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324篇
内科学   30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845篇
预防医学   37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232篇
  2篇
中国医学   277篇
肿瘤学   11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维生素D(VitD)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其缺乏与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目前,成人哮喘与VitD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的探讨成人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肺通气功能、最小诱发累积剂量(Dmin)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79例初诊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不同血清25(OH)D水平的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呼气流量峰值(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及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及Dmin;成人哮喘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Dmin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血清25(OH)D水平的哮喘患者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FEF75占预计值百分比及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不足、缺乏的哮喘患者Dmin低于血清25(OH)D水平正常的哮喘患者,血清25(OH)D水平缺乏的哮喘患者Dmin低于血清25(OH)D水平不足的哮喘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成人哮喘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Dmin呈正相关(r=0.300,P<0.001)。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成人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无关,但与Dmin呈正相关,故血清25(OH)D水平对评估成人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AHR)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大麻二酚(cannabidiol, CBD)对高糖环境中小鼠足细胞系MPC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MPC5细胞分为对照组(Vehicle)、高糖组(high glucose, HG)和CBD组。CCK-8试剂盒检测MPC5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PC5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裂孔膜蛋白Nephrin与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Vehicle组相比,HG组明显抑制MPC5增殖并促进其凋亡[(25.27±2.15)% vs. (8.43±0.70) %];而CBD干预显著促进高糖环境中MPC5增殖且抑制凋亡[(12.83±1.05)% vs. (25.27±2.15) %; P<0.05]。同时,CBD干预显著升高高糖环境中MPC5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0.77±0.06) vs. (0.32±0.10)],降低促凋亡蛋白Bax与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比[(1.02±0.09) vs. (12.30±0.09)]。结论 CBD能缓解高糖诱导的MPC5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后纵隔感染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负压引流组和常规换药组,每组21例。负压引流组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常规换药组采用传统创面换药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治愈率及治疗效果。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负压引流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0±7.8) d,常规换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6.0±9.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6,P=0.002);负压引流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为(8.0±2.9) d,常规换药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为(12.0±5.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3,P=0.001);负压引流组患者经过持续负压引流,20例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切口完全愈合,治愈率为95.2%,明显高于常规换药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 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心脏外科术后纵隔感染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有利于创面愈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免疫细胞的发育及迁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上调,调控着疾病的发生与转移,影响患者预后。针对趋化因子受体的靶向药物在逐步研究并应用于造血干细胞动员及抗淋巴瘤的治疗,新的非典型趋化因子家族被逐渐发现并展现出一定的抗淋巴瘤作用,有潜力成为新的淋巴瘤治疗手段。本文就主要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家庭应激源、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家庭压力量表和青少年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中的父母分问卷,对江苏某高中134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应激源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亲子依恋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中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亲子依恋的影响时,家庭应激源对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水平的预测作用虽仍显著但已减弱。亲子依恋在家庭应激源与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3.30%,其90%置信区间为[0.003,0.024],P0.05。结论:亲子依恋在中学生家庭应激源和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美沙酮门诊HIV感染者参加抗病毒治疗(ART)后高危行为是否变化,探索变化及发生高危行为的原因.方法 对云南省美沙酮门诊参加ART的34名HIV感染者进行调查,包括一般情况,HIV感染情况,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情况,接受ART情况,ART前后性伴数量、性行为频率、安全套使用、毒品使用、针具共用情况.结果 受访者平均年龄38.5岁,男性居多(70.6%),均表示参加ART后不安全性行为和共用针具等行为未增加,主要原因是获得HIV相关知识培训、免费安全套、清洁针具并受到MMT影响,存在偷吸(12/34)和不坚持使用安全套(3/19)等高危行为,同时出现ART药物与美沙酮相互作用导致偷吸、对ART的态度乐观导致不安全性行为等新挑战.结论 参加ART未引起MMT门诊HIV感染者高危行为增加,但高危行为仍然存在,应重视ART高期望引起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结核再手术原因。方法:2002年6月~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结核患者123例,其中男59例,女64例;年龄6.9±4.8岁(1~14岁)。其中76例患者行前路手术,26例行后路手术,21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分析再手术原因。结果:其中27例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男15例,女12例;年龄8.2±4.1岁(2~13岁)。其中,脊柱结核迁延不愈或复发5例,脊柱后凸畸形14例,术后内固定断裂或脱出4例,脊柱结核复发同时伴内固定螺钉断裂、内固定棒断裂1例,脊柱结核迁延不愈伴脊柱后凸畸形2例,术后内固定棒断裂伴脊柱后凸畸形1例。再次手术患者中,初次行前路手术者19例,后路手术者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4例。初次行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后因脊柱后凸畸形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术后脊柱结核迁延不愈或复发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因内固定断裂或脱出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结论:儿童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复杂,主要有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术后脊柱结核的迁延不愈或复发、术后内固定断裂或脱出。儿童脊柱结核行前路手术后因脊柱后凸畸形而再次手术的百分率比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