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727篇 |
国内免费 | 254篇 |
完全免费 | 13843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8282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455篇 |
2021年 | 1718篇 |
2020年 | 1116篇 |
2019年 | 2287篇 |
2018年 | 3836篇 |
2017年 | 1332篇 |
2016年 | 1545篇 |
2015年 | 2029篇 |
2014年 | 4620篇 |
2013年 | 4054篇 |
2012年 | 5336篇 |
2011年 | 6047篇 |
2010年 | 5158篇 |
2009年 | 4403篇 |
2008年 | 4131篇 |
2007年 | 3477篇 |
2006年 | 3178篇 |
2005年 | 2910篇 |
2004年 | 2630篇 |
2003年 | 2352篇 |
2002年 | 2173篇 |
2001年 | 2167篇 |
2000年 | 1775篇 |
1999年 | 1605篇 |
1998年 | 1347篇 |
1997年 | 1092篇 |
1996年 | 1207篇 |
1995年 | 985篇 |
1994年 | 894篇 |
1993年 | 628篇 |
1992年 | 671篇 |
1991年 | 581篇 |
1990年 | 496篇 |
1989年 | 545篇 |
1988年 | 502篇 |
1987年 | 411篇 |
1986年 | 407篇 |
1985年 | 351篇 |
1984年 | 292篇 |
1983年 | 205篇 |
1982年 | 174篇 |
1981年 | 165篇 |
1980年 | 102篇 |
1979年 | 53篇 |
1978年 | 30篇 |
1977年 | 12篇 |
1976年 | 11篇 |
1975年 | 6篇 |
1974年 | 11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1篇 |
1966年 | 15篇 |
1965年 | 18篇 |
1964年 | 39篇 |
1963年 | 18篇 |
1962年 | 30篇 |
1961年 | 9篇 |
1960年 | 31篇 |
1959年 | 48篇 |
1958年 | 35篇 |
1957年 | 30篇 |
1956年 | 13篇 |
1955年 | 14篇 |
1954年 | 6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对22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进行的胃镜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同时取胃窦粘膜做幽门螺旋菌(HP)培养,其中136例HP阳性(60.18%)。经用200种不同性味、不同作用的单味中药做对HP的抑菌试验,结果发现其中38种中药材对HP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辨证论治和清除HP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熊果酸为山楂所含三萜类物质的主要成分,金丝桃苷是山楂黄酮的重要组分,观察其降血脂作用,确定以这两种物质作为山楂药材质量的控制指标。方法:以75%蛋黄乳和400mg/kg Triton-WR1339ip复制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分别给予金丝桃苷50,15mg/kg,熊果酸80,80mg/kg,酶反应终点法测定小鼠血清TCH、TG、HDL值。结果:两种化合物均显著降低小鼠血清TCH和升高HDL/TCH的比值。结论:金丝桃苷和熊果酸均有明显降低高脂模型小鼠血清TCH的作用,其作用与其升高HDL百分比值和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118,自引:15,他引:103
本文从三方面探讨:(1)人体既是一个红外辐射源,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吸收体;(2)艾灸的近红外辐射为机体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3)艾灸所发出的近红外光量子能为机体所调控。艾灸生物物理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7.
本研究观察了生脉散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SOD、GSH-Px明显低于健康人(P<0.001),MDA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6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生脉散组和对照组,结果发现生脉散组(35例)患者血中SOD、GSH-Px较服药前明显增加(P<0.001);MDA显著降低(P<0.001)。对照组(27例)服药前、后SOD、GSH-Px及MDA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损伤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密切关系。生脉散具有抗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能防治心肌损伤,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66,自引:7,他引:59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针刺风府,人迎,廉泉,百劳治疗,随机设立康复对照组,结果:根据床边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价:针刺组治愈率31.7%,有效率61.6%,总有效率93.3%,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起效快,且疗效与病程长短无关;针刺组假性球麻痹疗效优于球麻组,根据电视荧光吞咽功能评价;针刺组治愈率25.0%,有效率60.0%,总有效率85.0%,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