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因子。踝臂指数(ABI)是诊断外周动脉病准确、简便,无创的方法,而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外周动脉病(PAD)。本文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ABI和CRP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已有资料指出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胃黏膜病变及致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的研究证明 ,Hp感染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 ,但对其促进细胞增殖机制的阐明尚在研究之中[1] 。近年大量报道 ,被检的人类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 85 %~ 90 %。为了探讨Hp感染对端粒酶活性影响及胃黏膜病变与其活性的相关性 ,我们检测了人胃癌、萎缩性胃炎及正常胃黏膜标本端粒酶活性 ,并对酶活性及黏膜病变与Hp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一、组织标本116例标本分别取自我院胃癌、萎缩性胃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者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3.
不同月龄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大鼠去卵巢后体重、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MD)的变化,以确定骨质疏松模型形成的时间。方法:将Wistar雌性大鼠分成正常、2月龄、3月龄和8月龄4个组。正常组作为确定手术月龄的参考。对2、3、8月龄大鼠分别进行卵巢去除和伪手术。全部大鼠麻醉后在美国Lunar公司DPXL型骨密度仪上定期进行骨矿测量。测量前大鼠称重、测量后分析BMC、BMD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卵巢去除与伪手术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月龄施行卵巢去除BMC、BMD变化规律不同。2月龄大鼠去势后,4个月内2组的测量值没有统计学差异,均呈现增长趋势。3月龄大鼠去势2个月后BMC、BMD基本稳定,且测定值明显低于伪手术组。8月龄大鼠手术1周后,2组显示差异。结论:大鼠去除卵巢的月龄对骨质疏松造模有重要影响。本实验为去势大鼠造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体重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39,自引:8,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体成分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因体重与BMD显著相关,体成分各个组成相加等于体重,而体成分与BMD的关系仍不清楚。方法随机选取206名16~52岁健康的男女性汉族人,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BMD与体成分,进行BMD与体重,体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体重,瘦组织(LTM)与男女性的BMD显著正相关,脂肪组织(FTM)仅对女性全身,腰椎BMD起显著性作用。结论影响男女性BMD的体成分中,LTM是主要因素,FTM仅对女性BMD有影响。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体成分与BMD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与遗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是决定骨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能够预测骨折发生率,用于诊断骨质疏松,它受营养、锻炼、遗传、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是BMD的主要影响因素。家系调查[1]发现大约46~62%的BMD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澳大利亚Pocock等[2]报道,在单卵双生子间BMD的相关系数为0.71~0.92,而双卵双生子间BMD的相关系数为0.33~0.50。双生子研究结果显示[2-4],峰值骨量(PBM)的60%~80%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虽然还不能完全排除环境因素对这些研究的影响,如双生子间,家庭成员间,常有相似的生活习惯,处于类似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和法国人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Ⅰ酶切位点基因多 态性分布的异同。方法 对96例中国汉族人和78例法国人用DXA骨密度仪进行BMD测量,同时 采集全血并抗凝保存。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技术对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基 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汉族人的基因型均为SS,78例法国人的基因型为53例SS、22例S s和3例ss,经Fisher χ2检验,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汉族人和法国人的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Ⅰ酶切位点基因多 态性显著不同。汉族人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Ⅰ酶切位点稀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干预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内皮和血小板功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4年5月~2010年2月收治的22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8例患者中,有效179例,占78.51%。治疗前后LDL—C差异显著(P〈0.05);CRP、TC、TG、HDL—C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ADP—PARP、EPIPR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率ADPPAG(M)、ADPPAG(I)、EPIPAG(M)、EPIPAG(I)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和中等抗凝药联合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双能X线吸收法—— 一个新的体成分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能精确测量体成分的新方法。它与化学分析法直接测定的结果比较,显示出较高的准确度;同时DXA具有很高的精确度(CV=1.0%~6.8%)。与其它的实验方法,如排水法、生物电阻抗分析、中子活化分析、CT、MRI等,进行的对比研究表明它们之间相关很好。DXA也具有快速、操作分析简单、受检者易接受、放射线剂量低等优点。临床上成功而广泛的应用于对体成分微小变化的跟踪探测,不同区域体成分的测定等方面。但目前不同仪器间尚缺乏统一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中国北方人群在腰椎和股骨部位峰值骨大小和体密度的性别差异 ,并分析影响其大小的因子。方法 年龄 15至 4 0岁 2 5 6例健康男性和 30 9例健康女性 ,他们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大小和体积骨密度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椎体和股骨颈近似为圆柱体 ,骨体积V =π× (宽度 2 ) 2 ×高度 ,vBMD =BMC 体积。结果 椎体峰值BMC ,体积和vBMD女性在 30~ 4 0岁达到峰值 ,而男性 15~ 17岁达到峰值。椎体和股骨颈的BMC男性比女性高 18 1%~ 2 6 7% ,而骨体积相应高 2 8 5 %~ 32 0 % ,这样vBMD男性比女性低 4 0 %~ 8 3% (P <0 0 1)。初潮较晚 (≥ 15岁 )绝经前妇女比来潮较早者 (≤ 12岁 ) ,BMC低 10 % (P <0 0 5 )。男性抽烟者与非抽烟者骨大小和vBMD没有统计学差异。饮酒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效应。结论 中国男性比女性有较低的vBMD ,这可能部分地解释中国男性有较高骨折发生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人骨密度及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确定我国北方人群的峰值骨量并分析影响骨峰形成与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425例北方健康志愿者,测量骨密度并做详细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对影响因素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的峰值骨量形成年龄,男性在20岁~24岁;女性除腰椎部位在30岁~34岁外,其余部位均在25岁~29岁,在随后的15a内,骨量基本稳定或稍有下降。体重除与男性股骨颈骨密度无关外,与其它部位骨密度均显著相关(P<005)。男女性峰值骨量形成之前,青少年时期活动量与骨密度成正相关。峰值骨量形成之后,活动量与骨密度无统计学意义。青少年男性组Ward氏和全身骨密度与每天吸烟支数呈负相关。女性腰椎部位骨密度与初潮年龄呈负相关。平均母乳喂养时间、茶叶消费、近5a活动量等因素与骨密度无关。结论:体重与骨密度显著相关;男性吸烟、女性初潮年龄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男性25岁、女性30岁以前增加运动量有利于形成较高的峰值骨量,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