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商陆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商陆水煎液对试验小鼠及胚胎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法、小鼠胚胎细胞转移微核实验法。结果:商陆10g/kg或给孕鼠5g/kg可分别诱发小鼠骨髓和胚胎肝内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阳性。结论:商陆在一定剂量时对小鼠具有潜在致突变性,且小鼠胚胎肝嗜多染红细胞明显比骨髓的细胞对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3.
龚来觐  李小丽  郑吉 《光明中医》2013,(11):2270-2271
目的 研究心脉宁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滴丸的外观质量为评定标准对基质与冷凝剂的选择、滴距、冷却剂温度采用平行实验法,提取物与基质的用量配比、滴速、滴制温度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最佳滴制条件.结果 滴丸的基质为PEG4000,制备工艺为清膏:基质为1:2.5,滴速为45d/min,药液温度为70℃.结论 本实验筛选出的心脉宁滴制工艺是可行的,符合滴丸剂的质量规定.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这种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源于人们对抗体一抗原专一性的认识,利用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聚合物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e imprinting polymer,MIP)来分离、筛选、纯化化合物的一种仿生技术。因为制备的材料有着极高的选择性及卓越的分子识别性能,很快在固相萃取、人工酶学、手性拆分、生物传感器、不对称催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现主要对MIT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大孔吸附树脂对中药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吸附的因素以及影响规律,为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精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回顾了近几年大孔吸附树脂在生物碱类化合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介绍了分离原理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大孔吸附树脂已广泛应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中,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及其复方中有效成分的多样性,经过树脂纯化后的复方中有效成分保留率相差很大,因而,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时应特别地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课题以中药党参中微量元素为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对党参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说明了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浓硝酸-高氯酸溶解消化方法进行样品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党参中Zn、Fe、Ca、Mg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党参中Zn、Fe、Ca、Mg的含量分别为21.47μg/g、80.46μg/g、349.59μg/g、3118.17μg/g,各元素的加样回收率在98.51%~102.01%之间,精密度在0.3%~2.1%之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优选丹红双参汤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制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肌缺血程度百分率(∑-ST)、心肌缺血范围百分率(N-ST)、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变化百分率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试验法对丹红双参汤的配伍比例进行优选。结果:丹红双参汤的最佳配伍比例为红参∶丹参∶肉桂=2∶3∶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丹红双参汤1~9组∑-ST、N-ST降低(P 0.05,P 0.01);除丹红双参汤3、7组外,其他丹红双参汤组及阳性药组血清中LDH含量降低(P 0.05,P 0.01)。与阳性药组比较,丹红双参汤1组∑-ST升高(P 0.05),丹红双参汤2~9组∑-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丹红双参汤1~9组N-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丹红双参汤3、7组血清LDH含量升高(P 0.05)。结论:配比优化后的丹红双参汤能显著降低∑-ST、N-ST及血清中LDH含量。用正交试验法结合药效学指标优选出的最佳配比丹红双参汤,药效学验证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木糖醇和淀粉组成的新基质制备丹红双参滴丸并优选成型工艺,确立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木糖醇和淀粉为载体材料,熔融法制备丹红双参滴丸。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新基质材料、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凝剂、滴距对滴丸成型的影响;以圆整度、丸重差异、溶散时限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药物与基质配比、滴速、滴制温度、冷凝温度等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木糖醇与淀粉按5∶1组成新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滴制温度为85℃,滴距为7 cm,滴速为50滴/min,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冷凝温度为0℃。结论:工艺优化后制备的新基质丹红双参滴丸成型性好,重现性好。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迟栋  彭晓霞  龚来觐 《光明中医》2009,24(3):571-573
分子印迹膜是将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由于其高选择性,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到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本文就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原理、制备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有效成分的富集、对手性异构体及结构类似物的分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彭晓霞  迟栋  龚来觐 《中国药事》2009,23(10):1011-1014
目的介绍分子印迹复合膜在中草药及天然药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方法就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原理、制备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有效成分的富集、对手性异构体及结构类似物的分离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分子印迹膜是将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