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eosinophilic pustular folliculitis,EPF)又称为Ofuji病(Ofuji's disease,OD),1970年由日本学者Ofuji首次命名报告[1],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毛囊性疾病.EPF临床较罕见,我中心门诊自2007年10月-2011年6月诊治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EPF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其中男6例,女2例,男女比例为3:1,平均年龄33岁(23~61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3.33年.8例患者中除2例为香港居民,其余均为本省居民,家族成员中均无类似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PTEN、Akt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定位及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及30例健康对照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Akt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PTEN、Akt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EN、Akt蛋白均主要表达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中,其中PTE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淡黄色颗粒,在健康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深黄色颗粒;Akt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棕黄色颗粒,在健康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浅黄色颗粒。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皮肤比较,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TEN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0.78±0.21)vs(1.46±0.34),t=9.39,P0.05],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1.83±0.28)vs(0.92±0.16),t=15.56,P0.05]。结论:PTEN的低表达、Akt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Lux G柔脉冲强光对敏感性皮肤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ux G柔脉冲强光对50例敏感性皮肤患者进行治疗,每4周1次,治疗3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治疗疗效,VISIA检测患者皮肤斑点、皱纹、纹理等,并检测患者每次治疗后1月经皮水分丢失(TEWL)数值及角度层含水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0%。VISIA皮肤检测示:Lux G治疗3次术后较治疗前斑点、皱纹、纹理及红色区特征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毛孔、紫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WL值在Lux G术后第1月迅速下降,治疗3次后接近正常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质层含水量在Lux G术后第1月明显升高,治疗3次后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x G柔脉冲强光对敏感性皮肤疗效确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损伤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长脉宽Nd∶YAG 1064 nm 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3例甲真菌病患者行长脉宽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1疗程组,每周治疗1次,共4次;B组为2疗程组,共治疗8次,分别于治疗后12周、24周进行随访,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真菌学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43例患者共治疗病甲138个,其中A组患者24例,病甲70个;B组患者19例,病甲68个。在12周及24周,两组患者的真菌学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16、0.46,P值均>0.05);12周,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8.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5);24周,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2.9%、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治疗过程中除疼痛外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长脉宽Nd∶YAG激光是治疗轻中度甲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当延长疗程可提高近期(12周)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左腰部淡紫红色结节伴触痛6个月。6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腰部出现一绿豆大淡红色皮下结节,微隆起皮肤表面,无痛痒,未介意。后结节渐增大至豌豆大,颜色渐变为淡紫红色,触痛明显,无放射痛。为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发病前否认外伤史,否认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44岁,非洲裔,右拇趾侧缘指状增生物10余年。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拇趾侧缘出现一绿豆大小角化性丘疹,无明显不适,渐增大,呈指状生长至小指头大小,未行治疗。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外伤史及系统性疾病。家族无类似病史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7.
先证者女,8岁.因双足底角化性斑块伴指趾甲增厚变黄8年就诊.患者出生后2个月发现全部指(趾)甲增厚变黄,随年龄增长,甲肥厚加重,颜色变为黄褐色.近4年来双侧足跟部、足前弓部出现水疱,摩擦后加重,水疱愈后形成片状角化性斑块,常因皲裂而出现疼痛感.2年前发现面部出现粟粒大小白色丘疹,双侧腋下散在小囊肿,无痛痒等不适.平素掌跖多汗.既往史无异常,父母非近亲结婚. 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足全部指(趾)甲均增厚、混浊,呈黄褐色,部分甲远端翘起,甲下有硬性角质样物质充填;双侧足前弓、侧缘、跟部角化性斑块,质地硬,色黄,部分表面皲裂(图1);前额见绿豆至黄豆大小淡黄色结节;双侧腋下见黄豆至鸽蛋大小囊肿;口腔粘膜及舌黏膜未见白斑、溃疡.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2岁,全身躯干、四肢伸侧、外阴多发性黄色丘疹3个月。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凶于背部、外阴出现淡黄色米粒大小丘疹,逐渐增多,播散及全身,无明显痛痒等不适。近1个月来皮损增多明皿,偶有轻度瘙痒,右小腿胫后皮肤因外敷膏药后,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5岁,双小腿胫前硬肿斑块8年,无自觉症状.8年前,无诱因双下肢胫前皮肤肿胀,出现肿块、结节,无自觉症状.11年前出现心慌、无力,双侧甲状腺弥漫肿大,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用他巴唑及131I等治疗后,甲亢症状好转,且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但双胫前出现皮损且逐渐增大、加重.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以及血丝虫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10.
报告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1例。患儿女,10岁,右下腹、外阴萎缩5年,无明显自觉症状。皮肤科情况:右下腹、右侧会阴、阴唇部可见境界清楚的萎缩性斑片,萎缩凹陷区皮下血管清晰可见。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胶原纤维减少,真皮血管扩张充血,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层、脂肪细胞呈团块状,少许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