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6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单支架横跨支架术式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中,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动态观察最终对吻技术对分叉区域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36例左主干分叉病变且行单支架横跨术式,所有患者在术前分别从前降支(run1)、回旋支(run2)回拉IVUS,支架释放后从前降支回拉IVUS(run3),最终对吻后分别从前降支(run4)、回旋支(run5)回拉IVUS;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造影资料和IVUS数据。结果:患者年龄(63.8±12.1)岁,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占22.2%。相较于术前IVUS(run2),最终对吻术后的IVUS(run5)发现回旋支开口处管腔面积[(7.30±3.08)mm2 vs(. 6.37±2.66)mm2,P<0.05]和血管面积[(13.10±3.27)mm2 vs.(12.47±2.93)mm2,P =0.012)]均明显减小,而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0±2.02)mm2 vs.( 6.10±2.09)mm2,P =0.128];回旋支开口处管腔面积变化与血管面积变化相关(r =0.787,P <0.001),而与斑块面积变化不相关(r =0.187,P =0.276)。相较于支架释放后IVUS(run3),最终对吻术后的IVUS(run4)发现多边形区域面积[(9.80±2.09)mm2 vs.( 11.48±2.65)mm2,P<0.05]、左主干远端面积[(9.91±1.73)mm2 vs.(11.85±2.38)mm2,P<0.05]和左主干最小支架内面积[(9.61±1.53)mm2 vs(. 11.34±2.33)mm2,P<0.05]均明显增加,支架贴壁不良现象减少(83.3% vs. 61.1%,P =0.035),但是伴随支架不对称指数增加,多边形区域[(1.23±0.14 vs. 1.33±0.12,P <0.05);左主干远端(1.18±0.09 vs. 1.25±0.10,P <0.05);左主干最小管腔面积处(1.17±0.09 vs. 1.24±0.10,P <0.05)。结论:在左主干分叉病变行单支架横跨支架术中,最终对吻后回旋支开口面积明显减小,与嵴移位相关;最终对吻增加左主干及多边形区域支架内面积,减少支架贴壁不良现象,但是会增加支架不对称指数。  相似文献   
2.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畸形5例报告温州医学院附一院心内科卢中秋,徐湘挺,黄伟剑本组5例经2DE-CDFI诊断的冠状动脉畸形,其中2例手术证实,本文旨在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4例为冠状动脉瘘,病变的冠状动脉扩张(0.7-1.8cm),CDF...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降低和射血分数保留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5例,按照射血分数降低及射血分数保留将患者分成两组,即AHFrEF组(55例)及AHFpEF组(5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后随访24个月之间的临床资料,以该患者死亡或再次住院为截至时间。结果:AHFrEF组患者及AHFpEF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COPD患病率、ACS患病率以及BNP水平等指标比较组间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AHFrEF组及AHFpEF组再次住院原因是脑卒中、ACS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几率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高血压、BNP均是造成ANF的危险因素;AHFrEF组患者中由于心力衰竭引发的再次住院率以及总再次住院率均高于AHFpEF组患者(P0.05);AHFrEF组患者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8.18%(54/55)、94.55%(52/55),AHFpEF组患者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8.00%(49/50)、94.00%(47/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及过高的BNP可能与AHF患者再次住院有关,因此应加强对AHF患者随访工作,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提高对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在女性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因胸痛拟诊冠心病(CAD)入院的243例女性患者。记录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冠脉造影,记录入院时收缩压、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分析颈动脉硬化积分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对于女性胸痛患者来说,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年龄、高血压病史或收缩压升高、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冠脉病变相关。颈动脉硬化积分、心血管危险因子数目均与冠脉病变相关且对冠脉病变有着相似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硬化积分的评定增加了心血管危险因子对患者冠脉是否有病变的预测价值。结论颈动脉硬化积分和心血管危险因子均与冠脉病变相关,同样可以用来评价女性胸痛患者冠脉是否有病变,综合心血管危险因子和颈动脉硬化积分,能提高心血管危险因子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um ablation,PTSMA)是近几年来通过化学消融减轻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 eardiomyopathy,HOCM)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达到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从而改善病人症状的介入方法.我科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12例HOCM病人实施了PTSMA治疗,现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红蛋白水平对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结果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6年12月因胸痛或胸闷怀疑冠心病行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和冠状动脉造影者300例,造影结果显示主要血管狭窄≥70%的137例(阳性组),<70%163例(阴性组),分析比较临床资料及对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结果预测值的影响。结果阳性组的血红蛋白、尿酸、肌酐、甘油三酯、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和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红细胞分布密度(RDW)、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红蛋白是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预测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血红蛋白曲线下面积0.702(P<0.01),血红蛋白≥137g/L,其敏感度为60.58%,特异度为74.85%。结论血红蛋白水平会影响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结果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EPCs,培养6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姜黄素(0、5、10、15μmol/L)培养一定时间(6、12、24和48h)。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分别观察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Griess法检测NO分泌量,并RT-PCR半定量测定eNOS基因表达。结果姜黄素增加外周血EPCs的数量,改善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并上调eNOS基因表达,促进EPCs来源的NO的释放(P〈0.01)。结论姜黄素增加体外EPCs数量及改善其功能,上调eNOS基因表达并增加EPCs来源的NO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EPCs,培养6 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姜黄素(0、5、10、15μmol/L)培养一定时间(6、12、24和48 h)。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分别观察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Griess法检测NO分泌量,并RT-PCR半定量测定eNOS基因表达。结果姜黄素增加外周血EPCs的数量,改善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并上调eNOS基因表达,促进EPCs来源的NO的释放(P<0.01)。结论姜黄素增加体外EPCs数量及改善其功能,上调eNOS基因表达并增加EPCs来源的NO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l)、延迟PCl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l组、延迟PCl组和药物治疗组3组各40例,均有单发室性期前收缩,观察发病后1~3周各种疗法对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直接PCl组TO(-2.32%±3.17%)低于延迟PCl组(-1.47%±1.29%)和药物组(0.17%±2.68%),直接PCl组TS(10.36±7.16ms/R-R)高于后两组(8.87±3.54ms/R-R和4.87±2.91 ms/R-R),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延迟PCl组上述指标与药物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直接PCl组SDNN(120.26±30.21 ms)和LVEF(63.21%±10.62%)也均高于延迟PCl组(90.26±35.68ms、58.42%±14.13%)和药物治疗组(80.38±25.37ms、52.62%±12.45%).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直接或延迟PCl窦性心率震荡各参数改善均优于药物治疗,直接PCl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基于体重的肝素负荷剂量下体重指数(BMI)对全血活化凝血时间 (ACT)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选男性冠心病患者 78例,年龄 45~77(63.86±6.89)岁,以 BMI 为依据将患者分为 4 组:A 组 20 例(15.57≤BMI<23.03),B 组 20 例(23.03≤BMI<25.35),C 组 18 例(25.35≤BMI<27.68),D 组 20 例(BMI≥ 27.68).所有患者给予100U / kg 负荷全量肝素,并于术前、肝素负荷剂量后 5min、10min、30min、60min抽血,采用 Hemotec 法检测ACT值,以术前 ACT(ACT0)为基线,其余 ACT值与其差值分别标记为ΔACTs,MATLAB 软件计算ΔACT- 时间曲线 下面积.结果 负荷肝素后 ACT 达峰时间各不相同:33.33%位于 ACT5 时间点,51.33%位于 ACT10 时间点,15.34%位于 ACT30 时间点,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CT-时间曲线下面积随着BMI增大而增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相对于低BMI 患者,基于实际体重给予负荷量肝素对于大BMI患者是过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