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旱睡早起身体好”,是很多老年朋友的养生经,每天五六点起床,草草吃完早餐就去锻炼。殊不知,这样可能导致肠胃疾病。  相似文献   
2.
23.府阳不宣,腹膨溺短。大针砂丸【潘按】此丸即紫金丹,亦名禹余粮丸,主治水肿腹胀,初见诸许知可《普济本事方》,以禹余粮、针砂、蛇黄(蛇含石)为主,另以木香、肉豆蔻、当归、茯苓、羌活、川芎、蒺藜、官桂、三稜、干姜、白术、茴香、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突破了自己数十年来的固有模式,参合汉唐遗绪,吸取了前辈和同行的独特学验,收到良好的疗效,不揣简陋,将自己的点滴提高过程,与大家一起商讨。  相似文献   
4.
程门雪先生以前说过:“离开经络而谈六经,其弊也浅:分割《伤寒论》与《内经》中之六经为两回事,其弊也拘。”重温程老这段话,使我等明白:要想深研《伤寒论》,必须首先分清经络的含义。兹谨陈自己的一管之见,以期阐明此理,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和指正。一、六经即经络为仲景本意首先,三阴三阳是否即指经络?这个问题仲景自己最有发言权,也是我们对它认识的基本出发点。《伤寒论》自序云:“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  相似文献   
5.
潘华信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84-84,F0003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起的中医“读经典、学名著”大型读书活动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通过读经典、学名著,定能大大提高广大中医药人员的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水平。《上海中医药杂志》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对本次读书活动的安排,承担《柳选四家医案》《、诊余集》《、洄溪医案》、《王氏医案》、《寓意草》5本医案著作的专题辅导任务。为此,从今年第1期起,我们将每期刊载有关学习辅导资料和复习思考题等。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认真读书学习。由于对此项工作缺乏经验,亟希读者提出积极建议和宝贵意见,共同努力,搞好这次全国规模的读书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药忌绿豆?     
据说吃中药的人,不能乞绿豆,连粉丝也不能,且舆论一律,铁板一块,我莫名其妙,颇为绿豆鸣不平. 绿豆清热解毒,疗效实在,又是美味清口的传统食品.记得我小时候,母亲大伏天煮绿豆汤是家中一件大事,不像今天的小菜一碟.母亲自己动手,蒸糯米,烧绿豆、米仁,三锅分开,煮好后糯米晶亮,绿豆、米仁粒头仍在,分摊在大瓷盘上,翠白相间,清香盈室,用纱罩网盖,风扇对着吹,令冷却而更耐嚼.另备大海碗,以薄荷叶泡水为汤汁.放学后,大家围着八仙桌,母亲取大碗,一勺糯米、一勺米仁,两勺绿豆,倒上薄荷汁,冷开水冲淡,两调羹白糖,轻轻调匀,再放两块冰块,一碗清香扑鼻、甘洌可口的涤暑佳味就在我们的手中了.母爱挽着绿豆汤的甘醇,醉存于心,越六十年,此生难忘了.  相似文献   
7.
1王泰林与《环溪草堂医案》王泰林(1798~1862),字旭高,江苏无锡人,幼从其舅父高锦庭学医。后以治肝病著称于世,提出治肝气八法、肝风五法、肝火七法,阐发详尽,颇具卓识。撰有《王旭高医书六种》《、环溪草堂医案》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医案中治疗肝病,常侧重脾而治以甘药,脾肾共病则燥湿兼投,对脾阴不足证也有所阐发,这些都是他的具体临床学验,可与其医理相对看。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医学的历史长河中,养阴学派的倡导者朱丹溪曾以其卓著的学术思想——养阴论,作出重大的贡献。在我们学习和研究他的医学理论的时候,深感他强调摄养阴气的观点与老年长寿医学密切相关。他在《格致余论》一书中,有许多篇章如《养老论》、《茹淡论》、《阳有余阴不足论》、《饮食色欲箴序》、《房中补益论》等都述及了养阴与摄生方面的内容,阐明了保存阴气与动静适度对人生长寿的影响,这对于今天研究老年医学是不乏现实意义的。兹拟从(一)阴气与衰老、(二)动静与长寿、(三)养阴摄生的具体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阴气与衰老  相似文献   
9.
论东垣阴火证治之名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李杲阴火证治的讨论,是近数十年中医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课题。学者们围绕着阴火机理、内伤热中证表现以及甘温除大热的临床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然迄犹聚讼  相似文献   
10.
伤湿、伤燥的病证在秋季是客观存在的,《内经》“秋伤湿”与喻昌“秋伤燥”各阐述了问题的一个侧面。正确论治湿、燥,大抵应从时间、地点和病人体质等多方面具体分析,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