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体质因素和疾病因素角度阐述中风日久必虚的原因,提出瘀血、痰湿、气郁3个病理产物中,瘀血为主为先、夹痰夹郁、相互影响,提出补虚通络治则,强调恢复期(6个月内)法用从虚从瘀、重在化瘀,中风后遗症期(6个月之后)法用从虚从瘀、重在补虚,归纳出从脾胃论治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以体现中医标本兼治、因时制宜特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气通络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吡拉西坦片,1.6g/次,3次/d)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气通络药物(党参、白术、茯苓、水蛭、甘草、地龙)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气通络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两组均予一般西药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治疗4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感觉功能评测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分别采用Fugl-meyer评测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感觉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周嘉澄  刘刚  关浩峰  林颖 《广东医学》2012,33(5):698-699
目的观察中药药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和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药氧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检查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检查显示,观察组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氧能有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有效改善脑后循环血液供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虚通窍汤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西药常规治疗,32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补虚通窍汤剂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及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定(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以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虚通窍汤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示补虚通窍法对血管性痴呆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两组均予一般西药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治疗4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感觉功能评测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分别采用Fugl-meyer评测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感觉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背俞穴、躯干训练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 3种康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FMA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疗效与躯干训练相似。  相似文献   
9.
该文认为中风日久脏腑衰微,气血津液亏耗,瘀血、痰湿、气郁夹杂,后遗症期病机以"虚"和"瘀"为主,从"脾"论治可以起到扶助正气、祛瘀生新、标本兼顾、驱邪而不伤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虚通络法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虚通络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显著进步加基本痊愈率为82.5%,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