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篇 |
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9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研究枳实薤白桂枝颗粒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流变指标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为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经标准II导联心电图筛选合格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枳实薤白桂枝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各组先连续7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从第5天开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同时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连续3 d,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中MDA、SOD、GSHPx和NO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MDA和GSH-Px水平显著升高,SOD、NO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实薤白桂枝颗粒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大鼠血液粘浓凝聚的状态,起到保护心肌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天草提取物对拟阿尔茨海默氏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方法:先对大鼠海马微量注射Aβ1-40,再用通天草提取物灌胃.利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脑内各种蛋白的表达.结果:通天草提取物能明显改善Aβ1-40所致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显著降低AD模型大鼠Aβ表达、抑制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和S100β蛋白过度表达.结论:通天草提取物可能通过抗氧化系统和NF-κB/I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和S100β 蛋白过度表达,从而改善学习记忆障碍,起到防治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老年性痴呆( Alzhel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β-APP)和β-分泌酶(amyloidβ secretase1,BACE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0右侧海马区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腹腔注射姜黄素给予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与海马组织中Aβ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β-APP和BACE1 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海马中Aβ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低剂量组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对BACE1 mRNA调控作用,阻断β-APP裂解进程,抑制Aβ在脑内生成与沉积,从而减少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无论人或动物当机体进入年老时,免疫功能降低,同时传染病,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的发病率亦随之增高。所以一般认为通过改善动物的免疫状况,可以防止或推迟这些疾病的发作,并能够延长它们的寿命,从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我们实验室应用药物进行动物试验,来观察研究其对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揭示其药效和抗衰老的机理。材料与方法用20月令的小自鼠20只,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半。实验组每天5克五加参冲剂(哈尔滨中药一厂产品)饮服,对照组用常水。10天后各组杀死5只,肠道取材,常规切片染色,光镜观察。余下小白鼠按上述条件继续饲养,观 相似文献
5.
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普遍存在着一种生理现象即昼夜节律。表现在呼吸、循环、体温、血液成分、内分泌活动、醒睡周期以及精神活动等在昼夜24小时中具有一定的起伏节律。昼夜节律在排除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光暗的影响、一切昼夜的暗示和社会接触等)时,起重要作用的还是内源性因素,即松果体(或叫松果腺)的作用。因为此节律与人体的发病和转归、免疫、针灸和用药等方面都十分密切相关,故此首先介绍松果体构造和与针灸有关的功能,最后阐述它与针灸的关系。松果体为一梨状红灰色小体,长约8 mm,位于上丘上方的陷凹内,系由脑上体发育而来。其表面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包 相似文献
6.
<正> 患女,48岁。胸闷,气短五个月,心悸,双下肢浮肿,不能平卧二个月,于1991年2月7日入院。5月前,突发胸闷,气短,晕厥,平卧后缓解,心慌、胸闷逐日加重,二月前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X 线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抗痨治疗二月无效,多次突发晕厥抢救苏醒。查体: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颈静脉怒张,左侧语颤消失,叩诊实音,左侧第二前肋以下呼吸音消失,心尖区可闻舒张期粗糙杂音,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AMD(蝙蝠葛酚性碱)对局灶性脑缺血Wistar大鼠神经系统受损后的保护作用,并研究PAMD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右侧的大脑中动脉(MCAO),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实验动物模型,观察PAMD对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相关蛋白NF-κBp65表达的影响,以此探讨PAMD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结果:PAMD能抑制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质NF-κBp65蛋白表达的情况。结论:PAM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受损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据推断PAMD保护机制可能与PAMD影响抑制炎症反应相关蛋白NF-κBp65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疗法是指经脐中穴(肚脐)给药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艾灸、热敷等).用于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属于中医的外治法之一,也可归类于现代医学的经皮给药系统(TTS)范畴.但是,祖国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脐疗法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医藉中皆有记载.从理论到临床应用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