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06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外治方药物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TCM),对1979—2016年所报道的寻常型银屑病外治方药文献进行查找,利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方剂和中药的规范,应用SPSS 22.0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369篇,方剂400首,频数3 033次,中药以清热药(36.1%)、杀虫止痒药(10.0%)、活血化瘀药(9.1%)、补虚药(8.2%)、解表药(7.6%)、利水渗湿药(5.0%)为主。43味高频药物出现频数占总比70.3%,可分为5个聚类方,其KMO值为0.612,Bartlett球形度检验P0.05,适于因子分析,得出17个公因子。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从血分辨证论治,中医外治原则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血润燥为主,同时配合解毒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相似文献   
2.
笔者临床上运用张氏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证,效果明显。现总结出以"大气下陷以呼气难"为治疗大气下陷证的辨证要点,略举临证验案二则,为升陷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方法,评价芍苓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 心、回顾性、单臂、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设计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病历系统数据库10 年间有关芍苓方治 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病例信息,患者予芍苓方内服,外用润肤剂作为基础治疗,疗程为2 个月以上。以医师 对病情整体评分(PGA)、体表受累面积(BSA)、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和瘙痒视觉模拟评估 (VAS)作为疗效指标;以不良事件(AE)的发生情况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银屑病 患者共1 374 例,其中64.4%是男性,首诊PGA 为(3.3±1.0)分,PASI 为(6.3±5.6)分,BSA 为(8.6±15.1)%,瘙 痒VAS 为(4.0±2.4)分。治疗后患者PGA、PASI、BSA、瘙痒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血脂方面的医学检查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变化;不良事件分析中 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芍苓方主要用于治疗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可有效地改善和减轻 患者的皮损症状、受累面积以及瘙痒症状,且临床用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二陈汤出自成书于北宋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历代公认的祛痰剂祖方,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即可理气,又能化痰,对痰饮证及相关疾病的疗效确切。近些年来,围绕此方的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扩展与深化。根据收集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关于二陈汤的研究多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即便是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往往通过中医理论"从肺论治",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二陈汤的研究多数为二陈汤的加味或者合方,基于此,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发现呈现此特点的原因与历代医家的用药规律有关。药理学的研究成为当下的热门,常涉及多个信号传导通路,来探讨二陈汤的多靶点治疗作用。药理学研究也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为主,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研究内容尤为详尽。将从二陈汤的文献研究,临床研究,药理学研究等方面为二陈汤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的概述。最新的文献研究对理解二陈汤的内涵大有裨益,而多位研究者通过最新的检测技术阐明了二陈汤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细支气管结构重塑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陈汤加味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共5组,每组10只。以香烟烟熏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制备大鼠COPD模型。造模成功后,各观察组灌胃给药,检测肺功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1),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MMP-1,MMP-9,TIMP-1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在细支气管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匀浆MMP-1,MMP-9,TIMP-1 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细支气管壁MMP-1,MMP-9,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肺组织匀浆MMP-1,MMP-9,TIMP-1 mRNA表达显著减弱(P0.01),细支气管壁中、高剂量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二陈汤加味对细支气管管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的胶原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1,MMP-9,并协调性抑制TIMP-1的表达,阻止细支气管ECM胶原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医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CBM)文献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期刊(TCMLARS)文献数据库,对1979—2019年12月所有报道中医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文献进行查找。利用WPS Office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和规范数据,统计药物的使用及功效,对高频药物应用SPSS 22.0进行聚类分析和利用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1 650篇,方剂671首,共使用单味中药331味,累及频数15 571次。使用频数前3位药类分别为清热药(46.9%)、补虚药(14.5%)、活血化瘀药(12.8%);使用频次前5位中药分别为生地黄(873)、赤芍(615)、当归(568)、牡丹皮(557)、土茯苓(556)。41味高频中药(频次100)出现频数占总比71.8%,聚类分析可分为7个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1条药组。结论中医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多从血分论治,以凉血、养血、活血为普遍用药规律,清热解毒、补虚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且致残率和致死率也同样居高不下,同时COPD会伴有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等多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种种根由都为患者家庭产生严重的经济负担。气道重塑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气流受限的进行性发展才诱发COPD的咳、喘、闷等主要症状,因此探讨中医药通过缓解气道重塑来干预COPD的发展进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研究显示,多条信号通路的介导都会诱发气道重塑的进行性加重,且中医药的治疗作用也被实验研究频频证实,中医药常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介导来达成对COPD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包含中医药对COPD气道重塑有干预作用的5条信号通路的研究内容,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s,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的卷曲螺旋激酶(RhoA/ROC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核转录因子(NF)-κB。将通过对这5条为研究者所重视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的评述,并对其他或可涉及的信号通路做一定的讨论,冀之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高频超声、X线用于诊断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膝骨关节炎的患者88例(涉及134个膝关节),患者高频超声、X线结果,并对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种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对比,发现在非骨性结构发生病变时(如肌腱病变、滑膜增生、软骨退行性变等),高频超声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骨性结构出现病变时(如关节间隙狭窄、骨囊性变、骨质增生等),X线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高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对非骨性组织显影良好,X线对骨性组织的显像则更有优势,两者合用可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为膝骨关节炎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志国  王俊月 《河南中医》1997,17(4):236-237
作者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和临床诊治三方面,。对证进行了剖析,否认证的存在,认为病名规范化必须先行,提出修正中医某些理论,确定各自的适用范围对中医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小柴胡汤(Xiaochaihu Tang)治疗中风后眩晕(apoplectic vertigo)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5年6月19日,检索所有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研究,共1 1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眩晕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和降低血浆黏度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方案[总有效率:OR=7.53,95%CI(5.08,11.17),Z=10.05,P0.000 01;降低血浆黏度:MD=-0.49,95%CI(-0.53,-0.45),Z=21.99,P0.000 01],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2项研究跟踪报道了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共出现5例口干,5例嗜睡,7例肠胃不适,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眩晕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和降低血浆黏度,相比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方案具有一定优势。但本系统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均较低,且样本量较少,故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仍需要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