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者对109例肺心病瘀证患者和80例对照组九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值进行了多因素判别分析。经微机处理,筛选出三个瘀证的判别指标,并建立了在血液流变学意义下瘀证的判别模式。同时对判别模式的正确性进行了临床检验。结果,其诊断效率为83%。瘀证判别函数 f 值随瘀证临床表现减轻而下降的观察,还表明所建立的判别模式对于瘀证微观辨证不仅具有定性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尚具有定量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 1989年1月3日入院,住院号23534,患者两日前突感右胁及上腹疼痛,阵发性加重,拒按,继而痛引腰背,寒热往来、恶心、呕吐、溲黄,大便秘结。体检T39.5C,急性病容精神差,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心肺(一)上腹压痛明显,肌紧张(十)莫非氏征(十)右腹部轻叩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功能正常,B型超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09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瘀证患者应用中医古方治疗前后8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值的主成分分析,认为小青龙汤具有降低ηp、Fib,改善 EPM 的作用麻杏石甘汤具有降低ηb、ηb-1/Ht、ESR、K 的作用;千金苇茎汤具有降低 ESR、K、Ht,提高EPM 的作用;真武汤具有降低ηb、ηb-1/Ht、Ht 的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化瘀效果。结果提示,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组合的改变,分别与中医寒饮、肺热、痰热、寨水等病机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分寒痰、热痰、湿痰三型,分别以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二陈汤为主治疗,并适当辅以西医疗法,共治支气管哮喘35例,随访两年,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5.
对淤证的诊断客观化和活血化淤治疗效果的评价,已经有若干究研,但如何寻找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能作出某些有参考意义的评价,则尚未有定量性的工作。考虑到舌下络脉(舌下静脉)既是祖国医学舌诊内容之一,又是淤证的体征之一。因此,本文拟探讨舌下络脉可见宽度(这是一个容易测量的指标)与淤  相似文献   
6.
血瘀证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及体外血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观测了127例肺心病、47例肾小球肾炎及17例冠心病三组血瘀证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体外形成血栓的长度(L)、重量(W)、形成血栓的时间以及血液对管壁的粘附性。结果:三组血瘀证患者 DI 显著低于正常人,L 长于正常人,血液对管壁的粘附性比正常人大,但形成血栓的时间长于正常人,按病情分组研究表明,DI 的降低和 L增长的程度,与呼吸衰竭、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功能衰竭之是否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本文第二部份作者们的工作,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淤证患者,采取三种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案。这三组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每一受治者治疗前作血液流变学八个指标的测定,治疗后再作同样八个指标的测定。设所测定的八个指标表示为X′_i,i=1,2,……~8。再命X~1=X′_1前—X′_1后表示同一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则每一受治者对应(X~1,X~2,  相似文献   
8.
皮肤病往往被视为小恙而不予重视。而皮肤病之奇痒却常使患者彻夜不眠。因痒甚,时时搔抓,使局部溃破,继发感染,以致小恙变成大疾。亦有因延误治疗,酿成终生之患者。 余在门诊曾诊治十多例皮肤病患者均收到理想效果。今择其二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微观水平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淤证的定量辨证,作者对109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淤证患者和8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测值的多因素判别分析,筛选出判别淤证的三个指标并建立了判别函数f和f的淤证判别临界值。并且于健康人和淤证患者分别对所建立的判别模式进行正确性检验。作者从祖国医学对淤证的经典论述出发,结合现代血液流变学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所建立的淤证判别模式反映了淤证的微观本质。  相似文献   
10.
复方乳香注射液是近年新研制的以中药乳香、川芎为主,结合西药盐酸普鲁卡因的一种试制产品,我们用于临床治疗痹证,取得一定效果,使部分生活不能自理者得以自理。兹将该药治疗痹证13例资料加以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