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洪庆雄  龙文飞  林明  钟德勇  钟敏 《新中医》2014,46(7):173-175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皮肤强啡肽和Κ受体(KO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限期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40例随机分为T组(丙泊酚、七氟烷联合TEAS)和C组(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各20例,2组均以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诱导,待患者达一定麻醉深度后置入喉罩,静吸复合维持麻醉。T组于麻醉诱导前在双侧太冲、三阴交和手术对侧内关、合谷粘贴刺激仪电极片,连接LH402型电刺激仪,用疏密波以2/100Hz行TEAS。观察2组手术麻醉中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和脑电双频指数(BIS)。于手术开始与术毕时采集切口边缘皮肤组织0.5 cm×2 cm,用免疫组化检测强啡肽和KOR的表达。结果:皮肤强啡肽和KOR主要表达于皮肤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胞浆内,手术结束时强啡肽和KOR的表达较手术开始时均增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组术中的MAC值在T2~T5四个时间点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手术刺激使切口部位皮肤强啡肽和KOR表达增高。TEAS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未对强啡肽和KOR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各指标的影响,探讨TEAS在ERA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肠癌切除术的10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TAP组35例、TEAS+TAP组32例。TEAS+TAP组在麻醉诱导开始前30min刺激双侧足三里穴,持续至手术结束;TAP组及TEAS+TAP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手术开始前于双侧腹部行TAP阻滞;3组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均按照加速康复指南进行。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手术开始后1h的血糖值、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随访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12、24、48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记录3组患者术后康复的相关指标。结果:TAP组及TEAS+TAP组术中血糖值、瑞芬太尼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TAP组患者术后4、12、24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TEAS+TAP组患者4个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48h的评分低于TAP组(P0.05)。TAP组及TEAS+TAP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TEAS+TAP组短于TAP组(P0.05)。TAP组及TEAS+TAP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S复合TAP镇痛有助于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TEAS复合TAP镇痛优于单纯TAP镇痛,可能有助于延长单纯TAP的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相关受体甘氨酸转运体1(GlyT1)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的表达情况.方法 新生SD大鼠(0~3 d) 10只,雌雄不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实验组(n=5).取实验组大鼠离体延髓-脊髓标本制作mNRF“岛”,对照组大鼠取三叉神经核周围脑组织,荧光定量RT-PCR测定GlyT1、GDNF在mNRF“岛”和三叉神经核周围脑组织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mNRF“岛”区GlyT1、GDNF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三叉神经核周围脑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2,P=0.000; t=3.532,P=0.003).结论 GlyT1、GDNF在mNRF存在高表达,但这两种物质在节律性呼吸发生及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及与神经元间的具体联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或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水平下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七氟醚复合麻醉组(S组)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组(P组),每组20例。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诱导,七氟醚或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PET CO250 mmHg 15 min(T1)、PET CO235 mmHg 15 min(T2)、PET CO225 mmHg 15 min(T3)及手术结束(T4)时点记录脑血流量(CBF)、颅内压(ICP)和阻力指数(RI)和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结果】无论是S组还是 P组,高碳酸血症(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正常值30~45mmHg< PaCO2<80~100mmHg)T1时,对比T0,Vm、Vs和Vd都是增加的(P<0.01),而低碳酸血症(PaCO2低于正常值35~45mmHg的)T3时又显著降低(P<0.01),此降低则以P组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从高碳酸血症恢复到PET CO235 mmHg的正常碳酸水平时,S组的Vm和Vd恢复到T0水平,但P组却已显著下降到低于T0值水平,并显著低于S组( P<0.01)。在T4时点,P组的Vm、Vs及Vd仍显著低于T0值(P<0.05),而S组则恢复到 T0水平(P>0.05)。【结论】无论丙泊酚还是七氟醚都无法削弱高碳酸血症导致的脑血管张力降低和脑血流增加,也不能避免低碳酸症导致的脑血管张力增加和脑血流减少。但七氟醚麻醉时对低碳酸血症所致的脑血管张力增加和脑血流减少要比丙泊酚麻醉时弱得多。  相似文献   
5.
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胸廓畸形及肺动脉高压是复杂的临床病例, 尤其是久居高原患者在低海拔地区进行手术又有其特殊性。本文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例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胸廓畸形及肺动脉高压的麻醉管理要点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