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采用16S rRNA技术研究葛根芩连汤对菌群失调性腹泻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丽珠肠乐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每日按头孢拉定178.6 mg·kg-1,硫酸庆大霉素31.25 mg·kg-1混合抗生素进行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灌胃葛根芩连汤(7.02,3.51,1.755 g·kg-1),丽珠肠乐组按0.125 g·kg-1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无菌蒸馏水灌胃,体积分数均为10 mL·kg-1,连续给药7 d,将大鼠麻醉后取大鼠结肠内容物,提取粪便DNA后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葛根芩连汤明显调节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的物种数量及Alpha与Beta多样性,提高菌群生物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正向调节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的3种差异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与14种差异菌属(拟杆菌属、狄氏副拟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等)。结论 葛根芩连汤对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揭示了肠道菌群与菌群失调性腹泻之间的生理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GC-TOF-MS代谢组学探讨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对SD大鼠粪便代谢组的影响,进而为黄连解毒汤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45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随机分为5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抗生素组和空白组,每组9只。中药干预组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灌胃,1 mL/次,2次/天,连续给药21天;抗生素组,1 mL/次,2次/天;空白组生理盐水灌胃,1 mL/次,2次/天,连续给药21天;末次给药后,禁食禁水12 h,处死并收集大鼠粪便。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Tandem Time-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检测各组大鼠粪便,运用多元分析OPLS以及单变量统计学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对于粪便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小分子,高剂量组的黄连解毒汤影响的主要有:核糖、硫酸、棕榈酸、花生酸、茜素等;中剂量组的黄连解毒汤影响的主要有:乌头酸、胆固醇、乳酸、棕榈油酸、茜素等;低剂量组的黄连解毒汤影响的主要有:硫酸、棉子糖;氨苄西林钠影响的主要有:蛋氨酸1、麦角固醇、正亮氨酸1、棕榈酸、硫酸、乳酸等;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和氨苄西林钠都能够影响到半乳糖代谢及硫代谢通路。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改善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代谢物小分子,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对粪便代谢的影响不同,其中中剂量的影响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四妙勇安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的泡沫化巨噬细胞活化与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灌胃给予SD大鼠不同剂量四妙勇安水煎液制备含药血清。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化巨噬细胞脂滴变化;CCK-8法观察含药血清对泡沫巨噬细胞活化的影响;ELISA检测炎症性细胞因子IL-6、IL-10和IFN-γ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水平;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LC3Ⅱ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MPK/mTOR/p70S6K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变化。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ox-LDL干预后胞质内可见大量橘红色脂滴;CCK-8显示浓度30%以下的含药血清干预泡沫化巨噬细胞OD值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含药血清刺激后,IL-6、IFN-γ表达降低,IL-10表达升高(P<0.05),含药血清组及雷帕霉素组细胞自噬小体形成增加,LC3Ⅱ、AMPK表达提高,mTOR、p70S6K表达降低(P<0.05)。结论:四妙勇安汤含药血清可调节ox-LDL诱导的泡沫化巨噬细胞活化以及AMPK/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固本舒喘颗粒对哮喘模型豚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哮喘模型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固本舒喘颗粒大、小剂量组和泼尼松组,每组10只。固本舒喘颗粒组分别以10、5 g/kg固本舒喘颗粒灌胃,泼尼松组以0.001 g/kg泼尼松灌胃,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给药7 d后,测定各组豚鼠气道反应级数,取血清检测免疫球蛋白(Ig)E、白细胞介素(IL)-4、IL-5和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内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固本舒喘颗粒组气道反应级数明显降低,血清IgE、IL-4、IL-5水平和BALF中各类炎症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1),IFN-γ表达显著增加(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固本舒喘颗粒对哮喘模型豚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血清IL-4和IL-5水平,上调IFN-γ表达,从而纠正Th1/Th2失衡及降低血清IgE水平和肺泡炎症细胞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黄对大鼠胃肠道肠球菌属数量的影响,为探索大黄对调节肠球菌属数量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低剂量(0.3g/kg)、中剂量(1.5g/kg)、高剂量(7.5g/kg)大黄水煎剂灌胃干预SD大鼠,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在大黄水煎剂灌胃第一、二、三周结束时随机抽取各组动物进行取材,采集大鼠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各段(含内容物),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样本不同给药时间下肠球菌属的数量。结果:在中剂量大黄的干预下,胃部一、二、三周肠球菌属数量明显减少(P0.01);大黄给药一周后,十二指肠各剂量给药组肠球菌属数量明显减少(P0.01);在空回肠部位大黄给药一周及结肠部位给药二周后,肠球菌属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而在空肠部位,各剂量给药组在二、三周时肠球菌属数量增多(P0.05)。结论:大黄水煎剂灌胃能使大鼠胃肠道肠球菌属数量减少,而长时间给药使回肠部位肠球菌属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菌群生物转化对白头翁水提液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自愿者新鲜粪便制备肠菌液生物转化模型,常规管碟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白头翁水提液经肠菌群生物转化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痢疾杆菌(Shigella Castellani and Chalmer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细菌的抗菌作用变化。结果:白头翁水提液经肠菌群转化前后对以上五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在转化后明显增强。结论:人肠菌群生物转化可提高白头翁水提液对痢疾杆菌等的体外抑菌作用,这可能是口服白头翁治疗肠道病原菌感染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能更准确地对蛔虫感染进行检测的方法。方法 以蛔虫虫卵可溶性蛋白为抗原,建立检测蛔虫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 ELISA的最佳工作条件是:抗原包被浓度为1 μg/m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 80,酶标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 8 000。对100份人血清样本采用本方法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10.0 %;血清样本对应粪便样本进行现场粪检虫卵法确定阳性率为2.0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稳定而特异的抗蛔虫体IgG 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蛔虫感染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防风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索防风多糖活化巨噬细胞的部分机制.方法:常规提取防风多糖组分,体外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培养,ELISA法检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 -8)等细胞因子(CK)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类风湿人源单链抗体库,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患者外周淋巴细胞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以人源免疫球蛋白H链和L链可变区的扩增引物,分别扩增出H链和L链可变区基因。采用SOE—PCR法将VH和比片段随机拼接成scFv片段,并克隆入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结果初级库库容量为3×10^6,在大肠杆菌TG1中重组后得到1.2×10^6的次级抗体库。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类风湿人源单链抗体库,拟为类风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