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观察颞颌关节绞锁应用于(牙合)垫治疗前后髁突运动轨迹的变化。方法对21例单侧颞颌关节绞锁患者使用下颌稳定性(牙合)垫治疗。运用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观察绞锁性颞颌关节在(牙合)垫治疗前后健患侧髁突运动轨迹在最大开口运动、最大前伸运动和侧方运动中运动范围的变化。结果通过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可观察到患者髁突运动轨迹表现为双侧的不对称性。患侧关节在(牙合)垫治疗前后运动范围的比较发现,在最大开口运动的矢状位、冠状位、轴位的髁突运动范围增大(P〈0.05);前伸和侧方运动的矢状位、冠状位的髁突运动范围增大(P〈0.05)。结论(牙合)垫治疗后绞锁性颞颌关节健患侧髁突的运动轨迹更加对称,患侧关节运动轨迹的范围增大。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可作为(牙合)垫治疗颞颌关节绞锁髁突运动轨迹改变有效的观测与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2.
一、材料和方法本组病例25人(48侧关节),女13人,男12人,年龄17~58岁。使用机型为FONARB3000水磁型共振机。磁场强度为0.3T,全部使用表面线圈。脉冲序列选用自旋回波(SE)法,脉冲重复时间分别选用250ms、350ms、400ms、500ms、850ms、1000ms、1500ms、和2000ms;回波时间分别选用16ms、30ms、60ms、85ms。以30ms为主.激发平均次数(Average)1-2次.视场(FOV)12—25cm,层厚3.5mm,层间距  相似文献   
3.
拔牙术后常用的填塞止血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拔牙后的止血方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更多的止血材料不断被引入牙槽外科,特别是用于有出血倾向及复杂牙拔除后的止血.对不同类型的止血材料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需要更多的综合分析资料,本文对目前外科常用的填塞止血材料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明胶海绵类、凝血酶类、纤维蛋白黏合胶类及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在拔牙术后的临床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垫对髁突运动中心位置的影响,并探讨下颌定位技术测定髁突运动中心电子位置(ele-ctronic position analysis,EPA)指导垫调磨的方法。方法:从315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选择46例(92侧关节)有下颌绞锁运动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接受下颌稳定垫治疗;常规调磨后,为患者戴入合垫,再用超声三维下颌定位仪(3D-ultrasonic navigator)进行髁突运动中心电子位置及下颌运动功能分析,观察常规方法调磨后垫治疗对髁突运动中心的影响;对引起双侧髁突运动中心不均衡位移的病例,则根据EPA的测试,对垫进行修正性调磨。结果:常规调磨后,67.4%(31/46)的患者双侧髁突运动中心在矢状位的位移距离明显不均衡;63%(29/46)的患者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的位移方向不一致;而根据EPA检测修正性调磨后,91.3%(42/46)的患者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的位移方向达到了一致。常规调磨与修正性调磨对垫引起髁突运动中心位移时双侧的均衡性与方向一致性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过程中,超声三维下颌定位仪中的EPA检测指导下进行修正性调磨可以提高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的位移距离和方向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患者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20例和对照组(安氏Ⅰ类)20人,记录患者组功能矫治前后及对照组开闭口运动时髁突运动状况,对结果进行秩和检验。结果:①相比对照组,患者组矫治前髁突轨迹明显垂直化,髁突垂直向位移[左侧为2.21(1.01)mm,右侧为1.12(1.02)mm]及倾斜度[左侧为12.89(9.12)°,右侧为12.12(8.89)°]偏大(P〈0.05);②矫治后髁突轨迹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及倾斜度接近正常(P〉0.05)。结论:多数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髁突运动轨迹有较稳定且可重复的特征;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功能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牙合]垫对髁突运动中心位置的影响,并探讨下颌定位技术测定髁突运动中心电子位置(ele-ctronic position analysis,EPA)指导[牙合]垫调磨的方法。方法:从315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选择46例(92侧关节)有下颌绞锁运动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接受下颌稳定垫治疗;常规调磨后,为患者戴入合垫,再用超声三维下颌定位仪(3D-ultrasonic navigator)进行髁突运动中心电子位置及下颌运动功能分析,观察常规方法调磨后垫治疗对髁突运动中心的影响;对引起双侧髁突运动中心不均衡位移的病例,则根据EPA的测试,对[牙合]垫进行修正性调磨。结果:常规调磨后,67.4%(31/46)的患者双侧髁突运动中心在矢状位的位移距离明显不均衡;63%(29/46)的患者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的位移方向不一致;而根据EPA检测修正性调磨后,91.3%(42/46)的患者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的位移方向达到了一致。常规调磨与修正性调磨对[牙合]垫引起髁突运动中心位移时双侧的均衡性与方向一致性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过程中,超声三维下颌定位仪中的EPA检测指导下进行修正性调磨可以提高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的位移距离和方向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刘凯  杨晓江  孙绍卫 《山西中医》2022,(5):57-59+6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去势大鼠血清中IL-6和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相关实验依据。方法:选取32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称重分层,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空白组、雌激素组、中药组4组,每组8只。采用摘除双侧卵巢(空白组不摘除)进行造模。于造模2个月后开始给药,中药组、雌激素组每天灌服配比好的药液1.5 mL(每1 mL分别含中药2.5 g、雌激素0.0112 mg)每日1次,模型组和空白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持续灌胃3个月。3个月后将各组大鼠处死。处死后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6水平,采用双能x线检测大鼠右股骨近端骨密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中药组、雌激素组、模型组大鼠的骨密度均有所下降(P﹤0.01),提示造模成功;雌激素组与中药组的大鼠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血清IL-6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雌激素组大鼠血清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以降低去卵巢模型大鼠血清IL-6水平,骨密度的改变与血清IL-6水平的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们的运动热情日益高涨,由运动引起的牙和颌面部外伤越来越引起关注。运动中发生的牙齿和颌面部外伤主,要为撞击损伤,可造成牙齿缺失等严重后果。在对抗激烈的篮球比赛及拳击比赛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运动员休息时从嘴里拿出类似牙套的东西,这就是运动护齿器。它是一种置于口内的防护装置,能有效吸收和分散运动撞击伤中撞击点的能量,减轻牙齿、领骨和颅脑所受的冲击,预防牙齿及周围软组织受伤,降低颌面部骨折、题下领关节外伤和脑震荡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杨鸯  杨晓江 《口腔医学研究》2013,(12):1165-1167,1170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下颌定位技术指导下修正性调磨的骀垫对TMD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从北京口腔医院颞颌关节门诊2003年3月~2008年12月就诊的患者选用40例(男12例女28例)颞颌关节病并有关节绞锁的患者,超声三维下颌定位仪中的髁突运动中心电子位置分析(electronicpositionanalysis,EPA)检测指导下进行修正性调磨骀垫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下颌运动程度如张口度、关节绞锁运动、弹响和下颌运动疼痛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超声三维下颌定位技术指导下修正性调磨的殆垫治疗后,下颌运动明显改善,张口运动及被动最大张口度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绞锁运动症状明显改善。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三维下颌定位技术指导下修正性调磨的黯垫治疗TMD,能够改善TMD症状,在治疗绞锁运动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neurogenic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NIC)症状前后的足底压力变化情况及跌倒风险,为足底压力分析应用于LSS患者行走功能判定提供理论与数据参考。方法选取12名患有腰L4~5节段中央型LSS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以12名同年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通过比较实验组运动前后与对照组运动前后站立相时间(contact time,CT)及各分期时间百分比(CT%)、步向角(foot progression angle,FPA)、足底各分区接触面积百分比(CA%)和压强时间积分(pressure-time integral,PTI),评估行走状态下患者足底压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症状出现前与对照组相比,足跟触地期(initial contact phase,ICP) CT%减小,前足离地期(forefoot push-off phase,FFPOP) CT%增高,总接触时间、FPA、第1~3跖骨头区PTI以及第2、第3跖骨头区CA%增加;实验组运动至NIC症状出现后,其全足触地期(foot flat phase,FFP)与前足离地期CT%、总接触时间、FPA、第1~4跖骨头区PTI和CA%、足趾区CA%增加,足跟触地期与前足触地期(forefoot contact phase,FFCP) CT%、足跟区PTI和CA%均减小。结论中央型LSS患者在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向前足转移,站立相时间周期出现异常。这些异常可因NIC症状出现而进一步加重,患者具有更高的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