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结核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大量患者死亡。当前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对于所有形式的结核病,即肺结核、肺外结核、结核病-艾滋病联合感染和潜伏结核感染等,仍然缺乏可靠和准确的快速诊断技术。随着基础免疫学的发展和多学科诊断技术的交融,具有简单、快速和低成本等优势的结核病免疫学实验室检测技术不断出现。该文主要回顾近几年国内外结核病免疫学实验室检测新技术,包括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为代表的体外免疫检测技术、重组蛋白体内皮试试验为代表的体内免疫检测技术以及采用多学科交融手段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TBAg)的体液免疫检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阐明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低、中和高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给药4周后取大鼠血清和胸主动脉组织,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VEGF、TGF-β1、IL-18和IL-10水平,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VEGF、TGF-β1、IL-18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细胞内外有脂质沉积,内膜下可见坏死物沉积,内壁出现斑块、不平整,血管腔狭窄;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大鼠动脉血管壁无明显斑块出现,内膜增厚不平整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ABC-ELISA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中VEGF和IL-18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TGF-β1和IL-10水平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IL-1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VEGF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GF-β1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能通过下调小鼠血清和胸主动脉组织中VEGF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上调TGF-β1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局部麻醉下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无管化MPCNL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与145例同期常规MPCNL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完成手术133例,其中未留置双J管28例。局部麻醉无管化MPCNL组术中患者耐受良好,疼痛模拟评分(VAS)(3.8±3.0)分。两组患者结石直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无管化MPCNL组的血压变化、术后VAS、镇痛药需求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MPCNL组(P0.05)。随访3~4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肾周感染和尿囊肿等并发症。结论 局部麻醉下实施无管化MPCNL安全可行,效果良好,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群余留牙齿数量与全因死亡的关联。方法 基于2011-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纵向随访资料,通过调查问卷获取调查对象的基线特征、既往病史、余留牙齿数量等信息,采用Katz量表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估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采用多因素Cox等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余留牙齿数量与全因死亡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8658例老年人,男3895例(45.0%),女4763例(55.0%),平均年龄为(85.7±11.2)岁,经7年随访,死亡4488例(51.8%),牙齿余留数量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锻炼、高血压、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日常活动能力失能、认知功能受损等因素后,余留牙齿数量每增加一个,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与余留牙齿数量为0的老年人相比,≥20颗余留牙齿的老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下降22%。结论 中国老年人群余留牙齿数量的减少可能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应预防老年人群牙齿脱落。  相似文献   
7.
正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病变最常见的灾难性疾病,根据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分为A、B两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首选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则应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以往认为累及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需要在体外循环下,甚至需要深低温停循环下以及复杂的弓部置换手术,至今仍是心脏外科医生具有挑战性的手术[1-2]。随着手术经  相似文献   
8.
李晓飞  周慧琴  蔡爱球 《护理研究》2014,(12):1526-1528
[目的]评价围术期护理质量综合评价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运用管理学和统计学,结合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在理论研究、专家咨询、问卷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围术期护理质量综合评价表。并通过设立对照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分(74.31±4.89)分,其中表1(19.88±3.35)分、表2(15.53±1.87)分,均高于对照组(60.13±5.97)分、(17.21±2.92)分、(13.25±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1表1(19.88±3.35)分、表2(38.90±3.58)分、总分(74.31±4.89)分与观察组2表1(20.27±3.62)分、表2(38.79±2.97)分、总分(74.66±5.51)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质量综合评价表不但有效,而且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工作年限临床护士能力水平,为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制订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Meretoja护士能力量表对沈阳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工作年限1年~5年护士能力评分与6年~10年、11年~15年、16年~20年、20年护士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年~15年护士能力评分最高(P0.05);工作11年~15年、16年~20年、20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1年~5年的护士能力评分比较,工作3年的护士能力评分高于工作1年~2年的护士(P0.05)。护士工作中能力运用频率,工作11年~15年最高,1年~5年最低(P0.05);工作3年护士工作中能力运用频率高于工作1年~2年护士(P0.05)。[结论]随着工作年限增加,护士能力增加,工作3年开始护士能力明显提升,工作10年以上护士能力发展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出适用于滇西亚种树鼩种群遗传质量控制的特异性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 首先从树鼩全基因组序列中筛选出约700个微卫星位点, 择优选出约100个位点设计引物, 去除有不良因素的, 最后保留33对和文献报道的13对引物对滇西亚种树鼩DNA进行 PCR扩增, 根据琼脂糖电泳和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筛选保留, 进行STR扫描再次筛选适于树鼩遗传检测的微卫星位点组合。结果 筛选出树鼩微卫星位点22个, STR基因扫描有明显Stutter峰。比较备选位点和最终筛选出的位点, 普通树鼩位点中选取5个, 2个可用, 与滇西亚种的重合率是40%;印度小树鼩位点中选取5个, 2个可用, 重合率是40%;中缅树鼩的位点中选取3个, 2个可用, 重合率约70%。结论 筛选出的22个微卫星位点适用于滇西亚种树鼩的遗传检测, 为树鼩种群的遗传质量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