的一个高选择性探针底物。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综述中药防治新冠肺炎的药理依据和临床应用,以及防治新冠肺炎中药的研究策略,特别介绍了本次新冠肺炎防控中临床应用有效的中药复方如清肺排毒汤等。在传承中医药理论和原则基础上,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系统生物学等先进技术和手段,通过多学科交叉构建多水平、多维度的药效筛选和评价研究体系,从而更系统、深入和全面地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靶点、作用机制,进一步挖掘中医药精髓。  相似文献   
6.
刘伟  葛广波  王永丽  黄恺  陈佳美  王长虹  刘平 《中草药》2020,51(8):2035-2045
目的旨在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协定通用处方清肺排毒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小鼠组织分布研究,为其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UHPLC-Q-Orbitrap HRMS对清肺排毒汤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mL/min。基于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确认,实现复方主要化学成分的快速、精准识别。在此基础上,对小鼠ig清肺排毒汤后血及组织中的移行成分进行了鉴定,并建立了同步测定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野黑樱苷、甘草苷、金丝桃苷、橙皮苷、黄芩苷、次野鸢尾黄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小鼠ig清肺排毒汤后上述9种入血成分的组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从清肺排毒汤中共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ig给药后,在小鼠血清、心、肝、脾、肺、肾中分别鉴定出12、9、9、8、10、10种化学成分。发现9种化学成分可快速吸收并分布到多个组织,在0.5 h时血清及各组织中除黄芩苷之外的8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均达到峰值,黄芩苷含量峰值出现在2 h或4 h。重点关注的肺组织中0.5 h时各成分的暴露量依次为麻黄碱(2 759.11±784.39)ng/g野黑樱苷(1 819.7±427.28)ng/g伪麻黄碱(880.60±287.97)ng/g苦杏仁苷(304.43±234.70)ng/g橙皮苷(78.33±38.38)ng/g次野鸢尾黄素(8.62±4.66)ng/g黄芩苷(8.53±1.91)ng/g金丝桃苷(7.72±1.63)ng/g甘草苷(7.68±5.19)ng/g;2h时成分含量为麻黄碱(776.61±148.40)ng/g野黑樱苷(325.20±104.17)ng/g伪麻黄碱(212.21±44.63)ng/g黄芩苷(71.72±23.96)ng/g苦杏仁苷(46.39±36.45)ng/g橙皮苷(13.39±10.99)ng/g金丝桃苷(3.11±0.75)ng/g甘草苷(2.86±0.46)ng/g;4 h时各成分质量分数为麻黄碱(327.61±212.59)ng/g野黑樱苷(173.77±58.21)ng/g伪麻黄碱(84.68±59.04)ng/g黄芩苷(49.33±17.06)ng/g苦杏仁苷(1.26±0.26)ng/g。结论研究建立的UHPLC-Q-Orbitrap HRMS方法可实现清肺排毒汤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快速、准确分析,并明确了ig给药后清肺排毒汤主要成分在小鼠的组织分布情况,为后续清肺排毒汤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药动学信息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借助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分析红景天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大鼠口服红景天颗粒后的入血成分。方法:采用HPLC-Q-TOF-MS分析技术,选用反相ODS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模式及IDA扫描模式采集质谱数据,采用PeakView软件获取色谱保留时间以及母离子和碎片离子信息,定性鉴别红景天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红景天颗粒后的入血成分,分析质谱断裂规律,解析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综合色谱-质谱检测信息,包括色谱保留时间、分子量、二级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参考相关文献报道,从红景天颗粒中共鉴定出49个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苷类、酚酸类、鞣质类、原花青素类以及其他类成分;并对黄酮类、酚酸类、苷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解析。大鼠口服红景天颗粒后,血浆样本共鉴定出26个入血成分,包括4个原型成分(红景天苷、Rhodioloside E、Rhodiooctanoside、Kenposide A)和22个代谢产物,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进行解析。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或为藏药红景天的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兜铃酸为一类硝基菲羧酸。长期食用或服用含马兜铃酸的食物、中药等可导致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病理学改变,造成脏器纤维化以及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结肠腺癌、浸润性导管乳腺癌等疾病。马兜铃酸I作为其主要毒性成分可直接引发间质性肾病或者脏器纤维化,其活性代谢产物可与DNA形成加和物,引起体内关键肿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突变,诱发癌症。本文主要综述了马兜铃酸的体内代谢过程,患病个体在代谢敏感性中的个性化特征以及马兜铃酸肾病和巴尔干地方性肾病的临床验证研究结果。揭示中药毒性成分的体内代谢过程、易感人群特征、潜在危险性、致病因素间的因果关系论证,提供了一个综述性范例。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茯苓汤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化学分析及不同中药组合的药效学实验揭示临床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复方茯苓汤的主要有效成分及活性物质群。方法:采用超高速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UFLC-DAD-ESI-MS)法分析复方茯苓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在化学轮廓测定的基础上,依据主要物质峰的来源对中药组方进行了拆分并设立了4组中药组合(Ⅰ-Ⅳ),Ⅰ组为茯苓,泽泻,黄柏,栀子,赤芍,浮萍,当归,甘草8味中药组方后的水提物,Ⅱ组为栀子,赤芍,甘草3味中药组方的水提物,Ⅲ组为茯苓,当归2味中药组方的水提物,Ⅳ组为茯苓,栀子,赤芍,当归,甘草5味中药组方的水提物。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为动物模型,比较ig不同中药组合(Ⅰ-Ⅳ)及阳性对照氢化可的松和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的药效学指标,观察中药对小鼠耳质量、耳厚度、耳真皮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UFLC-DAD-ESI-MS代谢轮廓分析获得了复方茯苓汤中的11个主要化学成分信息,其中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京尼平苷、芍药苷和甘草苷为其主要化学成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中药组和氢化可的松组对诱发皮炎前后小鼠的耳质量差、耳厚度差及真皮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Ⅰ组、Ⅳ组和氢化可的松组更优(P0.01)。结论:复方茯苓汤的主要药效成分多来源于栀子,赤芍,甘草,茯苓和当归5味中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体外实验方法筛选淫羊藿次苷Ⅱ在肝微粒体中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抑制剂,为改善淫羊藿次苷Ⅱ生物利用度提供新思路。方法 首先选择槲皮素、山柰酚、桔皮素、柚皮素、水飞蓟素、草质素、胡椒碱、甘草查尔酮A以及异银杏双黄酮作为抑制剂筛选对象,对以上9种化合物在人肝微粒体、人肠微粒体、大鼠肝微粒体、猴肝微粒体及小型猪肝微粒体中对淫羊藿次苷Ⅱ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抑制剂分别选择低、中、高3个浓度(1、10、100 μmol/L),采用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UFLC)法测定代谢产物生成速率,以UGT代谢酶残余活性评价抑制能力。从中筛选出抑制能力较强的化合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10 μmol/L),对其在人肝微粒体中的抑制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并计算IC50及抑制常数(Ki)值。IC50值的测定采用单一底物浓度法,在不同浓度代谢酶抑制剂的孵育体系中,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不同,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计算而得。Ki的测定需在孵育体系中设计3~4个底物浓度以及4~5个包括0点在内的抑制剂浓度,抑制动力学类型通过Dixon作图法和Lineweaver-Burk作图法确定,采用二次作图法计算Ki结果 山柰酚、槲皮素及甘草查尔酮A对淫羊藿次苷Ⅱ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及人肠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在人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1.01±0.26)、(4.65±0.51)、(5.34±1.00) μmol/L;Dixon作图法及Lineweaver-Burk作图法表明,甘草查尔酮A能够竞争性抑制淫羊藿次苷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Ki值为0.18 μmol/L;槲皮素遵循混合型抑制动力学模型,Ki值为0.23 μmol/L;山柰酚符合非竞争型抑制动力学模型,Ki值为0.36 μmol/L。结论 山柰酚、槲皮素及甘草查尔酮A能够降低淫羊藿次苷Ⅱ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速率,使代谢产物生成减少,清除减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