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立华细辛和北细辛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研究2种来源细辛的识别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潜在抗炎靶点并寻找潜在抗炎成分。对89批细辛药材(12批华细辛和77批北细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用对照品、紫外光谱和LC-MS指认了11个特征成分。特征峰面积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北细辛被分为2类,且利用特征峰面积比值可实现两者区分,当特征峰9(细辛素)/参照峰S(卡枯醇)峰面积比值大于5时为华细辛,小于2时为北细辛。对119种细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辛抗炎作用可能与COX-2,COX-1,iNOS,MAPK14,LAT4H,NR3C1,PPARG和TNF等8个靶点相关,其中COX-2最为关键,与5种特征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细辛素、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均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细辛脂素、芝麻脂素与iNOS,MAPK14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黄樟醚和细辛素可作用于iNOS,COX-1,LAT4H,甲基丁香酚可作用于COX-1,LAT4H。细辛脂素与芝麻脂素均可作用在COX-2,iNOS和MAPK143个靶点上,提示它们是细辛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COX-2分子对接结果和COX-2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可抑制COX-2活性,为细辛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华细辛和北细辛识别方法简便易行;预测到的细辛抗炎靶点和抗炎成分为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该文归纳出中药"显效理论",即中药通过"众多显效形式(显效型)的单靶点叠加作用、多靶点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发挥药效并削弱自身毒性。一味中药可含有约1 000种成分,一种成分口服进入体内后又可产生约100种代谢产物。无数化学成分及其无数体内代谢产物中的众多显效形式可共同发挥"集团军式作用"。在药物分子少、靶点分子多的情况下,中药不同种的显效型分子可相继与靶点分子结合,发生叠加作用,当"靶点充分占位"时药效始启动。既有浓度上的叠加作用又有时间段先后的叠加作用,这使得药效得以持久。显效型呈现药效叠加和毒性分散,源于不同显效形式分子结构之间药效基团相同而毒性基团不完全相同。"毒性分散效应"适于对无毒中药而不适于对有毒中药的解释。显效理论揭示中药可以众多化学成分及众多代谢产物参与发挥药效过程,包括叠加作用、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可有助于阐释和弘扬中药特色优势。今后需研究/确证的问题: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是怎样构成的?多数中药为什么毒性小?体现中药特色优势的中药"显效理论"如何在新药研发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麻黄中酚类成分建立HPLC特征图谱,寻找其中指标成分,并对其在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中的分布及含量规律进行分析。利用HPLC-DAD建立酚类成分特征图谱,采用YMC-Pack ODS-A(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以0.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30, 350 nm。对46批次法定基源麻黄自采样品进行测定,所得图谱可实现基源间有效区分。结合主成分分析、峰面积分布分析,细致探讨图谱中12个主要成分峰对3种法定基源麻黄特征及差异的贡献:其中,10, 11, 12号峰峰面积在木贼麻黄中显著高于另两基源,利用其总峰面积值(木贼麻黄中高于146 mAU),可实现木贼麻黄与另两基源的有效区分;1号峰峰面积在草麻黄、4号峰峰面积在中麻黄中显著高于其他法定基源,分别为两基源麻黄中重要的差异成分峰;8,9号峰为3种基源麻黄中的共有特征成分峰;其余各峰在不同基源麻黄中的分布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辅助上述成分,实现3种法定基源麻黄的有效区分。进一步利用上述色谱条件,首次测定了法定基源麻黄中异牡荆素-2"-O-α-L-鼠李糖苷(1)、牡荆素(2)、茶花粉黄酮B(5)、草棉黄素-7-O-β-D-葡萄糖苷(6)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在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102.5%。所测样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trace~1.55(1),trace~0.160(2),trace~0.284(5),trace~0.620(6) mg·g-1,且不同基源麻黄中,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1在草麻黄中质量分数(0.670±0.88) mg·g-1显著高于另两基源麻黄(除Ei-060630-2-2外低于0.16 mg·g-1); 6 在木贼麻黄中平均含量水平(0.260±0.039 2) mg·g-1达草麻黄(0.120±0.270) mg·g-1与中麻黄(0.136±0.485) mg·g-1中的2倍,此二成分对法定基源麻黄间区分有重要贡献。所建酚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较为简便、准确,选定指标成分为区分麻黄基源、完善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辽细辛中2个主要的直链酰胺成分十二碳四烯酰胺A与十二碳四烯酰胺B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并测定其在42份辽细辛(37份不同年份收集的北细辛及5份汉城细辛)中的含量。利用HPLC-IT-TOF-MS/MS技术结合对照品鉴定北细辛甲醇提取液中的十二碳四烯酰胺A与B;对2种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纯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4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表明,HPLC-IT-TOF-MS/MS鉴别细辛中十二碳四烯酰胺A、B的准分子离子[M+H]+为m/z 248.20;2种成分在UPLC-PDA上分离度良好,在检测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0%和99.86%。在所测定辽细辛样品中,十二碳四烯酰胺A的含量为0.11~3.89 mg·g-1,十二碳四烯酰胺B为0.24~6.65 mg·g-1。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十二碳四烯酰胺A与十二碳四烯酰胺B的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与2013年收集样品相比,2002~2003年收集样品中两者的平均含量分别降低34%和36%;这2种成分在汉城细辛中的平均含量[十二碳四烯酰胺A:(0.78±0.52)mg·g-1;十二碳四烯酰胺B:(1.69±0.83)mg·g-1]均显著低于北细辛[十二碳四烯酰胺A:(1.59±0.75)mg·g-1;十二碳四烯酰胺B:(2.90±1.17)mg·g-1](P<0.05);辽细辛地上部分十二碳四烯酰胺A的含量为0.11~0.33 mg·g-1,十二碳四烯酰胺B含量为0.24~0.60 mg·g-1,两者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同一植株的地下部分(分别为0.73~3.89,2.11~6.24 mg·g-1)。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对2种直链酰胺类成分可达到良好的分离并满足含量测定的要求,可用于辽细辛药材中这2种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为辽细辛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子斑点杂交和酶连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68例肺结核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其它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观察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中肝功能变化与血清HBV-DNA的关系。结果,268例肺结核患者血清HBV-M阳性率为19.0%,HBV-DNA阳性20例(7.5%);化疗中,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肺结核合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福州市部分医院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自我放射防护现况,为加强放射诊疗管理及制定放射性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7~9月期间选取福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介入导管室的136名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应用问卷方式调查分析其自我放射防护现况。结果放射防护问卷全部题目的平均正确回答率为65.46%,均分为(15.71±5.22)分,其中放射防护实际情况回答正确率最高(78.00%),防护基本知识最低(51.75%),规范参加放射防护培训的医护人员占75.74%。结论福州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的放射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仍处于中等水平,有待得到管理部门及医护人员的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桂枝汤中9种主要成分含量的方法,比较传统煎煮和煎药机煎煮对桂枝汤中上述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254 nm(桂皮醛、甘草酸)、280 nm(没食子酸、香豆素、桂皮酸、2-甲氧基桂皮醛),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香豆素、桂皮酸、桂皮醛、2-甲氧基桂皮醛和甘草酸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410 2~210.0(r=0.999 9)、0.994 0~254.5(r=0.999 9)、1.636 0~1 675.0(r=0.999 9)、0.988 3~506.0(r=0.999 6)、0.987 3~31.59(r=0.999 5)、0.486 8~124.6(r=0.999 5)、2.458 0~314.6(r=0.999 5)、0.034 3~1.096(r=0.999 8)、1.711 0~219.0μg/ml(r=0.999 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3.56%~103.19%(RSD=4.00%,n=9)、101.51%~107.32%(RSD=2.21%,n=9)、95.08%~103.76%(RSD=2.87%,n=9)、100.82%~105.73%(RSD=1.85%,n=9)、85.08%~89.12%(RSD=1.40%,n=9)、92.31%~99.12%(RSD=2.71%,n=9)、99.17%~102.32%(RSD=1.24%,n=9)、100.15%~103.98%(RSD=1.18%,n=9)、99.93%~102.61%(RSD=1.03%,n=9)。煎药机煎煮所得总有效成分含量为4 565μg/g,传统煎煮所得总有效成分含量为2 742μ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桂枝汤中9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其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和2-甲氧基桂皮醛的含量测定为桂枝汤中首次报道。煎药机煎煮所得总有效成分含量高于传统煎煮所得总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胰腺正常者30例和急性胰腺炎患者28例行Siemens 64层螺旋CT胰腺灌注检查,采用Siemens Body Perfusion软件测量所有病例的胰头部、胰体尾部的CT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流容积(blood volume,BV)、灌注起始时间(time to start,TTS)、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渗透性(permeability,P)、patlak血流容积(patlak blood volume,pBV)的平均值,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iemens灌注软件计算所得时间-密度曲线(density-time curve,TDC)符合数据分析要求.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组胰头部和体尾部的BF、BV、 pBV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而其渗透性高于正常胰腺组, 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胰头部及胰体尾部各自的TTS和TT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组、正常胰腺组各自的胰头部与胰体尾部之间各灌注参数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急性胰腺炎的血流灌注改变,对其临床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物理综合疗法治疗面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治明  王凭  徐风 《中国康复》2001,16(4):210-210
面瘫患者 6 6例 (观察组 ) ,男 39例 ,女 2 7例 ;年龄 12 -6 6岁 ;病情轻度 2 8例 ,中度 2 4例 ,重度 14例。急性期患者 (病程 <7d) ,口服强地松 2 5 mg/日 ,晨起顿服 ,3d后减至 10 m g再连用 3d停药 ;病毒唑 2 0 0 mg/日静脉滴注 ;口服 Vit B1 2 0 m g/次 ,并肌注 Vit B1 2 0 .5 m g,2次 /日 ;同时配合超短波 ,圆形电极 8cm× 2并置于患侧茎乳孔区及太阳穴 ,微热量 10 min后再并置于耳 (以外耳道孔为中心 )及口角与耳根之间的面颊区 10 min;He- Ne激光分别照射医风(并牵正穴 )、太阳、地仓 ,每穴 8min。恢复期 (病程≥ 7d) ,采用超短波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独活寄生汤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独活寄生汤配合手法治疗之后,临床治愈76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疗效满意。结论:独活寄生汤口服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