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复杂性、致死性肺疾病,预后极差。不同的IPF患者往往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根据其不同临床症状进行IPF分型,可以了解不同症状所代表的IPF人群的特征,以帮助临床更好的进行诊疗。方法 利用5574例IPF住院患者的中医临床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EMRs),根据相似症状构建患者相似性网络(Patient Similarity Network,PSN),采用BGLL的社团划分方法将IPF划分为不同模块(即亚型),并对典型模块的表型特征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将纳入的IPF患者划分为337个不同模块,发现IPF患者的临床表型特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各模块内的症状、诊断、证型及中药具有一致性。如M90中的人群多以口渴、咽干、口干等阴虚症状为其特异性症状,症候方面则以气阴两虚证为其典型证型,在诊断方面也以乳房恶性肿瘤、贫血等易出现气虚、阴虚的疾病为主,同时在中药的使用方面也多使用沙参、桑寄生等补益药。结论 通过症状划分所得的各模块同时具有与该模块代表症状相符的中医证型,且各模块的症状、诊断、证型和中药具有一致性,侧面反映了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说明我们通过症状对IPF人群进行划分是合理的,其结果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命名实体识别在自然语言处理中是最基本的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应用深度表示的方法实现临床上的现病史数据的自动标识。方法:本文随机选取了10 426条现病史句子作为主要的文本研究对象,分别用词嵌入(word2vec)和网络结构特征(node2vec)两种构建向量的方法生成不同的词向量特征,再在基于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和结构化支持向量机(Structur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SSVM)的方法上进行十重交叉验证,计算并比较基于深度表示的症状表型命名实体抽取的性能。结果:传统的CRF算法的三个评价指标(准确率,召回率,F 值)为(0.888 9,0.786 9,0.834 8);基于WENER方法下的CRF和SSVM的评价指标为(0.975 0,0.984 9,0.979 8)和(0.992 8,0.988 9,0.990 8);在GENER方法下基于词的CRF和SSVM算法的三个评价指标为(0.972 8,0.976 8,0.975 2)和(0.983 3,0.974 5,0.978 8);GENER方法下基于字的CRF和SSVM算法的评价指标为(0.927 8,0.862 8,0.887 9)和(0.943 7,0.946 8,0.941 3)。结论:深度表示的命名实体抽取算法性能要比传统的非深度表示的命名实体标识算法性能好。另外,通过比较深度表示的两种算法的性能后发现,无论是基于word2vec生成的词向量还是基于node2vec生成的词向量,SSVM模型算法性能均优于CRF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吴寿善教授对"燥气大纲"有独到见解,不仅提出了有凉燥、温燥伤人、燥化寒湿、湿热伤人,并且提出燥气有"胜复"不同:化热伤津之证属燥之复气伤人,寒湿之证是燥之胜气伤人。因此,可见《温病条辨》中所列杏苏散等方,正是为治燥之胜气、治燥之正化、治燥之本病而设。所列的桑杏汤等方则是为治燥之复病、治燥之对化、治燥之标病而设,从而使燥气之本标胜复病机霍然。吴教授还强调见化气为病有寒热之别,见寒湿者自当用温化,见湿热者自当用清泄。临证时还须注意表里寒热之不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技药愈病之目的。燥伤本脏除识别复气现症外,还要选药精当。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凡见杏苏散证而有痰黏、频咳、唾出不爽者,视其轻重而选加冬瓜仁、贝母、鱼腥草、半枝莲等品,以清复热,效果较好,若见小青龙汤证而兼复气为患者,追加药物亦可仿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从毒痰瘀虚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对肝硬化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采集,通过数据集成与汇交后,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加载,再利用数据分类、关联、聚类等数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毒痰瘀虚的用药规律显示,根据用药频次,解毒常用茵陈蒿、黄连、连翘、白花蛇舌草、黄芩,化痰常用薏苡仁、枳实、半夏、陈皮、瓜蒌,祛瘀常用丹参、郁金、莪术、泽兰、蒲黄,补虚常用茯苓、鳖甲、白术、黄芪、党参(太子参)。针对“毒”药的选择,主要为寒性、苦味,归肝胆脾胃经,针对“痰”药的选择,主要为温性、辛味,归脾经与肺经,针对“瘀”药的选择,主要为寒性、苦味,归肝经、心经与脾经,针对“虚”药的选择,主要为平性、甘味,归脾经、肝经与肾。结论: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肝病研究所采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主要从毒痰瘀虚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症状对脑瘫患儿分类,找到不同脑瘫亚群的特征性症状及取穴经验,提高脑瘫针刺治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基于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电子病历,筛选入院接受针刺治疗的7岁以下脑瘫患儿,通过结构化的脑瘫病历文本提取入院刻下症和针刺治疗处方,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划分不同脑瘫人群,寻找亚群的症状特征和针刺处方。结果 701例脑瘫儿童中接受针刺治疗的小儿脑瘫常见症状有22个、常用穴位15个。有636人成为患者相似网络中的节点,从网络中分析出运动发育延迟程度、姿势障碍和伴随症状皆有差异的4类特征人群,并找到各类亚群对应的特征性头针、体针用穴。结论 可依据特异性症状评估脑瘫患儿类型,为不同脑瘫患儿亚群针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黄疸病的中医用药组方配伍规律,为中医诊疗黄疸病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对纳入的湖北省中医院1960-1978年间,诊断为黄疸病的住院病历处方信息进行录入,对方剂信息预处理后使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的配伍规律。结果:对3 404首方剂进行分析,共计327味中药,处方药味数量集中在10-12味之间。对327味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确定了治疗黄疸病的中药处方中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0味中药多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化湿药、泻下药、化痰药等。对327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提取常用药对27对,常用角药24对,该药对及角药多具有清热利湿、疏肝活血、理气和胃、消食、清热泻下及活血清热类等配伍规律。结论:应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和频数统计方法分析黄疸病的中医用药规律,初步揭示了该时期治疗黄疸病的用药经验,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