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升麻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成分是该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根据结构特征分为升麻醇、氢化升麻醇、shengmanol、cimiacerogenin、阿克特醇、16,23-二酮、绿升麻醇及兴安升麻醇等类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细胞毒、抗骨质疏松、抗病毒、抗炎、抑制核苷转运、神经保护、抗氧化及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对升麻属植物的资源分布、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骨架结构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榆炭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立立  仲英  夏红旻  周倩  吕佳 《中草药》2013,44(6):646-650
目的 对地榆炭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地榆炭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28-去甲乌索-17,19,21-三烯(1)、3β-羟基-28-去甲乌索-12,17-二烯(2)、3β-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28-去甲乌索-12,17-二烯(3)、3p-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28-去甲乌索-12,17-二烯(4)和坡模酸(5).结论 化合物1、3和4为首次发现的三萜及其皂苷类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地榆皂苷元Z、地榆皂苷Y1和地榆皂苷Y2.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地榆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地榆炭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28-去甲乌索-12,17-二烯-22-酮(1)、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2)、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9(29)-二烯-28-酸(3)、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8-二烯-28-酸(4)、3β-羟基-乌索-12,19-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5)、3β-羟基-乌索-12,18-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6)、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9(29)-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7)、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9-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8)、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8-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9)、3,4′-O-二甲基逆没食子酸(10)、没食子酸(11)。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地榆皂苷元V,化合物2、5首次从地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夏红旻  张东明 《中草药》2018,49(19):4494-4499
目的研究小黄皮Clausena emarginata茎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藻土、硅胶等多种柱色谱、MPLC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小黄皮茎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其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细胞一氧化氮(NO)的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小黄皮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16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uddlenol C(1)、hedyotol D(2)、hedyotol C(3)、3-(2,4-二羟基-3-甲氧基苄基)-4-(4-羟基-3-甲氧基苄基)四氢呋喃(4)、tripterygiol(5)、busaliol(6)、2,3-bis[(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methyl]-1,4-butanediol(7)、polystachyol(8)、丁香树脂酚(9)、nitidanin(10)、4-[3-hydroxymethyl-5-((E)-3-hydroxypropenyl)-7-methoxy-2,3-dihydrobenzofuran-2-yl]-2,6-dimethoxy-phenol(11)、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sinapyl ether(12)、erythr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13)、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苄基)-2-(4-甲酰基-2-甲氧基苯氧基)-丙烷-1,3-二醇(14)、rosalaevin B(15)和去氢双松柏醇(16)。结论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16对LPS诱导BV2细胞产生NO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夏红旻  曲延伟  王亮  郭威  张东明 《中草药》2021,52(3):630-634
目的研究小黄皮Clausenaemarginata茎的化学成分及其保肝活性。方法采用硅藻土、硅胶等多种柱色谱、中压制备液相色谱(MPLC)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小黄皮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测试其对DL-半乳糖胺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小胶质BV2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结果从小黄皮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ordentatin(1)、oxanordentatin(2)、5′-羟基葡萄内酯(3)、7-[(E)-7′-羟基-3′,7′-二甲基-2′,5′-二烯]-香豆素(4)、7-羟基香豆素(5)、claulamine A(6)、γ-崖椒碱(7)、开环异落叶松脂素(8)、2-{4-[(1E)-3-hydroxyprop-1-en-1-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9)、2-[4-(3-hydroxy-1-propen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ediol(10)、甲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11)。其中,化合物1~5为香豆素类化合物,6为咔唑生物碱,7为呋喃喹啉类生物碱,8为木脂素类化合物,9、10为苯丙素类化合物,11为酚酸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2~4、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7对DL-半乳糖胺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活性,化合物11对LPS诱导BV2细胞产生N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榆是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cinlis L.var.longifolia(Bert.)Yu etLi]的干燥根,味苦、酸、涩,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1],是历代用于各种出血症之要药;地榆炭为地榆经过炒炭后的炮制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地榆炭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地榆炭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28-去甲乌索-17, 19, 21-三烯(1)、3β-羟基-28-去甲乌索-12, 17-二烯(2)、3β-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28-去甲乌索-12, 17-二烯(3)、3β-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28-去甲乌索-12, 17-二烯(4)和坡模酸(5)。结论 化合物134为首次发现的三萜及其皂苷类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地榆皂苷元Z、地榆皂苷Y1和地榆皂苷Y2。  相似文献   
8.
夏红旻  仲英  孙敬勇  孙立立  安琨  王菊 《中草药》2010,41(7):1048-1052
目的研究地榆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地榆炭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28-去甲乌索-12,17-二烯-22-酮(1)、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2)、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9(29)-二烯-28-酸(3)、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8-二烯-28-酸(4)、3β-羟基-乌索-12,19-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5)、3β-羟基-乌索-12,18-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6)、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9(29)-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7)、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9-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8)、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8-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9)、3,4′-O-二甲基逆没食子酸(10)、没食子酸(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地榆皂苷元V,化合物2、5首次从地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