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0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从特比萘芬作用的靶酶即角鲨烯环氧化酶编码的基因人手,探讨白念珠菌对特比萘芬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3株特比萘芬耐药的白念珠菌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ORF),并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序列登录号U69674、D88252白念珠菌进行比较,有无碱基突变,翻译成氨基酸后再进行比较。结果 对所选3株耐药菌株成功地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3株菌中,共有5处碱基突变,但无氨基酸发生置换。结论 未发现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氨基酸置换导致的白念珠菌对特比萘芬耐药。  相似文献   
3.
甲癣是由皮肤癣菌所致的甲板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甲真菌病则泛指所有由真菌所致的甲板感染。甲真菌病致病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某些霉菌,常继发于手足癣或外伤后。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特点可将甲真菌病分为以下几型:①远端(侧缘)甲下型(DLSO);②近端甲下型(PSO);⑧浅表白甲型(SWO);④甲内型(EO);⑤全甲破坏型(TDO)。有时真菌菌丝在甲内聚集成团块或纵形条纹,称为皮肤癣菌瘤,这种特殊类型的甲真菌病往往对治疗反应不好,需要由外科清除这些团块再配合内科治疗。真菌镜检可证实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真菌培养可帮助确定致病菌种。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收住1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脑活检组织病理及培养结果进行分析,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患儿为3岁6个月男童,因间断头痛伴呕吐3个月、双下肢乏力伴尿潴留9 d入院。头颅CT与MRI平扫示颅内多发钙化灶伴周围明显水肿,胸腰椎MRI提示T7椎体水平脊髓局灶信号异常,增强MRI扫描示病灶周边强化。颅内病变处活检提示变性坏死肉芽肿性炎症,其中见暗色粗大的真菌菌丝和芽孢。活检组织与脑脊液培养出同一病原,经鉴定为皮炎外瓶霉。应用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2个月,疗效不佳,患者自动出院,1个月后死亡。结论皮炎外瓶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非常少见,是最严重的真菌感染类型;组织病理检查与培养是确诊的依据,该病治疗困难,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白色念珠菌耐药株CYP51基因突变热点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耐唑类药物白色念珠菌CYP51基因突变发生热点. 方法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分离出白色念珠菌,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公布的酵母菌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方案(M-27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离出氟康唑(FLC)及伊曲康唑(ITC)的耐药株;根据PCR-SSCP分析结果确定CYP51突变热点是1 364~1 774 bp之间,随机选择12株耐FCZ(MIC≥64 μg/ml)及ICZ (MIC≥16 μg/ml)的白色念珠菌用D1~D2、E1~E2 2对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其产物测序,并与NCBI网站提供的白色念珠菌参考株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 12株耐FLC、ITC的白色念珠菌,扩增CYP51基因片段长度包括突变热点在内的667对碱基,即从1 108~1 774 bp;在12株菌当中,共发现13个位点38个碱基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位点是第1 587位中腺嘌呤(A)被鸟嘌呤(G)取代;37个碱基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为无意义突变,只有1 609位的鸟嘌呤(G)被腺嘌呤(A)所取代,导致第488位的缬氨酸被异亮氨酸取代(V488I). 结论 CYP51基因突变是白色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之一;CYP51基因突变热点在1 364~1 774 bp之间,但92.3%的碱基突变是无意突变.  相似文献   
6.
2651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的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 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设计,用EPIINFO6.0建立数据库,对2 651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构成情况及与病期、民族、银屑病病史、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主要证候为血热证(53.8%)、血燥证(27.4%)和血瘀证(18.1%),其他证候较少见(0.6%);兼挟证候主要有挟湿、热、瘀、毒.主要证候在银屑病各病期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候分布与民族和银屑病家族史无关联(P>0.05),与银屑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病情严重程度有极密切的关联(P<0.01).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疾病初期一般为血热证,以后病情或者好转,或转化为血燥证或血瘀证.血热证是病机转化的关键,吸烟、饮酒、疾病严重程度等可能在证候转化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答 :真菌培养的意义包括 :(1 )提高检出率 ,由于受检部位菌量少直接镜检阳性率低 ,培养能提高检出率 ,如血培养、尿培养、痰培养等。 (2 )鉴定菌种 ,不同的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鉴定菌种有利于临床选择敏感药物 ;培养和菌种鉴定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关于真菌培养结果的解释应遵循以下原则 :取自严格无菌部位的标本如 :血液、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培养出真菌具有诊断意义。部分真菌为非人体正常寄生菌 ,如红色毛癣菌、新生隐球菌、马尔尼非青霉等 ,即使取自暴露部位 ,培养阳性也有诊断意义。而取自痰、尿、皮肤的标本…  相似文献   
8.
答 :新生隐球菌的检测方法有墨汁负染法 ,如脑脊液标本检查。乳胶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多糖抗原 ,可以检测脑脊液、血液及其他体液标本。该试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是少数可以靠免疫学方法诊断的真菌性疾病。该试验还可以检测滴度 ,对疗效监测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咖啡酸试验 :新型隐球菌可产生深棕色色素。尿酶试验 :新生隐球菌能够产生尿素酶 ,常用Christensenureaagar培养 ,新生隐球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 ,使培养基变为红色。新生隐球菌常用哪些检测方法?@陈剑 @李若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国产伏立康唑对北京和我国其他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参照CLSIM27-A2和M38-A方案测定伏立康唑对144株酵母和82株产孢丝状真菌的抗菌活性。受试菌株包括念珠菌114株(含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2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0株、曲霉62株(含伊曲康唑耐药曲霉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曲霉)、镰刀菌10株、尖端赛多孢菌10株。结果伏立康唑对念珠菌(不包括氟康唑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阿萨希毛孢子菌的MIC50≤0.5mg/L、MIC90≤1mg/L;而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MIC50和MIC90均〉16mg/L。对曲霉、尖端赛多孢菌的MIC50≤1mg/L、MIC90≤2mg/L,对镰刀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4mg/L和〉16mg/L。结论伏立康唑对多数酵母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氟康唑天然耐药菌株。该药对多数产孢丝状真菌也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包括伊曲康唑耐药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的曲霉以及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尖端赛多孢菌;但其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有一定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3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均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确诊.1、2例为轻症,第3例为重症.痰培养和支气管镜检查均阴性,血清隐球菌荚膜乳胶凝集实验均阳性,第3例脑脊液压力升高,乳胶凝集实验阳性.1、2例应用氟康唑治疗,第3例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均临床治愈.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误诊率高.采用血清隐球菌荚膜乳胶凝集实验和经皮肺穿刺活检相结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诊断率.对于免疫功能正常和轻症患者,首选氟康唑,对于免疫受损和重症患者,首选两性霉素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