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 54只健康成年家兔 ,观察肌注布比卡因对腓肠肌肌梭的作用。组织学结果显示 ,肌注布比卡因后12 h,肌梭即可出现轻度的变性 ;2~ 3d受损最严重 ,可出现肌梭的广泛坏死 ;1周后受损肌梭可自行修复改善 ,至 3周末可完全修复正常。提示布比卡因能引起肌梭发生可逆性的变性及坏死改变。  相似文献   
2.
人精子质膜孕激素受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人精子表面孕激素受体 (PR)的定位及阳性表达率。 方法 :精子体外获能后 ,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 孕酮复合物 (P BSA FITC)染色 ,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 (FCM )定量分析法 ,分别观察与孕酮 (P)结合精子形态及标记精子所占比例。 结果 :P BSA FITC染色精子的形态主要表现为 2种类型 :整个顶体区域或仅赤道区呈绿色荧光 ,顶体后区及尾部不着色。与P结合精子的百分率为 (30 2± 2 4 ) %。 结论 :人精子顶体表面有PR表达 ,且这种表达呈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正常生育男性精子膜孕激素受体的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体外获能2h后正常生育男性精子膜上的孕酮结合位点。方法:用上游法分离活力良好的精子并于体外获能2h,然后进行多点结合饱和实验,在7个总结合管内分别加入精子悬液和浓度递增的孕酮-11α-葡萄糖醛酸甙-[125I]碘化酪胺(125I-孕酮),在相应的非特异管内除加入与总结合管等量的精子悬液和125I-孕酮外,另加入10μmol/L孕酮,于4℃孵育1h,终止孵育后分别测定各管以及离心后沉淀的放射性,运用Scatchard函数的单位点多点饱和法数学模型,用最小二乘回归法计算平衡解离常数(Kd)和最大结合容量(Bmax)。结果:Kd为(0.61±0.04)nmol/L,Bmax为(830±344)结合位点数/细胞,对回归方程进行的显著性检验表明r=-0.980,P<0.01。结论:正常生育男性精子膜上存在一种高亲和力和低容量性孕酮结合位点即孕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发育不同阶段及二甲磺酸乙烷(EDS)干预的雄性SD大鼠睾丸内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分布、发育模式及雄激素调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并应用图像分析测定AR的视物平均光密度,以其表示核内AR相对含量。结果 特异性AR免疫染色见于睾丸间质细胞、肌样细胞、支持细胞、精原细胞、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间质细胞中AR相对含量随大鼠年龄而变化:21d龄居中,35d龄最高,90-120d龄最低,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肌样细胞在3个年龄组大鼠均有很强的AR表达。应用EDS消除成年大鼠内源性睾酮后,睾丸内所有AR阳性细胞的免疫染色均显著减弱,外源性睾酮替代治疗后免疫染色程度可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雄激素可促进青春期大鼠间质细胞的功能与分化;肌样细胞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睾丸内AR的表达受内源性睾酮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正常生育男性和不明原因不育男性患者精子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对孕酮(P)的反应性。方法:选择10例不明原因不育男性患者和9例正常生育男性,用上游法分离活力良好的精子并于体外获能2 h,将获能后精子与8.85μmol/L钙荧光探针Fluo-3/AM避光孵育40 min负载,将负载后的精子悬液与等量20%明胶混匀以制动精子,然后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单个精子头部的[Ca2+]i基础水平以及10μmol/L P刺激对[Ca2+]i的影响。结果:不育组获能2 h后精子的[Ca2+]i基础水平显著低于生育组(P<0.01)。生育组精子经10μmol/L P刺激后,产生快速而短暂的[Ca2+]i升高,[Ca2+]i峰值水平显著高于其基础水平(P<0.05);而不育组精子经P刺激后,[Ca2+]i仅有微弱增加,其峰值水平与基础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育组由P激发的精子[Ca2+]i峰值水平以及[Ca2+]i升高幅度(峰值水平与基础水平之差)均显著高于不育组(P<0.01)。结论:不明原因不育男性患者精子[Ca2+]i对P的反应性降低,提示这些患者精子膜上负责Ca2+内流的非基因型孕激素受体可能存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分析生育男性获能后单个精子的[Ca^2 ]i基础水平以及10μM孕酮刺激后的[Ca^2 ]i动态改变。方法:生育健康男子10例,手淫法留取精液。精液液化后,应用上游技术分离活动良好的精子,之后将精子悬液置于3‘70C培养2h使之获能。获能后精子移人Petri培养皿,每皿加入终浓度为8.85μmoL/L的钙荧光探针Fluo-3/AM,370C避光孵育40min。  相似文献   
7.
在63只麻醉、制动、断双侧迷走神经、人工呼吸的家兔中,以膈神经传出放电作为呼吸效应的客观指标,用琥珀胆碱(Sch)选择性地兴奋肌梭,观察了肌梭传入在运动性通气增强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股动脉注射Sch后有23例(占36.51%)产生吸气延长效应,表现为吸气时程(Ti)延长(P<0.05),呼气时程(Te)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Ti/Te比值增加(P<0.05),肺通气量加大;17例(占26.98%)呈抑呼增频效应,表现为Te缩短,Ti变化不明显.Ti/Te比值增加,呼吸频率(RF)加快,最终也导致肺通气量加大.肌注布比卡因破坏肌梭后,同剂量的Sch则使上述呼吸易化效应明显减弱.提示肌梭传入活动在运动性通气增强反应中具有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精子结合抗原11C(SPAG11C)和11T(SPAG11T)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定位,探究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ELV)对其表达的影响,为研究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机制提供实验资料。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2周组(A组)、假手术4周组(B组)和ELV造模2周组(C组)、ELV造模4周组(D组),每组12只。造模组行左肾静脉部分结扎术,建立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左肾静脉。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PAG11C和SPAG11T在各组双侧附睾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变化。结果 SPAG11C和SPAG11T主要表达在附睾上皮的主细胞胞质内,且其表达呈现区段特异性。在ELV造模2周和4周后,造模组大鼠左侧附睾中SPAG11C和SPAG11T在核酸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较同侧假手术组及造模组右侧附睾显著降低(P0.05),且与ELV造模2周组相比,ELV造模4周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而ELV造模组右侧附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SPAG11C和SPAG11T在附睾中的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和区段特异性,且精索静脉曲张可致其表达显著降低,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导致附睾微环境改变,影响精子成熟,继而导致男性生育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艾烟对奥硝唑灌胃所建立的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2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8只)、弱精子症模型组(8只)、艾烟组(8只)、香烟对照组(8只)。模型组、艾烟组、香烟组:每组均使用奥硝唑溶液灌胃,每次400 mg/kg,每日1次,连续灌胃10天。从第11天起,将三个组的奥硝唑剂量调至200 mg/kg,每日1次,并开始艾烟和香烟干预,每天20min,每日1次,每周6天。实验共8周。溶剂对照组:只给与等体积的0.2%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每日1次,共灌胃8周,不进行其他干预。观察各组大鼠附睾中精子浓度、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A+B级精子数指标的变化,血清中性激素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含量的变化,睾丸HE染色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与溶剂组相比:模型组和香烟组大鼠的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A+B级精子数明显下降(P < 0.01),而艾烟组上述指标无差异(P > 0.05);②与模型组相比,艾烟组大鼠的上述精子参数均明显上升(P < 0.01),香烟组的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 + B级精子数有所上升(P < 0.05);③与香烟组相比,艾烟组的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A + B级精子数明显上升(P < 0.01);④与溶剂组相比,模型组和香烟组大鼠的血清睾酮的含量显著下降(P < 0.01)、促黄体生成素的含量上升(P < 0.01);⑤与模型组相比,艾烟组睾酮的含量上升(P < 0.01)、促黄体生成素的含量下降(P < 0.05);⑥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受损,艾烟组大鼠的组织有所恢复,香烟组的睾丸损伤程度最重。结论 艾烟可以提高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精子质量,提高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A + B级精子数,调节血清睾酮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减轻睾丸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与丈夫精液常规参数、精子畸形率以及DNA完整性的相关性.方法 ①按纳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成复发性流产患者丈夫组(流产组,n=49)、孕前常规检查组(孕检组,n=60)和正常生育男性组(生育组,n=39),对精液进行常规分析,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法,按照严格Kruger标准检测研究对象精子畸形率.②对上述流产组和生育组部分标本通过上游法进行优选,并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对优选前后的标本分别检测精子DNA完整性.结果 ①3组间两两比较,流产组总畸形率和头部畸形率与孕检组及牛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产组精子密度、活动率、前向运动率与孕检组及生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孕检组精子密度、头部畸形率和总畸形率与牛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活动率和前向运动率与生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流产组精子DNA完整性指标(cells outside the main population,COMP)在上游法优选前[(16.57 4±6.32)%]与生育组[(12.56±5.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选后流产组COMP为(13.46±3.51)%,与生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OMP与精子密度、活动率、前向运动率、a级百分率、b级百分率、c级百分率、总畸形率和头部畸形率呈中度相关性(r值分别为-0.421、-0.652、-0.569、-0.457、-0.511、-0.453、0.474、0.513,P<0.01).结论 复发性流产与丈夫精子质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