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VE)低钠血症与血浆脑利钠肽(BNP)相关性及对病情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3月-2007年5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74例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动态观察22例低钠血症Ⅶ患儿病程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时血浆BNP和血钠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同时与血钠正常的52例Ⅶ患儿及血钠正常非病毒性脑炎患儿1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程第1天时VE组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时,血钠正常的Ⅶ患儿与对照组之间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低钠血症Ⅶ组明显高于血钠正常Ⅶ组(P〈0.01)低钠血症的三个时间段BNP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钠血症组各时间段的血钠浓度呈递减,依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低钠血症VE组BNP水平与血钠离子在各时间段具有负相关性。结论BNP参与和导致了Ⅶ低钠血症,并直接经过低钠介导在VE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脉注射液与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与纳洛酮协同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15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Ⅰ组加用纳洛酮,Ⅱ组加用生脉注射液,Ⅲ组纳洛酮和生脉注射液联用,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3组患儿的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与纳洛酮合用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及脑型同工酶(CKBB)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36例HIE患儿,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分别取血,用磷酸肌酶激酶法和电泳法测定血清中总CK及其CKBB。结果中、重度HIE血清CK、CKBB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轻度HI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K、CKBB水平及动态变化与HIE脑损伤密切相关,脑损伤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4.
声带小结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因长期发声不当或过度发声所致。笔者自2006年9月以来,用金嗓子散结丸配合西药雾化治疗声带小结,临床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三通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的排气方法的效果.方法 比较传统排气法和改进后排气法.结果 改进后的方法节省时间,省力,不浪费药液.结论 改进后排气法优于传统方法,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也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例1】男,4岁3个月。因反复膝、肘、髋关节疼痛伴间断发热5个月来诊。患儿于5个月前出现双膝、肘、髋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伴发热,热峰40.0℃,无寒战、抽搐,无皮疹及出血点,无咳嗽、咳痰。到当地医院就诊。查红细胞沉降率ESR)98mm/h,血白细胞6.4×109/L,中性粒细胞0.256,淋巴细胞0.666,血红蛋白88g/L,红细胞3.03×1012/L,血小板168×109/L,未查细胞形态。初诊为风湿热,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3g,8小时1次口服,后诊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给予激素、柳氮磺吡啶等治疗。热退,但仍有关节疼,并贫血加重。复查血红蛋白65g/L。转我院…  相似文献   
7.
张宝林  高惠萍 《医学综述》2007,13(8):634-635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作者对66例哮喘急性期、缓解期患儿进行了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检测,以探讨哮喘患儿细胞因子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1月~2005年11月,本科住院哮喘患儿66例,其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98例麻疹患儿高热期的护理。包括呼吸道隔离,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合理运用退热剂,观察体温及出疹情况。认为做好麻疹高热的护理,对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组34例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32例予以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2%,对照组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诱导痰液中白细胞介素(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2月~2006年6月儿科住院哮喘患儿36例,用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中急性期及缓解期IL-4及IFN-γ水平。结果哮喘患儿诱导痰IL-4水平急性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急性期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5);IL-4/IFN-γ比值急性期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5)。急性期患儿诱导痰IL-4水平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IFN-γ水平重症组明显低于轻症组(P〈0.05),IL-4/IFN-γ比值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Thl/Th2功能紊乱,IL-4及IFN-γ参与哮喘患儿的免疫状态改变,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