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物残留17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宫内组织物残留,多为不完全流产、人流不全、产后胎盘、胎膜残留所致,临床上多采用清宫手段处理,但少数病例,未能及时行清宫术,反复阴道流血,病程长,致宫内感染,造成残留物和宫壁致密粘连、机化,导致治疗的困难。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均为我院1988~1996年的住院病例,其中12例患者在外院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17例患者均因组织物残留而实施1~2次清宫,因残留组织物和宫壁粘连紧密,无法刮出或术时子宫出血多,术时长患者不能忍受而…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诊治反复流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产是妇科常见病,安胎方法较多。中医多着重调理与激发脏腑自身功能来维持妊娠,而西医则以补充激素的替代疗法为主。如何将两种不同医学理论体系融汇贯通,相互结合,建立中西医结合诊治反复流产的新理论框架及防治相结合的模式,力求早预防、早治疗,消除引起流产的因...  相似文献   
3.
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154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1985年6月,作者先后以中药人工周期、针刺、针刺加中药人工周期及简化中药人工周期三联法(包括简化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绒毛汤疗法、扩宫送精疗法,以下简称三联法)共治疗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症154例,现将四组观察情况小结如下。临床资料年龄:154例中,21~25岁者59例,29~30岁者66例,31~35岁者22例,36~39岁者7例。婚后未孕年限;婚后3~4年未孕者72例,5~6年未孕者59例,7~18年未孕者13例。诊断标准:经妇检、子宫内膜活检、输卵管通液或造影,排除子宫及输卵管器质性病变,并根据下列三项标准诊断卵巢无徘卵:①基础体温(BBT)为单相型;②行径12小时内行内膜活检无分泌期变化;③阴道  相似文献   
4.
我院1972~1980年对恶性葡萄胎、绒癌等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病人采用化疗393例,其中297例(75.5%)出现化疗副作用。15例出现严重化疗副作用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简化中药人工周期三联法系将原中药人工周期各方药简化,并与绒毛汤疗法及扩宫送精疗法联用,简称三联法。该法治疗9例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症,其中8例在治疗1~4周期后受孕。三联法能促进卵巢功能恢复,使角化细胞指数上升快及显著,同时提高性交试验阴性不孕患者的受孕率,因此,三联法治疗不孕症具有疗程短受孕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不孕因素可因单方面女方或男方引起,也可因夫妻双方均有不孕的病因存在所引起。近三年来,作者对不孕夫妻进行中西医结合配对  相似文献   
7.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系以"补肾—活血化瘀—补肾—活血调经"为月经周期立法公式,进行周期性选用促卵泡汤—促排卵汤—促黄体汤—活血调经汤,以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功能,激发卵巢功能,促进排卵,建立排卵月经周期(见中医杂志1984年6期)。应用本法治疗88例内分泌失调病人(多囊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症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症的辨治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至君 《中医杂志》1995,36(8):494-495
乳腺是属于性器官,其组织受卵巢雌孕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的生理性增生和复原,当复原不全时则导致乳腺导管、小叶或其周围结缔组织的细胞过度增生,统称乳腺增生症。笔者结合中西医理论,并在临床验证,来探讨本病有关病因、病机、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血瘀症的一种独特疗法,而妇科疾病如何结合月经周期应用活血化瘀法,笔者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原发性痛经等三种类型疾病作了临床验证与探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疗效分析一、各种不同类型的子宫出血引起子宫出血的病因很多,我们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