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抽吸物(NPA)和肺泡灌洗液(BALF)的病原学差异分析。方法采集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140例患儿的NPA和BALF,比较NPA和BALF中各病原体检出率和不同疾病患者各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以及NPA和BALF中各病原体单纯感染率和混合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与BALF相比,NPA中细菌检出率(17.14% vs 8.57%)和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84.29% vs 69.29%)分别高于BALF(P均<0.05);NPA中病毒检出率低于BALF中的检出率(6.43% vs 14.29%)。NPA中非典型病原体的单纯感染高于混合感染(45.0% vs 12.86%);BALF中非典型病原体的单纯感染高于混合感染(50.71% vs 18.57%)(P<0.05)。肺炎患者的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均高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患者(P<0.05)。结论鼻咽抽吸物中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出率高于肺泡灌洗液,病毒的检出率低于肺泡灌洗液,肺炎中病原体的检出率高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闭经的相关影响因素,了解新辅助化疗相关的闭经(NCRA)与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降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随访观察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224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月经状态的改变及新辅助化疗后彩超下乳房肿瘤的变化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时患者年龄、化疗方案、肿瘤病理组织学特征(ER/PR和Her-2)、术后服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与NCRA及其随后月经恢复的关系,以及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变化与NCRA的关系。结果 224例患者中有166例(74.11%)患者出现NCRA,其中有15例停经但雌激素水平增高而行卵巢切除或接受戈舍瑞林治疗,余151例NCRA患者中有40例(26.49%)出现月经恢复。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CRA的发生及随后的月经恢复均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001,P=0.001);不同化疗方案对NCRA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但是对NCRA后月经恢复有重要影响(P〈0.001);肿瘤的ER/PR和Her-2表达和是否服用TAM对NCRA发生及其随后的月经恢复均无明显影响(P〉0.05)。发生NCRA时的化疗周期数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与NCRA后月经的恢复无关(P〉0.05)。NCRA的发生与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降期无关(P〉0.05)。结论大多数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会出现闭经,年龄越大的患者越容易发生NCRA,而且发生NCRA时接受化疗的周期数更少;年龄和化疗方案都会影响NCRA后月经的恢复;NCRA的发生未影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31例)和联合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d后,联合组患者MAP、CI、SVRI、Sv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PCT、TNF-α、IL-6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患者CK-MB、cTnI、MYO、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明显,可降低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不同配比条件下纳米活性碳与表阿霉素结合率,证明纳米活性碳对表阿霉素在体外的吸附功能,并确定纳米活性碳与表阿霉素的最佳配比浓度。方法配制不同浓度表阿霉素-活性碳混悬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测定纳米活性碳-表阿霉素混悬液中游离表阿霉素浓度,进而计算纳米活性碳中结合表阿霉素的含量,从而比较不同浓度表阿霉素-纳米活性碳混悬液中表阿霉素结合率的差异。结果 5、10及15 mg/ml的表阿霉素溶液与纳米活性碳的结合率分别为85.6%、85.7%和31.8%。结论在体外纳米活性碳对表阿霉素有良好的吸附功能,5~10 mg/ml的表阿霉素溶液可能为纳米活性碳与表阿霉素结合的最佳配比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变化趋势,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3~2018年各年份某调查日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该院2013~2018年各年份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16%、2.60%、3.80%、2.87%、3.12%和2.59%,无明显下降趋势(趋势χ2=0.456,P=0.499)。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一区(21.18%),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38.20%)。历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30%~3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23,P=0.234)。治疗及治疗+预防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72.0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1.401,95%CI:1.098~1.788)、使用呼吸机(OR=3.533,95%CI:2.336~5.344)、动静脉插管(OR=2.786,95%CI:2.116~3.668)及手术(OR=3.555,95%CI:2.837~4.455)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院近6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无明显下降趋势,但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总体良好。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及心胸外科等科室和高风险人群的目标性监测,针对性地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检验方法对腹泻患者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验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商丘市立医院接受检验的150例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样品采用传统培养的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样品采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样本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样本检出率高达78.67%,而对照组仅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RT–PCR检验法检验腹泻患者粪便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比培养检验法准确率更高,更有利于临床对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与青光眼小梁网细胞(GTM)DNA双链损伤(DSBs)修复能力及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首先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小梁网细胞(HTM)与GTM之间SIRT1表达的差异;然后将HTM、GTM细胞分别分为4组,白藜芦醇组(0.5 μmol/L Res干预24 h)、SIRT1-ShRNA组(构建成功的SIRT1干扰质粒转染细胞)、microRNA34a组(构建成功的microRNA34a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以及Control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IRT1表达水平的差异;SA-β-Gal衰老染色检测连续生长10 h、32 h、3 d、6 d后各组细胞的衰老变化;中性彗星电泳检测经1.33 mol/L H2O2液处理0 h、2 h时各组细胞中DNA双链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1.33 mol/L H2O2液处理0 h、1 h、2 h后,各组细胞中γ-H2AX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HTM及GTM细胞中均存在SIRT1的表达,且HTM中的表达要高于GTM;HTM、GTM细胞各组内比较发现,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Res组>Control组>microRNA34a组>SIRT1-ShRNA组趋势;SA-β-Gal衰老染色则发现在相同时间点,GTM细胞的衰老程度均高于HTM细胞,而在同一类细胞中,SIRT1-ShRNA组细胞最先表现出衰老,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衰老程度也最为严重,Res干预细胞24 h后,能明显延缓细胞衰老。中性彗星电泳检测表明经氧化剂处理后,GTM组双链DNA的损伤情况比HTM组严重,并呈现出SIRT1-ShRNA组>microRNA34a组>Control组>Res组的趋势,γ-H2AX表达量的检测结果与中性彗星电泳的结果一致。结论 SIRT1表达活性的下调可能是诱发青光眼的因素之一;Res能显著增强HTM细胞中SIRT1的表达活性,上调的SIRT1能促进HTM细胞DNA双链损伤修复的能力,维持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进而减缓细胞的衰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纳米活性碳吸附的表阿霉素经脱吸附后,脱吸附出来的表阿霉素的结构是否发生改变,来推测纳米活性碳吸附表阿霉素的稳定性,进而为临床使用纳米活性碳吸附表阿霉素行局部淋巴化疗寻找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物理脱吸附方法使表阿霉素-纳米活性碳混悬液中纳米活性碳吸附的表阿霉素释放出来,再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法)测定脱吸附后的表阿霉素结构是否发生改变。结果表阿霉素-纳米活性碳混悬液经过脱吸附后提取的表阿霉素行LC-MS法检测提示:脱吸附后提取的表阿霉素样品液与表阿霉素标准液的LC-MS图基本一致。结论被纳米活性碳吸附的表阿霉素,经脱吸附后其结构并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COX-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关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COX-2基因-1195G>A(rs689466)和8473T>C(rs527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780例经组织学确诊的HCC患者和780例相同地区、年龄、性别和民族频数匹配的非肿瘤患者。运用Taq Man 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进行COX-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以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病例和对照两组间各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及其与HCC患病风险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HCC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COX-2基因单位点-1195G>A或8473T>C多态与HCC患病风险无统计学相关性(显性模型下SNP-1195G>A:校正OR=1.32,95%CI:0.94~1.85;SNP8473T>C:校正OR=0.87,95%CI:0.64~1.18)。分层分析显示,显性模型下COX-2基因-1195G>A位点GA+AA基因型增加年龄<55岁者患HCC的风险(校正OR=1.56,95%CI:1.03~2.37),而8473T>C位点TC+CC基因型可降低女性患HCC的风险(校正OR=0.50,95%CI:0.25~0.99)。进一步交互作用分析显示,COX-2基因-1195G>A位点与年龄、8473T>C位点与性别分别存在交互作用(P=0.002;P=0.007)。结论:COX-2基因-1195G>A或8473T>C位点SNP的单独效应可能与HCC易感性无关联,但是-1195G>A与年龄、8473T>C位点与性别存在交互作用,影响HCC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与人群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和白细胞介素12B(IL-12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广西户籍的新发肝细胞癌患者608例,选取相同户籍地、年龄、性别和民族频数匹配的非肿瘤患者612例作为对照,采用Taq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GF-β1 rs1800469(-509 C>T)位点和IL-12B rs3212227(3' UTR+ 1188A> C)位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肝细胞癌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的C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43.5%,病例组为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AA基因型相比,携带rs3212227AC杂合子及携带rs3212227 CC突变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风险明显升高(分别校正OR=1.271,95% CI =0.976~1.655;校正0R=1.515,95%CI=1.092~2.102);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AC+ CC基因型可增加女性和<55岁者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分别校正OR =2.036,95% CI=1.169 -3.548;校正OR=1.529,95% CI=1.129 ~2.071);肝细胞癌患病风险与TGF-β1基因rs 1800469位点多态性无明显关联.结论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与广西地区人群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病风险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