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9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218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503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9篇
  1篇
中国医学   330篇
肿瘤学   9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黄帝内经》中约出现了493次“死”字,不能一概理解为“生命终止”之义,结合《黄帝内经》文意与后世医家探究,笔者认为约414处“死”字应灵活解释为病情紧急、危重难愈或预后较差。同时还有部分字词,如“亡、尽、终、不治、不可治”等也通此义。通过分析《黄帝内经》相关论述,将“死”症的机理归纳为阴阳离决、邪盛正衰、脏气竭绝、脾胃气绝、神气衰亡、经气败绝6个方面,发现以上病机既可单一致“死”,亦可复合相加致“死”,其中脾胃之气的衰微在多种病机中均有体现,故而认为“脾胃气绝”是“死”症的核心病机,因此在临床对于危重病人的救治中要慎察脾胃之气的盛衰变化,时时固守,谨防败坏。明“死”之机理,方能在辨病治病、判断预后、养生康复等过程中把握关键、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护士安全感、评价恐惧及情绪表达冲突现状,探讨安全感在护士评价恐惧与情绪表达冲突中的中介作用,为护士有效应对情绪表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安全感量表、正面评价恐惧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及情绪表达冲突问卷对16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的安全感总分(53.84±12.44)分;正面评价恐惧总分(31.78±15.27)分、负面评价恐惧总分(24.89±7.48)分;情绪表达冲突总分(96.26±23.20)分。安全感在正面评价恐惧与情绪表达冲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负面评价恐惧与情绪表达冲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护士的安全感、情绪表达冲突处于中等水平,存在着对正面评价及负面评价的恐惧。安全感在护士评价恐惧与情绪表达冲突中起到中介作用。可通过提升安全感及正确对待负面评价,以降低评价恐惧对情绪表达冲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荧光蛋白作为一种新型的标记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的研究中,包括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血管生成、肿瘤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抗肿瘤药物等等.荧光蛋白结合荧光成像技术,使以前在体内不能观察到的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将肿瘤在体内的研究引领到一个新的领域.本文将对该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素问·水热穴论》中"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内涵历代医家的认识多有不同。结合历代医家的认识与临床相关病证的研究,本于《内经》篇目原文,首先论述了"肾为胃之关"的原旨内涵,肾不仅为胃的水液代谢之关,还为胃的水谷精微代谢之关;其次提出了肾与脾胃相关的认识,并从经脉、生理及病理三个方面对肾与脾胃的密切相关性进行了阐述,以求对此理论进行全面理解;并提出在治疗诸如水肿、消渴、泄泻、便秘等二阴失司所致病证及部分中焦脾胃病时,皆可根据临床辨证从肾论治,以期为临床诸多疾病的论治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下肢溃疡因其难愈、易复发,成为临床上难治性疾病之一,历代医家对其治疗不断探索,顾氏外科作为传统的外科流派之一,历经诸如顾筱岩、顾伯华、唐汉钧、阙华发、王小平等医家的钻研探索,创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顾筱岩认为,湿热瘀滞凝聚是臁疮形成的根本,顾氏外科第三代传人顾伯华认为气血耗伤,络脉失畅,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稽留,肌肤失养所致,复因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而成,或因小腿皮肤染毒而诱发。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唐汉钧认为“虚、邪、瘀、腐”的相互作用是导致下肢溃疡易诊难治,难以愈合,容易复发的根本原因。顾氏外科第五代传人王小平认为“瘀”是形成臁疮的根本,“虚”为其难愈合及复发的关键,臁疮病以“虚”为主,不同时期又兼有湿热毒蕴或气血阴阳亏虚; 治疗上主张“通脉道、祛瘀阻、利湿热、补气血”,中药内服结合中药外用,共奏疗效。现从王小平治疗下肢溃疡入手,分析顾氏外科流派的理论渊源与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7.
8.
9.
一、材料和方法1.人血白蛋白(上海生研所,批号:858102)。PHSA 由人白蛋白经戊二醛聚合而成。2.HRP-抗HBs:本室制备。3.e 系统试剂(上海传染病院、武汉中心血站)(批号8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镧离子(La3 )能否进入体外成骨化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对其超微结构与金属成分产生影响。方法:取杂种犬第3代体外成骨化诱导培养的BMSCs,于培养基中分别加5.564×102、5.564、5.564×10-2μg/mlLa3 干预,设无La3 干预对照组。用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波谱(EM-WS)及高分辨透射电镜能谱(HRTEM)观察BMSCs超微结构与金属成分。结果:TEM下观察3种浓度La3 作用后BMSCs溶酶体内有电子致密物质存在,对照组无此现象;3组BMSCs的部分细胞器有轻微变性现象,与对照组相似;EMWS检测到5.564×102μg/ml的La3 作用后BMSCs中有镧元素存在;3种浓度La3 作用后HRTEM检测BMSCs内均未测出镧元素。结论:一定浓度下La3 可能进入BM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