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1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经典中医医籍<内经>记载的"浸淫",张仲景<金匮要略>、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和孙思邈<千金方>描述的"浸淫疮",都是早期中医对湿疹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之一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dkocyte或LymphocyteAntigen,简称HLA)探讨了:①异位性皮炎与特定的HLA抗原是否相伴或关联,②伴有支气管哮喘的异位性皮炎组和不伴支气管哮喘组之间,特定的HLA抗原出现的频度是否有差别,③根据两种疾病患者包括HLA抗原检查的家族调查,探讨其遗传关系如何。作者对83例异位性皮炎患者和66例健康正常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不应停留在中、西两法并用的水平上,而应取两法各自的长处,互相补充,达到优于单用中医或西医所能得到的效果。中医强调"治病必求于本",西医又何尝不是如此?都希望能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问题在于目前有不少皮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阐明,无从从根本上去治疗。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外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从基础研究出发,取得突破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一是从临床研究出发,取得疗效而为理论研究提供线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研究当属于后者。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控制多种严  相似文献   
5.
常见深部真菌凝集素标记病原学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深部真菌病组织内病原菌检查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生物素 卵白素过氧化酶法(ABC)研究17种深部真菌(包括培养中真菌及小鼠实验性感染皮肤及内脏组织内真菌)与14种凝集素的结合形式。结果17种真菌的凝集素结合形式稳定。绝大多数真菌的凝集素结合形式呈属间区别,少数亦见种间区别。结论为利用凝集素组织化学鉴定组织内病原菌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微结构形态学从表皮到真皮依次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沿基底膜排列的细胞的胞浆膜。这些细胞绝大多数是角朊细胞,但黑素细胞和Merkel细胞也与基底膜带(BMZ)毗连。半桥粒沿着基底层角朊细胞胞浆膜的真皮一侧表面分布。放射出张力微丝的半桥粒,至少在形态学上与桥粒十分相似。沿着基底层角朊细胞的胞浆膜,也常见到胞饮性小泡。  相似文献   
7.
经典中医医籍《内经》记载的“浸淫”,张仲景《金匮要略》、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和孙思邈《千金方》描述的“浸淫疮”,都是早期中医对湿疹的认识。经过千余年的进展,清代医科全书《医宗金鉴》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的湿疹:面游风、钮扣风、病疮、肾囊风、臁疮、四弯风、血风疮、浸淫疮、漆疮和胎敛疮(奶癣)等。论治以祛风、清热、燥湿、凉血、活血、养血诸法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TERT反义基因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法获得反义hTERT基因并转染舌鳞癌细胞,采用TRAP-DNA测序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对细胞生长速度和倍增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转染后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生长速度较转染前明显下降.结论 hTERT反义基因的表达可显著抑制舌鳞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解毒化淤汤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一文(刊登于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第3期133页)介绍了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方剂,并用实验方法探讨中药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及其相关因子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及在不同分型、分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32例白癜风患者血清NO和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IL-12水平,并与18例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同时以负压吸疱取材检测其中20例患者白斑部位及非白斑部位负压吸引疱疱液NO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白癜风患者血清NO、IFN-γ水平(57.64±8.35μmol/L、30.82±1.36pg/mL)明显高于(P<0.05)正常人对照组(33.88±4.23μmol/L、26.05±0.60pg/mL),IL-10水平(23.40±12.16pg/mL)明显低于(P<0.05)正常人对照组(84.97±34.48pg/mL)。局限型NO水平及泛发型IFN-γ水平(44.33±9.04μmol/L、36.78±4.28pg/mL)在进展期时明显高于(P <0.05)稳定期(27.83±4.90μmol/L、28.11±0.94pg/mL);局限型白斑处负压吸引疱疱液NO水平(68.18±14.13μmol/L)明显高于(P<0.05)非白斑部位(36.74±13.46μmol/L)。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NO水平增高,白斑部位负压吸引疱疱液NO水平明显高于非白斑部位,提示NO在白癜风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白癜风患者血清IFN-γ水平增高,IL-10水平降低,提示两者可能参与白癜风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