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吕立江教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证经验。方法收集吕师对DLBP生物力学及"筋骨理论"的论述,明确杠杆整脊法治疗DLBP的原理,对吕师运用杠杆整脊法治疗DLBP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举一案例佐证。结果吕师治疗上基于"筋骨理论"与生物力学相结合,恢复腰椎的生理平衡,缓解疼痛,达到治疗目的。结论杠杆整脊法对DLBP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Cobb角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纳入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将67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6.09±8.26)岁,病程(13.79±15.50)个月,采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对照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36.48±7.81)岁,病程(12.82±15.68)个月,采用腰椎斜扳法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3次,隔1 d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参照临床评定标准对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总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各有1例脱落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分别是18.56±4.81,18.61±3.72,治疗后分别为9.41±5.19,13.55±3.68,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体疗效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06%、75.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均有变小(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obb角分别为(17.95±4.45)°,(18.14±3.59)°,治疗后分别为(18.14±3.59)°,(15.49±1.75)°,治疗组Cobb角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杠杆定位手法与腰椎斜扳法两种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均有疗效,但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对Cobb角的影响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由于作用机制不明确,手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受到限制。为此,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本文分别从基于有限元模型、动物模型、尸体标本及在体测试的LDH手法研究4个方面,对手法治疗LDH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骨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吕立江等人通过多年临床对比仰卧旋转手法和侧卧斜扳手法2种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研究。发现侧卧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疗效更满意,并且研究发现一些作旋转手法时的注意事项即力量不宜过重,旋转次数也不宜过多,要巧力寸劲。另外也发现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由于腰椎间盘突大多已经发生退变,腰椎脊柱不稳,腰椎骨质增生,骨质轻度疏松或伴腰椎管狭窄在使用旋转手法与斜扳手法时力度要掌控适度,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五步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符合标准的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五步复位法组63例采用五步复位法治疗,传统推拿法组61例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随访1年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治疗后五步复位法组总有效率为90.5%,传统推拿法组总有效率为8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五步复位法组总有效率为87.3%,传统推拿法组总有效率为7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1年后随访VAS评分、OD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五步复位法组VAS评分、ODI均较传统推拿法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随访时五步复位法组VAS评分同传统推拿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低于传统推拿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步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具有可操作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梨状肌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自1989年来,笔者采用通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56例,取得满意效果,并与单一的手法组与针刺组进行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收集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手法结合针刺组(简称治疗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6岁,平均37.6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6天,平均68天;有明显外伤史41例,感受风寒湿史9例,不明原因6例。手法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20岁,平均40.1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20天,平均59天;有明显外伤史21例,感受风寒湿史11例。针刺组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  相似文献   
7.
气功结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22例浙江中医学院吕立江,詹红生,沈玲革浙江省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丁彩飞浙江省建工医院胡芳琳乳腺增生是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但对乳腺增生的治疗迄今尚无疗效确切的方法。笔者自1993年至今.运用顺气导引功结合针刺的方法治疗乳腺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吕立江应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阐述筋骨平衡理论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筋骨失衡的发病机理,对吕师的筋骨评估方法、创新的杠杆定位手法的生物力学原理进行探析,同时对吕师运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附一例验案佐证。结果:吕师认为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基于“筋骨平衡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筋骨失衡关系密切,筋骨失衡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失衡的主要因素,强调诊疗过程中筋骨评估的重要性,指出推拿手法在筋骨平衡理论指导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重要性。应用生物力学原理研究杠杆定位手法在临床作用的机理,详述杠杆定位手法的操作要领。结论: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省力、定位准确、疗效理想等优点,能实现“以巧代力”的目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杠杆定位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就诊的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正骨手法,观察组在常规推拿正骨基础上采取杠杆定位技术。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T1骨盆入射角(TPA)和脊柱矢状轴(SVA)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脊柱-骨盆矢状位的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TK、LL、PI、PT、SS、TPA、S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K、LL、PI、PT、SS、TPA、S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K、LL、PI、T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SS、SV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杠杆定位可有效恢复骨盆参数,改变AIS患者骨盆前倾位状态,从而恢复胸腰椎曲度,达到脊柱-骨盆矢状面躯干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杠杆定位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联合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联合杠杆定位手法。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表面肌电信号、腰椎功能等指标。   结果  治疗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有效率(90.16%)高于对照组(75.44%,χ2=4.359, P < 0.05);患侧竖脊肌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值(MF)高于对照组[(27.45±4.23)V·s vs. (18.32±3.25)V·s,(32.45±5.12)μV vs. (21.34±4.20)μV,(82.25±10.21)Hz vs. (68.12±9.23)Hz,t=13.110、12.836、7.867, 均P < 0.05];多裂肌IEMG、RMG、MF高于对照组[(42.36±6.20)V·s vs. (25.45±4.62)V·s,(45.24±7.72)μV vs. (34.32±6.12)μV,(90.45±12.14)Hz vs. (75.32±9.24)Hz,t=16.707、8.476、7.578, 均P < 0.05)]; 腰腿痛程度、自理能力、提取重物、坐立状况、站立状况、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杠杆定位手法有助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肌群募集能力与耐疲劳性能,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