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5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完全免费 | 156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90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桔梗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之功效,含有大量的三萜皂苷类成分,为其主要的有效成分,迄今为止共发现39种桔梗皂苷及其苷元,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抗肿瘤、抗氧化及免疫增强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作者对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桔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到资源及产地加工、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5个方面,分析了桔梗在产地加工方法以及质量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桔梗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参考资料。为促进对传统中药的综合开发,有必要深入探讨桔梗的产地加工方法,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黄5种不同饮片中游离葸醌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5个主要成分含量;流动相甲醇-0.1%磷酸(85: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5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4%,98.11%,99.30%,98.00%,97.86%.结论:大黄炮制过程中5种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熟片、炭片含量较生品明显增加,而醋片、酒片含量下降,大黄不同饮片的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栀子不同饮片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同时测定2个主要成分(京尼平龙胆二糖苷,京尼平苷)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乙腈-0.3%甲酸水(12∶88),检测波长238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2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8%,99.1%。栀子不同饮片中2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有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栀子不同饮片的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5.
小叶榕水提物和醇提物止咳平喘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小叶榕水提物和醇提物止咳平喘作用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小白鼠制作动物咳嗽模型,采用浓氨水喷雾致咳法,以咳必清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小叶榕水提物、醇提物的止咳作用;以豚鼠制作动物哮喘模型,采用磷酸组胺喷雾致喘法,以氨茶碱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小叶榕水提物、醇提物的平喘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叶榕醇提物0.09g/kg、0.18g/kg、0.36g/kg组均能明显延长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P<0.05或P<0.01);小叶榕水提物0.18g/kg、0.36g/kg组亦能明显延长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P<0.01),与小榕叶水提物同剂量组相比,醇提物高剂量在延长咳嗽潜伏期、中剂量组在减少咳嗽次数方面作用优于水提物(P<0.05或P<0.01)。小叶榕醇提物0.09g/kg、0.18g/kg、0.36g/kg组明显延长豚鼠哮喘的潜伏期(P<0.05),小叶榕水提物0.09g/kg、0.18g/kg、0.36g/kg亦能明显延长豚鼠哮喘的潜伏期(P<0.05),醇提物延长豚鼠哮喘的潜伏期数值要高于水提物,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叶榕水提物、醇提物均有明显的止咳、平喘作用,且醇提物的作用稍强于水提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防风有效部位药理作用。方法:采用醋酸致炎法,抗凝血和血液流变学方法研究相关药理作用。结果:防风有效部位大剂量可使醋酸致炎渗出液减少,降低血浆黏度。防风有效部位中剂量和大剂量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防风有效部位有明显的抗炎、降低血浆黏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叶买麻藤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小叶买麻藤(Gnetum parvifolium)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层析和薄层制备层析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Ⅰ)、lehmbacholD(Ⅱ)、高北美圣草素(homoeriodictyol,Ⅲ)、香草酸(vanillic acid,Ⅳ)、gnetuhaininE(Ⅴ)、射干乙素(shegansuB,Ⅵ)、异丹叶大黄素(isorhapontigenin,Ⅶ)、白藜芦醇(resveratrol,Ⅷ)、买麻藤醇(gnetol,Ⅸ)、异丹叶大黄素-3—O-β-D-葡萄糖苷(isorhaponti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Ⅹ).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买麻藤属中分得,化合物Ⅴ~Ⅵ为首次从小叶买麻藤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ginenoside-Rh2,GS-Rh2)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生长抑制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测定GS-Rh2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HE染色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E,CDK2(cyclin-dependent kinase 2),p21WAF1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基因mRNA表达.结果:GS-Rh2对Eca-109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20μg·mL-1GS-Rh2作用1 d后细胞达到半数抑制,作用3 d的Eca-109细胞较对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形态向正常细胞方向逆转.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随着GS-Rh2药物剂量的增加,G0/G1期细胞数逐渐增加,S和G2/M期细胞数逐渐减少,10μg·mL-1和20μg·mL-1 GS-Rh2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0μg·mL-1SS-Rh2处理细胞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cyclinE和CDK2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而p21WAF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GS-Rh2可以将人食管癌细胞Eca-109阻滞于G0/G1期,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并且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E,CDK2,p21WAF1基因的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栀子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栀子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UV,MS,1D和2D-NMR)鉴定结构。结果:从焦栀子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欧前胡素(imperatorin,1),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2),藏红花酸(crocetin,3),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7,3′,4′,5′-tetramethoxyflavone,4),2-甲基-3,5-二羟基色原酮(2-methyl-3,5-dihydroxychromone,5),苏丹Ⅲ(sudanⅢ,6),京尼平苷(geniposide,7),藏红花素(crocin,8),藏红花酸糖苷-3(crocin-3,9)。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0.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经醇提后的一类总黄酮,其主要包括灯盏乙素和灯盏甲素,灯盏乙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苷(scutellarin,又名灯盏乙素、野黄芩苷)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及脑栓死等所致完全性及不完全性瘫痪。同时对冠心病、高黏滞血症、白斑癌变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现将灯盏乙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药效学研究有大量文献报道了灯盏乙素对心脑血管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由于灯盏花素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灯盏乙素,所以常用主要含灯盏乙素的灯盏花素注射液或片剂进行研究。1.1对脑血管的作用:Hu等[1]用灯盏花素对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