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活性片段组合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E-2,3-二芳基丙烯酰氧基膦酸酯衍生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于所测试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e对A-549的活性[IC50=(12.7±1.9)μmol·L-1]最为突出,与对照药顺铂[IC50=(8.0±1.5)μmol·L-1]较为接近;化合物3g、3k对EC-109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好,IC50分别为(9.5±1.8)μmol·L-1和(11.5±0.9)μmol·L-1;化合物3i、3k对SGC-7901、A-549、EC-109三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好抑制作用。该类衍生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包皮套环与包皮环切术的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包皮套环与包皮环切术在包茎、包皮过长患者手术中的最佳适应证。方法随机将150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分成包皮套环(A组,78例)与包皮环切(B组,72例)两组,比较其优缺点及疗效。结果A组比B组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术后不需换药、拆线,但手术费用高,术后持续疼痛及套环脱落时间较长。两组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儿童包茎、包皮过长患者以包皮套环术为首选,而成人患者则宜选择包皮环切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21岁,未婚,生后10岁左右发现左侧腹股沟下方大阴唇上方皮下有一杏核大小肿物,随着年龄增长肿物逐渐增大,无痛、不发热,不能纳入腹腔。月经正常。近2年肿物迅速增大,行动不便来院。拟诊左大阴唇上方“纤维瘤”入院。 体检 营养发育中等,自动体位,血压16/11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正常,腹部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在在腹股沟下大阴唇上方皮下见10×8×8cm肿块,质硬、边缘清,不活动,无溃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石上柏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色谱等方法分离,经过理化常数测定及UV、IR、~1HNMR、~(13)CNMR、El-MS等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双黄酮类化合物,2个甾醇类化合物和5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硬脂酸(I)、棕榈酸(Ⅱ)、豆甾醇(Ⅲ)、谷甾醇(IV)、扁柏双黄酮(V)、穗花杉双黄酮(Ⅵ)、7,4′-二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VII)、莽草酸(VIII)、丁香酸(Ⅸ)、咖啡酸(Ⅹ)。结论:化合物Ⅸ、Ⅹ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新乌檀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明新乌檀化学成分,寻找新药目标分子或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现代分离方法和1H-13CNMR、EI-MS等分析方法研究新乌檀(N.griffithii merr)化学成分.结果从新乌檀(N.griffithii merr)枝干部分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鉴定其中4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苯甲酰胺、苯丙烯酰胺、原儿茶酸、东莨菪亭内酯.结论以上4个化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肠穿孔并发疝囊积脓的情况十分少见,临床诊断时容易被忽视。我院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19岁。于2003-11-05入院。入院前5 h因骑自行车撞击腹部后出现持续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吐胃内容物三次,无畏寒、发热症状。查体:T 37.3℃,P 96次/min,R 24次/min,BP105/54 mm Hg。急性痛苦病容,神志清楚,扶入病房;心肺无异常。腹稍胀,全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以右下腹明显。肝脾不大,肝浊音界不缩小,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消失。血象:Hb 115 g/L,WBC 19.4×109/L,N 0.9,L 0.1。腹部X线透视未见膈下游离气体;B超检查:肝…  相似文献   
7.
8.
细叶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明兰科石斛属植物细叶石斛Dendrobium hancock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细叶石斛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α-二羟基-4,5,3′-三甲氧基联苄(1)、4,3′,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2)、4,4′-二羟基-3,5,3′-三甲氧基联苄(3)、4,3′-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4)、7-羟基-2-甲氧基-1,4-菲醌(5)、2,5-二羟基-4-甲氧基菲(6)、2,5-二羟基-4,9-二甲氧基菲(7)、nobilone(8)和crepidatuol B(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细叶石斛酚A;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阐述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法作一些探讨.指出在高职医学教学中,坚持适用性原则,根据实际需要优化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动手、思雏、观察、表达等能力,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工作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肉桂酸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方法通过Perkin合成法制备肉桂酸,考察催化剂、反应时间、温度对产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实验优化,催化剂使用无水碳酸钾时,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50min,肉桂酸的产率较高,为80.5%。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原料成本低,为肉桂酸的生产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