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3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莹莹  刘宇灵  林龙飞  石国琳  李慧  黄璐琦 《中草药》2021,52(24):7709-771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长期性、顽固性、致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但长期使用易产生恶心、胃肠道不适、肝损伤等不良反应。青藤碱是源于青风藤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镇痛、抗炎、抗菌、降血压等药理作用,临床可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目前,青藤碱尚存在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给药剂量大等不足之处,青藤碱新剂型的开发有望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基于近年来青藤碱的研究进展,对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性质、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和新剂型研究进行了综述,为青藤碱新剂型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特别是中药材植物新品种保护相对较弱,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测试指南的研制相对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颁布的191个种(属)植物保护名录中直接涉及中药材的仅有20个种(属)。目前,中药材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量为125件,授权16件。通过概述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进展、统计中药材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情况,论述我国中药材新品种保护及DUS测试指南研制现状;结合农业和林业作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分析我国中药材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数量稀少、中药材植物DUS测试指南研制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原因。建议我国中药材育种专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而对我国中药材植物DUS测试指南研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瓜拉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为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及相关文献对瓜拉纳中所含的粗蛋白、粗脂肪、粗多糖、粗纤维等大分子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对瓜拉纳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定性分析,采用ACQUITY UPLC-HSS-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2%~10%B;5~6 min,10%~20%B;6~9 min,20%~30%B;9~9.5 min,30%~35%B;9.5~10.5 min,35%~45%B;10.5~13 min,45%~55%B;13~15 min,55%~80%B;15~19 min,80%~98%B;19~20 min,98%B;20~20.3 min,98%~2%B;20.3~23 min,2%B),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扫描范围m/z 50~1 500,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碎片信息,结合数据库匹配和对照品比对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瓜拉纳中粗蛋白、粗脂肪、粗多糖及粗纤维质量分数分别为(0.63±0.03)%,(2.73±0.09)%,(3.23±0.12)%,(8.89±0.59)%。通过UPLC-Q-TOF-MS分析从瓜拉纳中共鉴定出42个成分,包括3个甲基黄嘌呤类成分,2个核苷类成分,1个氨基酸类成分,3个有机酸,33个黄酮类成分,其中3个化合物(L-色氨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大豆苷元)是从瓜拉纳中首次发现。结论 瓜拉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作为功能食品来开发具有良好潜力。UPLC-Q-TOF-MS技术为鉴别瓜拉纳药材中化学成分提供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甲基黄嘌呤类、原花青素类成分,可为瓜拉纳药材的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古籍及现代文献,对淡豆豉的历史演变、古今发酵工艺对比和关键环节控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并总结了淡豆豉的品质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淡豆豉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经分析后发现,在淡豆豉的发酵过程中,发酵菌种、杂菌、温度和湿度等均为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后酵”过程的条件控制更是被历代本草重点关注。此外,古代认可的“香美之豉”是以霉菌为优势菌发酵而成,发酵霉菌的选育和使用应是解决淡豆豉品质问题的要点。因此,基于历代本草所载 “香”和“美”的评价指标深入研究和优化菌种、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对提高淡豆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白木香果皮6个不同熟化时期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白木香非药用部位中沉香类成分,挖掘白木香果皮潜在价值,为实现白木香非药用部位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实验采用超声提取技术提取白木香果皮中挥发性成分,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熟化程度果皮的挥发性成分。结果:共检测到207种化合物,包括萜类、甾类、脂肪酸、生物碱、烷烃及烯烃等;其中,检测到的倍半萜类成分包括桉叶烷型、愈创木烯型和螺旋烷型倍半萜,均为沉香的特征性成分;进一步分析表明白木香果皮熟化的第Ⅲ期倍半萜类成分及单萜相对质量分数最高分别达1.17%、0.66%,而生育酚则在Ⅲ期后下降到检测限下。结论:本研究将为全面合理开发白木香非药用部位及白木香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江维克  周涛  黄璐琦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1):1763-1768
中药功效的预测是新分类群资源转化为中药资源的关键步骤,其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建立,既是中医药原创优势的体现,也是中药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增强对中医药事业支撑力度的基础。通过对象思维在中药药性形成上的作用分析,结合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用历史等方面的论述和讨论,构建中药功效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以实例说明认知药性、功效的形成规律,为新分类群资源转变为新的中药资源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广金钱草种子为材料,研究4℃贮藏条件下不同贮藏时间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抗氧化物酶活性及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的变化,以揭示种子劣变机制。结果表明:①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广金钱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逐渐降低,种子颜色逐渐加深。②在种子发生劣变的过程中,SOD,POD活性变化趋势类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SOD活性在贮藏1095~1185 d降低幅度最大,POD活性在贮藏365~395 d显著降低。③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而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④对各项特征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广金钱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与SOD,POD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在广金钱草种子贮藏过程中,种子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浸出液电导率上升、可溶性糖和淀粉外渗及可溶性蛋白的降解等均是导致种子发生劣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冷背药材是中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材市场中最复杂的一部分.通过全国多个重点中药市场多年的调查走访,该文厘清了冷背药材的含义,解析了它历史沿革和源流,分析了它的特点,并对冷背药材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药市场生产环节多、产业链条长,导致中药市场微观结构研究困难。该文在界定概念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将中药市场拆分为中药资源市场和中药药品市场2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药市场供给方的供给能力,进入规则,激励机制等;分析了中药市场需求方的需求概况,从人口、收入、保险进行了购买力评估;分析了中药市场2个阶段的价格形成机制;分析了中药药品市场竞争,中药市场属于低集中度、寡占型市场,各科室用药集中度不同,平均CR8为57.35%。通过该研究对促进中药市场相关研究的深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贝壳杉烯酸氧化酶(kaurenoic acid oxidase)是二萜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关键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物学过程。该文根据雷公藤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贝壳杉烯酸氧化酶全长c 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实时定量PCR(qRT-PCR)研究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克隆得到Tw KAO长度为1 874 bp,编码487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56.02 k Da,理论等电点8.89;经茉莉酸甲酯(Me JA)诱导后,Tw KAO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 h达到峰值;经植株组织表达分析证实,Tw KAO基因在雷公藤的叶中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该研究首次克隆得到雷公藤KAO基因,并分析其mRNA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雷公藤生长发育以及萜类活性成分次生代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