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芪参固脱合剂调控肛瘘术后患者免疫球蛋白A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芪参固脱合剂对肛瘘术后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的调控作用。方法: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芪参固脱合剂。2组治疗前后各查一次血清IgA和直肠分泌物SIgA,观察2组的创面愈合天数,并随访术后3月、6月及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2组血清IgA水平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直肠分泌物SIgA水平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创面愈合天数治疗组为(23.30±1.72)天,对照组为(27.00±2.94)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芪参固脱合剂能通过上调血清IgA和直肠分泌物SIgA水平,调节免疫功能,促进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祛瘀生新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对照组仅予美沙拉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改良Mayo评分、UC生活质量评分及相关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期间,治疗组脱落1例(因失访),最终完成试验者对照组36例、治疗组35例。②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7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改良Mayo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评分改变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UC生活质量评分(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组间治疗后比较,CRP、ES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生新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改善活动期临床症状,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第1、3、7、14天创面疼痛、渗液、出血情况,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控便能力。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7.5%,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第1天、第3天术后创面疼痛积分,各观察时点创面渗液积分,以及第1天、第3天、第7天术后创面出血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⑧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控便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瘢痕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肛瘘切除术比较,括约肌问瘘管结扎术用于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疼痛、渗液及出血情况轻,创面愈合时间短,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祛瘀生新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效果以及对RIP1/RIP3/NLRP3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祛瘀生新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美莎拉嗪组)、空白组、中药拆方1组(生新组)、中药拆方2组(祛瘀组),6只/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盐(DSS)溶液自由饮水法制备UC小鼠模型,7 d后进行相应药物干预,每天称重小鼠,评估DAI积分,灌胃7 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并测量长度。对结肠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及病理学评分情况。采用RT-qPCR、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结肠中RIP1、RIP3、NLRP3、IL-1β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前非空白组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祛瘀生新组、模型组、美莎拉嗪组、生新组、祛瘀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短于空白组(P<0.05);中药组、美莎拉嗪组、空白组与祛瘀组DAI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病理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RIP1、RIP3、IL-1βmRNA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祛瘀组NLRP3 mRNA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祛瘀生新组与美莎拉嗪组RIP1、RIP3、NLRP3、IL-1β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祛瘀组IL-1βmRNA低于生新组(P<0.05);生新组NLRP3 mRNA低于祛瘀组(P<0.05)。各组RIP1、NLRP3、IL-1β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祛瘀生新组RIP3、IL-1β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生新方对UC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祛瘀中药和生新中药需要配合使用方能达到更好效果,可能是通过RIP1/RIP3/NLRP3通路抑制RIP1、RIP3、NLRP3、IL-1β的表达控制炎症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运用蒸发罨包疗法的技术要点改进,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就诊的150例混合痔患者,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红外线组(IR组)和实验组(L1h组、L4h组、H1h组和H4h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基础治疗,换药后IR组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不同蒸发罨包起始温度和外敷时间进行干预,对比患者术后7 d内创面疼痛评分、肛缘水肿程度评分、创面渗液程度评分、创面愈合天数及湿疹发生情况。结果:在减轻创面疼痛方面,术后第1天,5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7 d,H1h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L1h组,H4h组VAS评分显著低于L4h组(P<0.05);在缓解肛缘水肿方面,术后1~5 d,5组患者肛缘水肿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7 d,H1h组肛缘水肿程度评分显著低于L1h组(P<0.05),术后7 d,H4h组肛缘水肿程度评分显著低于L1h组(P<0.05);在减少创面渗液方面,术后1~4 d,5组患者创面渗液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 d,H1h组创面渗液评分显著低于L1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愈合天数方面,H组患者创面愈合天数均较L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湿疹发生率方面,各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蒸发罨包疗法的起始温度为40 ℃,外敷时间为1 h的操作要点最利于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及促进创面愈合,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皮肤溃疡是临床诸多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花费巨大的特点,对患者生活、心理和工作质量都具有极大影响。对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研究显示Wnt信号通路与创面愈合密切相关。Wnt信号通路分为经典与非经典信号通路,近年来,两种通路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见诸多文献报道,本文就Wnt信号通路与创面愈合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评价蒸发罨包疗法改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3个临床研究中心按2:1:1随机纳入混合痔患者240例,入院后行外剥内扎术,将符合纳入标准并坚持完成临床研究的231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对照组114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蒸发罨包疗法结合罨包方药液进行术后换药后封包干预,对照组则采用红外线照射患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内的创面疼痛、肛缘水肿、创面渗液等积分、创面愈合天数、住院医疗费用及安全性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减轻创面疼痛方面,术后1~3 d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 0.05),术后4~7 d疗效优于红外线组(P0.05);治疗组在消除肛缘水肿和减少便血方面,术后1~7 d,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组在减少创面渗液方面,术后1~2 d两组疗效相当(P0.05),术后3~7 d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创面愈合天数方面及节省医疗费用开支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出现与治疗方法相关的药物过敏、烫伤及病情加重等情况。结论蒸发罨包疗法配合其使用方剂在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及节省医疗费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加强肛旁异物与肛瘘的鉴别诊断水平,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肛旁异物误诊肛瘘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肛旁触及肿物3月余就诊,肿物渐增大,肿胀、疼痛,无发热,外院诊断为肛瘘,予抗感染治疗无效入我院。肛门指检及肛门镜检查均无异常,盆腔MRI检查提示炎性包快,行肿物探查术,引流脓腐组织中发现竹签样物体,诊断为肛旁异物。开放清创并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肛旁异物致局部组织感染,与肛瘘临床表现相似,易误诊;必要的医技检查及仔细手术探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祛湿清肠方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考察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的变化。方法:70例轻中度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中药口服,配合中药灌肠。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Truelove与Witts分度,Sutherland DAI活动指数,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缓解率及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IL-10,TGF-β1水平,并监测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脓便血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脉搏、体温及血红蛋白无差异。两组Sutherland DAI积分无差异,医师评估情况积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排便次数、血便及内镜黏膜表现均无差异。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更有效改善UC导致的临床症状(P0.01)。对照组缓解率51.43%(18/35),观察组缓解率74.29%(26/3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7,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6水平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恶心不适、肛周皮肤瘙痒),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至80 U·L-1以上)。结论:祛湿清肠方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轻中度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有效、安全,而且对症状的改善优于美沙拉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