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大肠癌恶性肿瘤待确诊患者110例,依次进行4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所得4组检查结果设为A、B、C、D组。A组采用强化CT联合血清AFP、CA19-9水平诊断大肠恶性肿瘤,B组采用强化CT联合血清AFP水平诊断,C组采用强化CT联合CA19-9水平诊断,D组仅采用强化CT诊断。所有患者最终均经大肠镜下病理组织活检后确诊,根据病理确诊结果计算各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其诊断差异。结果 A组检验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C组次之,D组最小。A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CT联合血清AFP、CA19-9水平对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最为准确,各项检查方法针对大肠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度,差异不显著,故单纯强化CT检查阴性结果可用于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强化CT在诊断和鉴别大肠恶性肿瘤的准确性差异。方法将110例共计122个大肠恶性肿瘤确诊患者分别采用CT与强化CT对所有大肠恶性肿瘤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肿瘤检出率及对瘤体部位、瘤体形态、生长方式的检查符合率等。结果强化CT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CT组肿瘤检出率和瘤体部位、瘤体形态及生长方式符合率均高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CT较CT在大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敏感度与特异度及瘤体生长情况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临床应注重强化CT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型超声、普通CT及强化CT鉴别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准确度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2月该院大肠癌恶性肿瘤待查患者110例,均行三项影像学检查即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强化CT检查。所有患者最终经大肠镜下病理组织提取及活检后确诊,根据最终确诊结果例数计算3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及强化CT检查灵敏度依次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检查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及强化CT检查在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差异性,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强化CT可用于大肠恶性肿瘤确诊诊断, B型超声的特异度与CT检查相近,可作为筛查试验,用于大肠恶性肿瘤的除外诊断。  相似文献   
4.
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应用于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的研究,近年人们对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功能性亚群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从而促进了对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肿瘤细胞来源,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是近年来才发现的疾病,最初和何杰金氏病相混淆,自1974年才分出成为独立的疾病,国外至1977年见诸文献的有85例。国内有16例报告。作者等近二年遇见3例,诊断过程颇为曲折,报告如下,以提起同道们注意。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发现的15例HbE,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血红蛋白分析,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HbE复合β地中海贫血,第二类是HbE。前者又依HbE含量高于或低于45%,分为一、二型。一型中部分病例为HbE复合β°地中海贫血,二型属HbE复合β~+地中海贫血。在HbE复合β°地中海贫血骨髓中见到电子密度高的包涵体,而成熟红细胞中则无,这是原位溶血的依据。家系调查证实,此病属共显性遗传。该地此病的遗传基因,可能是300年前广东客家人移川时带入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形成贴壁细胞,这些细胞从形态来分有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和网状细胞。这些细胞能支持骨髓细胞在培养基中较长期生长。Friedenstein 将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8.
胚胎期受辐射对子鼠造血基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胚胎期 2 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对子鼠造血基质细胞的远期影响。方法 建立胚胎期受辐射小鼠模型 ;以细胞计数检测股骨骨髓有核细胞 (BMNCs)数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基质细胞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干细胞因子 (SCF)的表达 ;用体外小鼠骨髓细胞培养法以粒单细胞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为指标观察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的支持功能。结果 胚胎期受辐射小鼠BMNCs数明显低于正常小鼠 (P <0 0 1) ,其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因子GM CSF和SCF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小鼠 (P <0 0 5 ) ,同时 ,胚胎期受辐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的支持能力也高于正常小鼠 (P <0 0 5 )。结论  2 0Gy137Csγ射线对发育中的小鼠胚胎的造血基质细胞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一株新的近交系AT_2小鼠自发性恶性淋巴瘤(B-淋巴细胞型)模型建立的经过及其一些生物学特性。历时4年多已传44代,肿瘤生长特性稳定,移植率为100%。未见自发消退,宿主平均存活时间为31.2±5.5天,中数存活时间31.3天。经多种途径(如不同部位皮下,肌肉内)及不同细胞浓度(如1×10~2、1×10~4等)移植均可成活,并有广泛淋巴结转移。组织学观察证明为典型的淋巴瘤,已传代的肿瘤组织学结构和电镜观察与原发瘤基本相同。染色体检查为鼠类肿瘤染色体,众数以三倍体和四倍体、超四倍体为主。经抗癌药物敏惑实验,表明对CTX、5FU药物最敏感。本模型可为研究人类恶性淋巴瘤提供有用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7例患的骨髓中发现了巨大瘤细胞及其变种,按不同的形态人为地将其分为5种,以瑞氏染色、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查、电镜观察及病理学观察均说明这些细胞类似淋巴样-单核细胞样-巨噬细胞样细胞,在骨髓增生亢进和明显病态造血现象。2例按病理观察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所有病例无淋巴结、肝-脾肿大或任何局部瘤块。关于预后,2例患分别于病程8个月和17个月死亡,1例在病程10个月时病情危重,其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