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对1型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 Bcl-2)及B淋巴细胞瘤相关X蛋白(Bcl-associated X protein, Bax)表达的影响及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制作具有稳定性状的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并将其应用于1型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模型;将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组,A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B组:壳聚糖治疗组;C组: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治疗组;D组:对照组。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及VEGF、HIF-1α、Bcl-2及Bax等因子的表达。结果:制作出具有稳定性状的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其封包率为28.29%,24 h后降解率为25.5%,无突释效应。通过创面用药干预,C组在第21天创面愈合率最高,而D组最低,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VEGF及Bcl-2的灰度值在第3~15天增长达到最高峰后开始回落,C组从第11天开始,D组从第7天开始,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21天C组的VEGF和Bcl-2表达最高,两者在D组表达最低。HIF-1α和Bax灰度值均从第3天的最高峰开始回落,C组降速最快,D组降速最慢,第21天C组的HIF-1α和Bax灰度值最低,两者在D组最高,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研究能制作出性状稳定的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制剂,其缓释给药途径能对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的修复起到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源于发育不良痣综合征的黑色素瘤中BRAF基因的突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甘肃省人民医院发育不良痣综合征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黑色素瘤者5例,组织标本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源于发育不良痣的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标记HMB-45、Melan-A蛋白高表达,肿瘤组织均无BRAF V600E基因突变,随访患者健康状况良好。结论源于发育不良痣综合征的黑色素瘤极少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比其他来源的黑色素瘤侵袭性低,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1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提高对NBCCS的认识。方法报告2007年至2019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的1例NBCC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BCCS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PTCH1、PTCH2等多种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多发性颌骨角化囊肿、掌角化障碍和颅内异位钙化、面部畸形(畸形眼、唇腭裂、严重眼畸形)及骨骼系统异常、多器官发育障碍等。临床诊断主要依赖诊断标准,PTCH基因检测可证实诊断。NBCCS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治疗需多学科综合管理,定期复查CT、MRI等明确病变进展情况。结论 NBCCS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整形科收治的骨折术后修复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以期为骨折患者术后感染预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整形科收治的骨折术后修复的1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感染患者21例作为感染组,其他无感染的1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术前术后进行CRP、PCT连续检测,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中发生感染21例,感染率为16.54%;术前检查CRP、PCT感染组分别为(10.4±5.8)mg/L、(0.3±0.1)μg/L,非感染组分别为(10.6±5.7)mg/L、(0.3±0.1)μg/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感染组CRP、PCT分别为(52.5±23.1)mg/L、(1.3±0.4)μg/L,非感染组分别为(16.8±6.4)mg/L、(0.4±0.1)μg/L,两组均高于术前水平,且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组CRP、PCT持续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感染组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P、PCT对骨折术后修复感染的诊断更具有时效性,为早期诊断预防性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黑色素瘤源于非色素痣或色素痣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和DNA测序法对62例非色素痣来源和22例色素痣来源的黑色素瘤标本中BRAF V600E位点是否突变进行检测。结果:非色素痣来源黑色素瘤突变率为45.2%;先天性小痣来源黑色素瘤突变率为11.1%;后天痣来源黑色素瘤突变率为1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2,P0.05)。不同来源的黑色素瘤患者的不同性别及发病部位(肢端、非肢端、黏膜)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黑色素瘤来源于非色素痣或先天痣或后天痣关系密切,而与性别、发病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姐姐,53岁;妹妹,48岁,均自幼被发现面部多处黑痣样皮肤病损,姐姐46岁行额部皮肤病损切除植皮,术后病检:基底细胞癌。8年后因面部多处黑色皮损在我科住院,行面部病损扩大切除植皮或扩大切除缝合(切缘扩大1.5cm),术后病检: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混合痣、皮内痣等(图1.A,B)。妹妹48岁时首诊,手术方式同前,术后病检: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交界痣、皮内痣等(图  相似文献   
7.
杨国虎  高正君  蒋丽媛 《新中医》2014,46(4):100-10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褥疮皮瓣修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褥疮皮瓣修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抗血栓、抗痉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4天。观察治疗后创面肿胀情况及皮瓣成活情况,检测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5%,对照组7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7天、14天,2组不同时点皮瓣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褥疮皮瓣修复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患者创面的肿胀程度,促进皮瓣成活,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基因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疙瘩(Keloid,K)与增生性瘢痕(Hyperpladtic Scar,HS)是病理性瘢痕(hbnormal Scar,AS)的两种表现形式,其产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K和HS所涉及的基因出发,探讨其基因表达的异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