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对积液引流器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佩戴情况以及对引流器的功能要求,为设计制造新型积液引流器提供理论依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自行设计打印问卷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70例进行积液引流器相关知识认识度、引流器佩戴感受、对引流器的功能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70例,回收有效问卷65例,接受调查者均为女性,其中4例(6.2%)患者对引流器非常了解,25例(38.5%)患者更愿意选择经济性,40例(61.5%)患者更愿意选择实用性,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乳腺癌术后引流器的改进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11、3.462,P <0.05)。结论 应加强对积液引流器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教,同时应贴近大众需求,设计更加经济实用的新型积液引流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匹配血小板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过allo-HSCT后发生免疫性PTR患者16例,共输注单采血小板253次。根据血小板输注前交叉配型试验结果进行分组,结果阴性为配合性输注组(37次),阳性为非配合性输注组(216次);其中13例HLA-I类抗体阳性患者,根据输注前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分为HLA-I类抗体阳性配合性输注组(28次),HLA-I类抗体阳性非配合性输注组(158次)。以血小板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校正后增高指数(CCI)为衡量指标,分析不同输注策略对allo-HSCT后PTR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结果 16例PTR患者,其中HLA-I类抗体阳性13例,HPA抗体阳性3例。配合性输注组血小板输注24 h-CCI和有效率分别为7.188(1.035,11.9)和62.16%,高于非配合性输注组0(0,3.546)和2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LA-I类抗体阳性的PTR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HLAⅠ类抗体微珠反应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68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小板输注前HLAⅠ类抗体MFI情况。依据血小板输注后24 h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定血小板输注疗效,并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根据AUC计算约登指数和其最大值,采用ROC曲线分析HLAⅠ类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预测作用。结果 68例患者HLA抗体检测后输注血小板128次,其中有效输注98次,输注有效率76.56%,血小板无效输注30次,PTR发生率23.44%。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性别构成、HLAⅠ类抗体阳性占比、HLAⅡ类抗体阳性占比输注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LAⅠ类抗体阳性为PTR危险因素(OR=9.64,95%CI:2.73~34.08,P<0.001);Pear...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医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满足中医药院校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在辽宁中医药大学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在创新思维培养上存在一些强调理论教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等问题,并结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特点,以重大科研平台为依托,从实验培养的视角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3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医院口服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医院处方分析》课题数据库,调查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地区医院口服抗组胺药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销售总金额、排序比(B/A)、药物利用指数(DUI)以及各代口服抗组胺药处方数和取药数量占比,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医院口服抗组胺药使用频率和销售总额排序居首位的分别为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抗组胺药的DUI均≤1;应用最多的抗组胺药为第2代抗组胺药。结论: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医院使用口服抗组胺药较合理,第2代抗组胺药成为临床上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致病药物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本院2013-01~12住院患者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对患者的基础疾病、用药史、肝损害分型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筛选到符合DILI诊断标准的患者164例,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前五类药物分别是化疗药(51.98%)、中药(8.42%)、抗结核药(8.42%)、抗菌药(7.43%)和心血管系统用药(5.45%);肝损害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占71.34%,其次为胆汁淤积型(15.24%)和混合型(13.41%);经过保肝治疗,19.51%的患者治愈,64.63%的患者好转,9.15%的患者无效,1.22%的患者死亡。结论 本院导致肝损害的药物以化疗药为主,多数为肝细胞型,经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种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对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0年4月收治的152例老年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动静脉内瘘,根据建立部位的不同分为鼻烟窝内瘘组37例、腕部内瘘组42例、上肢前臂内瘘组36例和上臂肱动脉内瘘组37例,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的内瘘血流量、通畅率及并发症等。 结果:上臂肱动脉内瘘组的内瘘血流量最高,达(334.56±71.52)mL/min,明显高于鼻烟窝内瘘组、腕部内瘘组和上肢前臂内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流通畅方面,4组1个月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上臂肱动脉内瘘组1、2、3年的通畅率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均P<0.05);上臂肱动脉内瘘组 3年内血栓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假性动脉瘤发生率较其余3组呈明显上升趋势(均P<0.05)。 结论:若患者血管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立鼻烟窝内瘘是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的患者首选部位,血管条件普遍较差选用上臂肱动脉内瘘时,需密切留意后期通畅率和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瑞立达0.2g,弥可保500μg,各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部分病人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立达与弥可保配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基于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对照组给予基于埃索美拉唑的三联疗法。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为90.0%(36/40),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60.0%(24/40),治疗组的H.pylori根除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提高H.pyl谢根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缺血对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4 h后,模型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原儿茶醛(20 mg/kg),在不同时间点眼眶采血。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原儿茶醛及其代谢物原儿茶酸和香草酸的浓度,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代谢角度考察急性心肌缺血对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迅速代谢为原儿茶酸,后者甲基化代谢生成香草酸。与正常状态相比,急性缺血状态下原儿茶酸的AUC0-∞显著增大(22.31±4.96 μg·h/mL vs 14.01±3.11 μg·h/mL,P<0.01);香草酸的AUCAUC0-∞也显著增大(38.76±5.75 μg·h/mL vs 19.64±4.36 μg·h/mL,P<0.01);两者的MRT均显著增加,分别为:0.43±0.08 h vs 0.27±0.04 h (P<0.01);0.61±0.11 h vs 0.38±0.05 h (P<0.01)。原儿茶酸甲基化代谢比率M/P明显提高(1.77±0.22 vs 1.43±0.31,P<0.05)。提示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原儿茶醛的主要代谢物原儿茶酸和香草酸在血浆中的暴露显著增强,原儿茶酸甲基化生成香草酸的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