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荷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植物药和食品添加剂,其发挥功能的主要成分为薄荷醇。研究发现薄荷醇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及止咳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薄荷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能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和演进。然而,也有研究发现使用添加薄荷醇的香烟制品其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烟民。该文对薄荷醇的生理功能及其受体TRPM8进行综述,着重对近年来薄荷醇及其受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薄荷醇在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及指导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作用机制及显效物质的阐明是制约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当前研究的对象大都为中药的丰度成分,研究思路多归为正向药理学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忽略对中药微量成分的研究。“遗传协同致死”是一种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可使得共同调控生物效应呈现级数放大(大于1 000倍)。鉴于,遗传协同研究模式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取得喜人成绩。(包括PARP抑制剂的发现,化疗药物增效减毒组合的临床使用等)。同时,中药在对抗环境胁迫所产生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为契合遗传协同靶点提供多成分基础。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一研究模式用于阐明微量活性成分的研究?从“靶点-成分-效应”的逆向思维出发,在明确遗传协同靶点的基础上,对中药微量弱效成分起效机制展开研究,并进一步发现潜力的协同成分组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 MMP-13、抑癌基因 p7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评估其对胃腺癌转移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MMP-13、抑癌基因 p73在143例胃腺癌组织、5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腺癌组织中 MMP-13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7.13%∶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P =0.000);p73的表达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8.74%∶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6,P =0.000)。胃腺癌中 MMP-13阳性表达与胃周围淋巴结转移(χ2=11.835,P =0.001)、浸润深度(χ2=5.177,P =0.032)、临床分期(χ2=11.107,P =0.001)有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113,P =0.853)、肿瘤大小(χ2=0.338,P =0.591)、癌细胞分化程度(χ2=3.628,P =0.072)无关。胃腺癌中 p73阳性表达与胃周围淋巴结转移(χ2=11.440,P =0.001)、癌细胞分化程度(χ2=5.407,P =0.025)及临床分期有关(χ2=9.497,P =0.003),而与患者年龄(χ2=1.567,P =0.222)、肿瘤大小(χ2=0.841,P =0.392)及浸润深度(χ2=0.554,P =0.498)无关,二者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684,P =0.000)。结论MMP-13和 p73可能共同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胃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药源于自然,治疗疾病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其作用方式一直是中药研究者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中医的“整体观”对中药起效机制进行深入思考,认为中药成分多样可契合生物多靶,而生物靶标之间的协同作用是中药起效机制的重要补充;此外,中药对情志及肠道菌群稳态的调节作用也不容忽视,或许可为今后开展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入选的50例护士负责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护士对自身临床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均获得明显提升。结论将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颅内血肿患者42例,均行微创清除术,同时给予精心护理,收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颅内血肿患者42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男24例,女18例,年龄27~68(55.3±8.6)岁;致病原因:高血压33例,创伤9例;临床表现:意识障碍33例,恶心呕吐28例,头痛28例,偏瘫20例,失语18例;出血部位:基底节28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瘦素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瘦素能够通过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相关细胞因子和JAK/STAT3、MAPK/ERK1/2、PI3K/AKT等信号通路激活肝星状细胞。中药单体成分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和阻断信号通路来防治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已越来越深入。通过对与瘦素相关的肝星状细胞激活通路和细胞因子进行概括总结,并对中药单体成分通过瘦素靶点抗肝纤维化作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肿瘤休眠中断引起的转移复发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休眠是肿瘤细胞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又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打破最终引起肿瘤转移复发。肿瘤休眠使得在无法根除肿瘤细胞的情况下,允许通过诱导其休眠防止肿瘤复发或通过靶定存活机制、耐药机制来诱导残留休眠细胞死亡;休眠标志物的发现还有助于判断预后。因此肿瘤休眠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肿瘤休眠疗法在临床抗癌治疗中已获得明显的进展。中医药在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的无病阶段使用极为普遍,中医药有可能通过诱导或维持肿瘤休眠状态,从而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
肿瘤转移的复杂机制在于肿瘤细胞与各种宿主细胞之间发生的广泛作用,而肿瘤能否建立转移则取决于肿瘤细胞诱导并利用宿主细胞协助自身发展的能力。其中肿瘤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支持肿瘤血行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丹参对这一过程具有多成分、多环节的抑制作用,为以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为靶点的抗肿瘤候选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肝内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及其在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肝脏慢性损伤,包括病毒性肝炎、酗酒、药物作用、代谢性疾病等各种致病因子导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肝内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形成肝纤维化,在此过程中分泌胶原能力更强且具有收缩能力的肌成纤维细胞的大量生成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与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对于肝纤维化时肌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认识尚没有完全明了,在肝纤维化发生时肝星状细胞活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皮细胞经上皮间质转化及一些仍具有分化能力的外周血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并发挥作用。该文就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