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对芦根及其混淆品(芦竹根、南荻根和芒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比较,确定芦根及其3种混淆品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禾本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差异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部分解析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大鼠肝组织总蛋白质,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及数据库查询鉴定差异蛋白质点.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细胞角蛋白(CK)8、CK18进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验证.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LSD法或非参数检验中的H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大鼠造模后,随时间的推移,肝纤维化评分逐渐增加(3周组<6周组<9周组),建立了正常大鼠和大鼠CCl4肝纤维化形成过程3、6、9周肝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质谱鉴定了44种差异蛋白质;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K8、CK18的验证结果与双向凝胶电泳结果基本一致.正常组及3、6、9周模型组CK8/CK18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3±0.005/0.170±0.030、0.473±0.046/0.530±0.070、0.682±0.087/0.780±0.080、0.837±0.096/1.390±0.13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6.085/74.088、13.870/16.115、75.800/75.900,P值均<0.01). 结论 CCl4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涉及细胞生长、发育与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血管新生或重构,氧化应激,物质代谢及转运,信号转导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台湾35~74岁男性体检者骨质疏松(OP)5年发病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1999~2005年首次参加台湾美兆健检的35~74岁男性体检者7801人,去除基线患OP者505人后余下7296人,将4个体检中心分为建模队列(台北中心,n=3844),余下3中心为验证队列(n=3452)。按建模队列5年后是否发生OP为因变量,以该队列基线指标为自变量在进行单变量分析后,建立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以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判定预测模型拟合优度的主要指标,用验证队列对模型的外部效度进行评估。模型建立后,将人群的预测风险概率正态化后再转化为可实际应用操作的4个风险等级。 结果 基线4个体检中心OP患病率范围为4.77%~7.88%。去除基线患者后,全部受检者5年发病率为2.34%(171/7296),4个中心OP发病率范围为:1.52%~4.89%。多变量Logistic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包括年龄、日常工作性质、腰围、体重和血肌酐水平5个指标。建模队列建立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约为0.728 (95%CI:0.675-0.772) ,验证队列外部效度验证结果为0.698(0.633-0.762)。将建模队列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后,显示中危(占11.9%)和高危(占1.1%)的个体5年内发生OP的危险分别比一般人群高2.4倍和8.1倍。 结论 利用台湾美兆健检纵向数据资料建立的OP 5年个体风险预测模型效应与信度均较高,且纳入的预测变量和建立的风险等级评价标准简单实用,因此对于今后无论个体进行自身OP风险评价还是社区工作者对社群人群进行OP监测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江苏地区献血者中TTVDNA的PCR扩增检测及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TV是新发现的DNA病毒[1],为了解TTV 的流行情况,笔者在不同人群中开展了TT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报告对江苏地区献血者进行TTV感染状况调查及对部分TTV感染株基因分析的结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采集 1999年5~10月期间,在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参加献血的职业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195人。其中96人为ALT正常献血者,99人为ALT异常献血者。采集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分装后置-20℃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芜湖市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HepB)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效果.方法 收集芜湖市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31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血清,所有婴儿在分娩后24 h内均注射100国际单位(IU)HBIG,并按照"0-1-6"接种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在完成第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6个月,即儿童7月龄至12月龄期间召回检测"乙肝两对半",评估免疫效果.结果 婴儿HBsAg阴性率98.43%;婴儿HBsAb阳性率98.12%,母亲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婴儿HBsAg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005);婴儿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校正=6.079,P=0.014).结论 HBIG与HepB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颗粒对气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患者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作用。方法:将90例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采用采用随机信封方式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另将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其中2组DN患者均接受积极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调节脂质代谢异常等治疗,治疗组则在该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颗粒。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3组蛋白尿排泄率(u AER)、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空腹血糖(FGC)、餐后2 h血糖(2 h BG)、I、Ⅲ型胶原(PI NP、PⅢNP)以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变化。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24 h蛋白尿排泄率、Hb Alc、FGC、2 h 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 h蛋白尿排泄率、FPG、OGTT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降低的程度较为明显(P0.05);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u AER、I、Ⅲ型胶原以及CTGF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其中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3)利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参数相关性分析后可知CTGF与PI NP、PⅢNP均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益肾活血颗粒可以显著降低尿CTGF水平,该效应可能是益肾活血颗粒防治气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陶于洪  陶庆芬  王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640-1641,1645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病因。[方法]收集36例CRF患儿性别、年龄、病因、血常规、肾功能和肾脏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性肾小球疾病27例,包括肾病综合征14例和慢性肾炎9例;5例肾脏病理结果: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新月体肾炎1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尿路梗阻5例,肾小管酸中毒3例,多囊肾1例。所有患儿都有贫血,血红蛋白与血肌酐呈负相关(r=-0.516,P﹤0.001)。[结论]儿童CRF的原发病以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炎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献血员、肝炎患者中的输血传递病毒(TT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方法设计合成引物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PCR)方法,对195份献血员血清、72份不同型别的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TTVDNA的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株进行序列测定及计算机分析。结果①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HBsAg及抗HCV阴性的99份献血员血清标本中,检出TTVDNA阳性标本36份,阳性检出率为36.3%;而在ALT正常的96份献血员血清标本中,检出TTVDNA阳性标本16份,阳性检出率为16.6%,明显低于ALT异常献血者。②在72例不同肝炎患者中,共检出39例TTVDNA阳性血清,总检出率为54.16%,在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中TTVDNA阳性率为87.5%,而在明确诊断为甲-庚型肝炎的患者中TTVDNA阳性率为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8株阳性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测序的8个分离株与9个G1、G2代表株核酸的同源性为60.4%~99.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55.4%~98.6%。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8个TTV分离株中有7株可分属于G1、G2两个基因型的5个亚型,而另1株为G1型的新亚型。结论①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提示TTV可以导致感染个体的肝功能异常,TTV可能与HBV感染相似,亦存在“健康携带状态”。②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的TTV感染率明显高于明确病原的甲-庚型肝炎患者,TTV感染与肝炎有关,可能是非甲-非庚型肝炎的病原之一。③8个TTV分离株中7个分属于G1、G2两个基因型中的5个亚型,另有1株为G1型的新亚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东方肝康口服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东方肝康组及易善复组各60例,东方肝康组口服东方肝康口服液10 mL,3次/d;易善复组口服易善复456 mg,3次/d;2组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铁(SI)、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并采用彩色B超判定脂肪肝程度。结果:东方肝康口服液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区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P0.01),可改善患者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P0.01),而且体质指数(BMI)及血清肝酶水平、TG、TC、FFA较治疗前下降(P0.01),疗效与易善复相当,在改善主要症状的程度方面优于易善复(P0.05)。结论:东方肝康口服液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理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铁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