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0篇 |
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16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45篇 |
口腔科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229篇 |
内科学 | 89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82篇 |
外科学 | 96篇 |
综合类 | 343篇 |
预防医学 | 131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249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71篇 |
肿瘤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95篇 |
2012年 | 120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进4300m海拔条件下呋噻米对大鼠血气的影响。方法实验Wistar雄性大鼠40只,分为A组(平原对照组)、B组(高原对照组)、C组(高原呋噻米组)及D组(高原乙酰唑胺组)4组。在各处标准饲养3d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气。结果各组血气结果有不同程度的改变。C组与B组相比,Po2、HCT、K^+、ctHb、CB及ctO2均下降(P〈0.05);SatO2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机体有一定程度的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结论在4300m海拔低氧低气压条件下机体的血气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应用呋噻米能一定程度改善大鼠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胸腔或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控制作用及其安全性,并探索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过含Bev的方案腔内注射的患者24例,常规化疗方案腔内注射患者37例.根据无穿刺抽液间隔时间(paracentesis-free interval,PaFI)来评估疗效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汇总记录的不良反应,并对相关临床特征、血液和积液中检查指标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含Bev的方案治疗的患者中位PaFI为115.0(55.3,219.0)d,较常规化疗组(53.0(32.0,147.5)d)明显延长(Z=2.340,P=0.019),以积液部位作为分层因素后的Kaplan-Meier分析亦提示含Bev的方案可延长PaFI(x2 =7.568,P=0.00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除Bev治疗外,积液部位及积液中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的比例亦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有P< 0.05);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x2=0.008,P=0.930),且主要为导管相关并发症,药物直接相关的不良反应少.结论 含Bev的方案腔内给药在控制恶性胸腹腔积液方面优于传统腔内化疗方案,且安全性较好,不同积液部位及积液中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比例变化对疗效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和对照组200例的血浆Hcy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制订的标准(NIHSS评分)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对血浆Hcy与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进行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危险因素GLU,TG,TC,HDL,LDL,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30,P<0.01),Hcy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Hcy水平可反映脑卒中病情的严重程度,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7(IL-27)基因多态性与艾滋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艾滋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aPshot SNP)技术检测IL-27基因rs17855750、rs181206、rs40837单核苷酸多态性,用SHEsis软件分析IL-27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频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27血清水平,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艾滋病组和对照组IL-27基因rs17855750、rs181206、rs40837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艾滋病组的单倍型分布频率提示,rs17855750、rs18126、rs40837这三个位点的AAG单倍型是艾滋病的一个保护因子[比值比(OR)=0.572,95%可信区间(CI):0.330~0.990,P0.05]。携带rs181206A等位基因的艾滋病患者,其血清IL-27水平低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AAG单倍型可降低艾滋病的易感性,rs181206A等位基因携带可能与艾滋病危险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研究资料显示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具有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的功能,不同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可以被Toll受体识别,在宿主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而人细小病毒B19曾被报道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病相关联。鉴于TLRs在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人细小病毒B19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本文就TLRs与人细小病毒B19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机制中的联合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肛门直肠疾病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疼痛、便秘和尿潴留,临床治疗多采用药物疗法,副作用大,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耳穴压豆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相应穴位,达到活血止痛、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便秘、尿潴留疗效显著,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口腔溃疡特别是复发性口疮,病因复杂全身治疗效果欠佳,常规采用局部治疗,由于其痛苦较大,患者不易接受。本研究以乙酰螺旋霉素加地塞米松为主要成分,制成糊剂,局部外敷治疗口腔溃疡,通过对照组观察使用此糊剂后愈合期明显缩短,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02例口腔溃疡患者,其中治疗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对照组50例,溃疡面积0.2~20mm,两组好发部位以唇内侧为主;颊、舌次之,溃疡数目不等。1.2 处方乙酰螺旋霉素0.5g,地塞米松2mg,地卡因1ml,甘油5ml。1.3 方法治疗组用糊剂涂擦在溃疡面后,保持干燥3min以上,每… 相似文献
8.
9.
1 病历摘要患儿男 ,3 5个月 ,因发热伴腹泻、呕吐 7小时于 1999年 5月 31日 2 3时5 0分入院。患儿于入院前 7小时无诱因发热 ,体温最高达 39 5℃ ,无寒战及惊厥 ,伴腹泻 ,为黄色稀水样便 ,外观无粘液及脓血 ,量中等 ,共 4次 ,伴呕吐 2次 ,为胃内容物 ,非喷射状 ,精神及吃奶可。曾于 6小时前、3小时前各注射安痛定 1次 ,1小时前应用退热栓 1次 ,体温仍在 39℃左右 ,自发病至入院无尿。患儿为第 1胎 ,足月顺产 ,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既往健康 ,无家族遗传病史及传染病史。体检 :体温 39℃ ,脉搏 2 0 0 /min(哭闹时 ) ,呼吸 6 0 /min … 相似文献
10.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治疗困难,文献报道其死亡率达30%以上.我院自1989年12月起应用明矾液经鼻食管滴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3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药液配制 取医用明矾6g,加蒸馏水300ml,即为2%无色透明液体,盛入输液瓶内,高压灭菌后备用.1.2 病例选择 本组共85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经内镜证实有食管静脉曲张,呕鲜血为主,伴黑便,并排除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消化道肿瘤等出血病因.将病人随机分为明矾液经鼻食管滴注(治疗组)和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17~67岁,平均41.4岁.对照组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18~69岁,平均41.7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